華文網

三峽庫區裡的“水上法庭”

水上法庭開庭。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新華社重慶4月14日電“現在開庭,

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依法公開審理原被告離婚糾紛一案……”隨著法槌清亮地敲響,一場糾紛審理近日在三峽庫區的雲陽澎溪河上正式開庭。

上午,重慶雲陽縣高陽鎮北岸碼頭一艘渡船緩緩駛出。十余米長、三米寬的船艙圍坐了十多位來自周邊的鄉民,船艙中央拉起“巡迴法庭”的紅色橫幅,法官們穿戴整齊,原被告分坐兩側,簡易的“水上法庭”不失莊重。

法院工作人員介紹,當天的原被告分別來自澎溪河兩岸,因丈夫在外務工,夫妻長期兩地分居而感情破裂。為方便村民訴訟,當地基層法院將審判庭臨時搬到了渡船上。

據瞭解,這樣的“巡迴法庭”由審判員、書記員及法警構成,每次開庭還會組織陪審員和群眾旁聽,在組織構架和審判流程上都與傳統法庭無異。

船艙內的法庭現場。新華社記者劉恩黎攝

伍志修是當地資格最老的陪審員,7年來共參與庭審百餘場。他表示,巡迴法庭簡易卻不簡單,自己參與的每場庭審都嚴格遵照司法程式,合法合規,在方便群眾訴訟時,將不少矛盾糾紛化解在了一線基層。

73歲的村民汪仁鳳認真旁聽著當日的庭審。他告訴記者,

以前都是老百姓上法院打官司,現在是法官到群眾中來審案。“這樣的形式親民接地氣,氣氛沒那麼緊張,還方便了我們這些旁觀者學習法律知識。”他說。

據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庭長王勇介紹,為方便群眾訴訟和貼近案情事實,法院近年來以“巡迴”的形式將法庭搬到了農家田壩、果園庫岸。高陽鎮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山高坡陡、溝壑密佈,為串聯江河兩岸分散居住的群眾,

渡船上的“水上法庭”便應運而生。

“庫區漁民眾多,光咱們法庭所轄的7個鎮就有在籍漁民400余人,水上法庭如同江河中流動的法制講堂,能起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王勇說。

據統計,這個三峽庫區基層的“水上法庭”幾年來共開庭審理案件186件,在渡船上達成調解152件,現場調解率達81.72%,同時法庭充分發揮了“辦案+普法”的職能,在渡船平湖上進行法制宣傳80餘場,

開展普法、送法等活動300餘次。

水上法庭外觀航拍。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法庭多年的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不僅審判質效和滿意度得分在全縣名列前茅,同時還頻頻獲得當地群眾點贊。64歲的團堡村村民冉以明說,通過巡迴法庭的法制宣傳,自己瞭解了政策法規,還知道遭遇難事時如何尋求法律援助。榮華街道居民王和平則感歎:“這樣的基層法律服務非常符合咱們百姓需求,法官有耐心、服務意識強!”

三峽庫區“水上法庭”模式的探索是近年來中國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縮影。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充分調配審判資源及方便群眾訴訟,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自2014年起開始設立巡迴法庭,並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目前,全國在深圳、南京、重慶等地共設有六個巡迴法庭,巡迴區域覆蓋了中國20多個省區市。

基層法官到農家院壩普法。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午後,春末的三峽庫區戶外氣溫已升至三十度,船艙內審判員和法警們的汗水沁透了衣衫。通過幾小時的努力調解,原被告雙方達成離婚協定,當天的審理順利結案。

還知道遭遇難事時如何尋求法律援助。榮華街道居民王和平則感歎:“這樣的基層法律服務非常符合咱們百姓需求,法官有耐心、服務意識強!”

三峽庫區“水上法庭”模式的探索是近年來中國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縮影。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充分調配審判資源及方便群眾訴訟,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自2014年起開始設立巡迴法庭,並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目前,全國在深圳、南京、重慶等地共設有六個巡迴法庭,巡迴區域覆蓋了中國20多個省區市。

基層法官到農家院壩普法。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午後,春末的三峽庫區戶外氣溫已升至三十度,船艙內審判員和法警們的汗水沁透了衣衫。通過幾小時的努力調解,原被告雙方達成離婚協定,當天的審理順利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