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梧州碼頭|它是離愁的起點,也是回歸的終點……

歲 月 河 流 上 的

梧 州 碼 頭

纏綿苦聲聲,

留滯孤舟夕。

臥聽漁人語,

又添水數尺。

推蓬試一望,

不見春草碧。急當乘長風,

高帆破浪白。

《舟中春漲》

明·袁崇煥

梧州,素有“水上門戶、百年商埠”之美名,依託西江黃金水道得天獨厚的水運優勢,沉澱出了特有的碼頭文化。梧州自近代開埠以來,在西江、桂江兩岸曾一度碼頭林立,

車水馬龍,喧囂一時。

梧州的“碼頭”,是一段歷史的縮影,也是一個時代的擴展……在梧州碼頭上演繹的故事代代相傳,在碼頭上銘記的傾訴綿延不息。時光流逝,讓我們一起去聆聽滄桑歲月裡遠古與現代的睿智對話。

河西老碼頭,是體現梧州碼頭文化的重要地點之一。

早在明成化年間,明憲宗設兩廣總兵,韓雍任左副都禦史,提督兩廣軍務,駐紮梧州。明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創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督府。總督府建立後,隨即召集人手籌建總兵府、總鎮府,合稱三總府。當時三總府還設有配套的軍事設施,總督韓雍、總兵陳銳兩將軍辟地建造閱武場。在河東河西設立兩大兵營練兵,位於河西今西堤路一帶的練兵點稱大較場,

位於河東城內北門附近的稱小較場。(注:清乾隆八年,梧州府副將朱武英把小較場改建為官邸區,即今金龍巷的前身。)

據明崇禎四年(1631年)《梧州府志》記載:“大較場、府城西、隔江五裡許”。又據清同治壬申年(1872年)《蒼梧縣誌》記載:“大較場原在城西五裡許,大江北岸洗馬灘上。成化六年(1470年)總督韓雍、總戎陳銳辟地為場,以閱武”。(西江北岸洗馬灘江邊,今河西工廠區之舊糖廠一帶,即今藍天港灣對面)。

可見河西碼頭的前身已有歷史淵源。

河西老碼頭

80年代末90年代初,港聯運輸公司總經理提出要在河西工業區建現代機械化碼頭。在河西舊糖廠劃出3.3萬平方米空地作為碼頭後方貨場。

原河西碼頭是廣西內河港口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達50萬噸,倉庫堆場面積近45000平方米,占梧州口岸進出口業務量的三分之二。泊位長155米,可同時停泊兩艘千噸級貨輪,能裝卸國際標準的20英尺、40英尺集裝箱及重大、散件貨物。碼頭設有16米和25米水位的二級裝卸平臺,不受洪水期、枯水期影響,均能進行裝卸作業。1993年批准為海關監管區,許多進出口貨物從這裡裝卸。

由於城市發展和規劃的需要,梧州河西碼頭自2008年7月1日正式停止進出口業務運營,其業務逐步向李家莊碼頭分流。這個經歷十六載滄桑的河西集裝箱碼頭完成了歷史使命,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停止營業的河西老碼頭並沒有因此而荒廢。梧州市政府把河西老碼頭開闢成“河西老碼頭”公園,成為市民又一個休閒娛樂場所。廣場上一幅長80米,高4米的雕塑文化牆,介紹了梧州航運的歷史以及遠景,也表達了梧州人對水運文化、碼頭文化的深深懷念。

在河東桂江邊上也曾是碼頭林立,其中西門口碼頭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西門口碼頭”又被稱為“中山碼頭”,這個名稱的由來,與孫中山先生有關——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孫中山先生為謀劃北伐曾三次蒞臨梧州,並曾於西門口碼頭登岸。

民國10年(1921年)10月15日,孫中山在廣州乘“寶璧”軍艦出巡廣西,於17日下午4時到達梧州,隨行人員有胡漢民、陳少白、鄧家彥及總統府參軍等20餘人。孫中山先生此行,受到了梧州市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當時有一萬多人提前在西門口河岸恭候他們的到來。

河東中山碼頭

在梧州文化學者撰寫的文章《孫中山在梧州的衣食住行》中描述了孫中山先生當時在西門口登岸的情形——“17日下午4時許,‘寶璧’號軍艦在西門口碼頭泊岸,當孫中山出現時,軍樂歡奏,鞭炮齊鳴,人群熱烈鼓掌,歡聲一片。只見孫中山身穿深灰色豎領文裝,頭戴氊帽,精神煥發,臉上帶著慈祥的微笑,右手持著文明棍,與胡漢民箭步拾級登岸……頻頻向人群揮帽答禮。”

