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美貿易摩擦中,我們要用稀土這張牌嗎?

文/亦平

中美貿易戰中,中國的反制措施緊隨其後,眾多研究者認為,我方手中的王炸還沒有出牌,這一“秘密武器”就是稀土,假如中國禁止對美國的稀土出口,將實現貿易戰中的“一擊致命”。

那麼作為“秘密武器”的稀土,為什麼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

什麼是稀土?

稀土是17種稀有元素的統稱,他們就是在元素週期表上,那些你可能讀不出來的名字的元素。

釹:磁力強,揚聲器可以小很多,但輸出音量更大;硬碟可以變得更小,但速度更高;

鑭:用於生產攝影機和望遠鏡的鏡片;

鐠:用於生產製造飛機所用的高強度金屬;

鈰:用於催化式排氣淨化器;

釓:用於X光照片和核磁共振成像。

稀土是“工業維生素”,雖然用量不大,但應用廣泛。稀土是當今世界包括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風電機組、醫療成像設備,

乃至高強度鋼鐵和先進武器系統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堪比電影《黑豹》中瓦坎達的神奇金屬“振金”。

2010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上,中科院倪嘉纘院士曾展示過稀土的“神奇效用”:美國“響尾蛇”導彈使用銻化銦引導頭、“宙斯盾”SPY-1雷達使用中國稀土金屬……幾乎可以這樣說,現如今所有高技術武器中都使用稀土金屬提升自身的性能。因此美國政府報告稱稀土出口大國的中國“掌握了美國高科技武器的命門”。

世界三分之一的儲量,滿足全世界近八成的消耗

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稀土礦石產量為10.5萬噸,占全球稀土供應量的81%。而早幾年,這個比重甚至一度超過95% 。

沒錯,在已探明的稀土儲量中,中國居世界之首。我國是稀土大國,

擁有全球最大的白雲鄂博稀土礦,但我國的稀土儲量也僅僅占世界儲量的37%而已。除此之外,巴西、越南、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美國等國的稀土儲量也比較豐富。然而全球稀土供應卻長期依賴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稀土儲量占世界15%的美國很多年來稀土產量和出口量均為零。日本企業消耗世界上一半的稀土。並且,日本從1993年起開始建立稀有金屬儲備制度和基地。

據估計,目前日本的稀土存量已經足夠該國使用至少20年。也就是說國際上眾多國家在稀土資源方面都是“深藏不露”。

中國稀土的大型企業,每年的稀土原料生產均是受到嚴格監控,不過中國稀土事實上很多是由鄉鎮企業在開採。由於較低的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大量開採造成供過於求,“白菜價”的中國稀土在國際市場上非常受歡迎。

按理來說,中國稀土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這應該是我們真正有“話語權”的行業,但現實是,我們所擁有的議價權很低。多年來小企業的違法開採,以至於稀土價格通常不能充分反映其環境成本,更無法反映其稀缺程度。並且美國、日本等國家一直緊盯著中國的稀土,任何風吹草動都不放過,既把它當做重要資源,又把中國稀土當做一種威脅。

多個國家迫切希望打破對中國的依賴??

這不,就在中美貿易戰升溫時,剛有報導提出可以使用稀土這個秘密武器的時候,日本方面傳來了消息,《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早稻田大學講師高谷雄太郎和東京大學教授加藤泰浩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宣佈,在東京東南1900 公里的南鳥島附近海域580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一筆稀世寶藏——儲量為1600 萬噸、可供全球使用數百年的稀土礦,而且團隊表示已經找到了開採技術,這引發了全球關注。深度為5800米的稀土礦,可沒那麼容易開採。

況且這也不是日本第一次發現稀土礦藏了。早些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時候,BBC就曾有過報導,還是這位元加藤泰浩,2011年由他領導的一個團隊在夏威夷和塔希提附近國際水域海底發現了淤泥形式的稀土礦藏,而且濃度極高,僅一平方公里的儲量就相當於當時全球年用量的1/5 。當時的發現位置是海底3500~6000米深處。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啊~

問題來了,既然你早就探測到了稀土,那麼你開採了嗎?沒有,日本的稀土還是從中國進口的啊,這個時候爆出稀土礦的消息,怎麼都感覺是在中美貿易戰中給自己加戲,隔空警告中國,不要想著提高價格,減少出口,你們中國的稀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真的不重要嗎?