20世紀60年代,西門碼頭專供航行桂江上游客船停泊,作為客運碼頭。往來粵港澳的旅客都在這裡穿行。

如今,西門口碼頭猶在,桂江水依舊,還經常有市民臨岸觀景,只是,他們是否知道,這翻騰的江波正向人們描畫著梧州古城的歷史光影。

近代興盛的碼頭

民國十三年(1924年)梧州港口開始大量興建碼頭,當時沿江街道均為商鋪,為方便船運貨物裝卸,凡是通向江邊的街道都修建碼頭。新中國成立後,肩挑背負的碼頭搬運方式已被碼頭設施的半機械化、機械化、現代化所取代。許多碼頭的繁榮景象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只存在於一部分老梧州人的記憶中。現在桂江邊上僅僅留下少數幾個碼頭,見證梧州輝煌的水運歷史。

大南路碼頭

珠璣路碼頭

展望未來

碼頭,不僅代表了歷史風雲的變遷,也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記錄。事實上,梧州人並沒有放棄與他們有如此深厚情緣的碼頭。近年來梧州建碼頭的投資比過去更大,建的碼頭也更宏偉壯觀。一個集裝箱碼頭投資上億元,碼頭上高大的龍門吊機,堆得山一般高的集裝箱,碼頭下泊著的許多大型貨輪,都在展示著這個古老城市的新發展。新建的現代化碼頭將成為梧州市走向世界走向更加繁榮興旺的新起點。

1993年批准為海關監管區,許多進出口貨物從這裡裝卸。

由於城市發展和規劃的需要,梧州河西碼頭自2008年7月1日正式停止進出口業務運營,其業務逐步向李家莊碼頭分流。這個經歷十六載滄桑的河西集裝箱碼頭完成了歷史使命,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停止營業的河西老碼頭並沒有因此而荒廢。梧州市政府把河西老碼頭開闢成“河西老碼頭”公園,成為市民又一個休閒娛樂場所。廣場上一幅長80米,高4米的雕塑文化牆,介紹了梧州航運的歷史以及遠景,也表達了梧州人對水運文化、碼頭文化的深深懷念。

在河東桂江邊上也曾是碼頭林立,其中西門口碼頭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西門口碼頭”又被稱為“中山碼頭”,這個名稱的由來,與孫中山先生有關——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孫中山先生為謀劃北伐曾三次蒞臨梧州,並曾於西門口碼頭登岸。

民國10年(1921年)10月15日,孫中山在廣州乘“寶璧”軍艦出巡廣西,於17日下午4時到達梧州,隨行人員有胡漢民、陳少白、鄧家彥及總統府參軍等20餘人。孫中山先生此行,受到了梧州市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當時有一萬多人提前在西門口河岸恭候他們的到來。

河東中山碼頭

在梧州文化學者撰寫的文章《孫中山在梧州的衣食住行》中描述了孫中山先生當時在西門口登岸的情形——“17日下午4時許,‘寶璧’號軍艦在西門口碼頭泊岸,當孫中山出現時,軍樂歡奏,鞭炮齊鳴,人群熱烈鼓掌,歡聲一片。只見孫中山身穿深灰色豎領文裝,頭戴氊帽,精神煥發,臉上帶著慈祥的微笑,右手持著文明棍,與胡漢民箭步拾級登岸……頻頻向人群揮帽答禮。”

20世紀60年代,西門碼頭專供航行桂江上游客船停泊,作為客運碼頭。往來粵港澳的旅客都在這裡穿行。

如今,西門口碼頭猶在,桂江水依舊,還經常有市民臨岸觀景,只是,他們是否知道,這翻騰的江波正向人們描畫著梧州古城的歷史光影。

近代興盛的碼頭

民國十三年(1924年)梧州港口開始大量興建碼頭,當時沿江街道均為商鋪,為方便船運貨物裝卸,凡是通向江邊的街道都修建碼頭。新中國成立後,肩挑背負的碼頭搬運方式已被碼頭設施的半機械化、機械化、現代化所取代。許多碼頭的繁榮景象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只存在於一部分老梧州人的記憶中。現在桂江邊上僅僅留下少數幾個碼頭,見證梧州輝煌的水運歷史。

大南路碼頭

珠璣路碼頭

展望未來

碼頭,不僅代表了歷史風雲的變遷,也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記錄。事實上,梧州人並沒有放棄與他們有如此深厚情緣的碼頭。近年來梧州建碼頭的投資比過去更大,建的碼頭也更宏偉壯觀。一個集裝箱碼頭投資上億元,碼頭上高大的龍門吊機,堆得山一般高的集裝箱,碼頭下泊著的許多大型貨輪,都在展示著這個古老城市的新發展。新建的現代化碼頭將成為梧州市走向世界走向更加繁榮興旺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