還說日本,2009 年,中國政府宣佈出於控制環境污染、打擊非法開採等目的,限制稀土出口,稀土出口量隨之大幅降低,價格翻了數倍。稀土材料的短缺削弱了全球電子企業產能,日本反應最大,一方面,為了獲得稀土原料,大批日本企業來到中國開廠,另一方面,“發現”稀土礦藏。

再看美國和歐盟的反應。2012 年,美國、歐盟和日本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向WTO提起訴訟。 2014年,WTO裁決中國此舉違反入世承諾,中國接受裁定,並在2015 年先後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額制和稀土出口關稅。可見西方對於中國稀土敏感得很。

發達國家為什麼不開採稀土?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小編只能說一點自己的觀點。

以美國為例,上個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爆發,直接掐住了美國工業生產的脖子。也是在那時,美國突然意識到了石油的重要性,所以美國盯上了中東的石油,為此不惜發動伊拉克戰爭,和沙特交好,並且一直到現在還在中東攪渾水,這一切都是為了石油啊。而美國自己明明擁有大量的石油儲量,卻一直不開發,簡單說就是花別人家的資源,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資源可用。這些是我們之前的理解,但現在發生了改變,美國不再捂著自家的石油不讓開採,美國的葉岩油產量增長、出口量大幅攀升,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國際油價走低,也有美國的一份功勞。

為什麼美國現在開始大量開採石油了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技術上的進步,使得石油開採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樣的道理搬到稀土上面,適用與否呢?答案是肯定的。

稀土從開採到冶煉,每個環節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其中包括破壞植被、水土流失、生態系統失衡等,還可能會沉澱廢水氨氮、污染水源、多種氣體排放污染空氣等,甚至有些影響難以恢復。因此,過高的資源環境成本成為了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等國沒有開採本國稀土的主要原因。自己開採成本過高,還要承擔環境污染的風險,而中國的稀土,“白菜價”出售,誰還會辛辛苦苦自己開採啊,當然了,稀土資源是一次性資源,用一點少一點,其他國家順便還可以保存本國的稀土儲量,何樂而不為呢?

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綜上,我國稀土過量開採後,面臨著儲量減少,生態破壞等問題,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戰略性資源,按預測的稀土需求增長和目前開採速度及規模,中國稀土資源有可能在未來的25-30年間被耗盡,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麼辦呢?

2011年2月中國《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由環境保護部與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批准發佈,在2011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

2011年5月,國務院正式頒佈了《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把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6年,稀土“十三五”規劃正式出臺,其中明確,2020年底,六大稀土集團完成對全國所有稀土開採、冶煉分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整合,形成科學規範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

2017年底國家商務部同意放開稀土進口。

這一系列的措施都說明我國在稀土的監管和稀土產業的整合升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

一直都在說,在中國頂著世界最大稀土供應國和消費國的大帽子,在高端技術領域的成果乏善可陳,專利技術往往受制於人,稀土高效提純我國稀土產業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其實在這一科學領域,我們也在不斷突破。還記得那位曾改寫國際稀土產業格局的“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他帶領團隊將我國稀土萃取分離工藝提高至國際先進水準。

所以我們該考慮的是下一步的應用和發展稀土產業鏈的下游產業的技術創新,發展科技這件事兒,我們不能“三心二意”。

另外,中國這麼龐大的消費市場,也意味著我們每年都會產生,數量巨大的垃圾,現在稀土金屬的回收率不足1%,要是我們能從扔掉的電子產品中回收稀土,把那些放錯位置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是再好不過的了~

這時,再看開頭提出中美貿易戰中,我們要不要使用出稀土這張牌的問題,其實不管我們國家出什麼牌,那都是一時的,發展自己才是硬道理,我國稀土產業本身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未來,我們不僅要做稀土儲量大國,更要做稀土應用大國!

瞭解更多張召忠文章、音訊、視頻、圖片資料,請關注“局座召忠”微信公眾號。

這應該是我們真正有“話語權”的行業,但現實是,我們所擁有的議價權很低。多年來小企業的違法開採,以至於稀土價格通常不能充分反映其環境成本,更無法反映其稀缺程度。並且美國、日本等國家一直緊盯著中國的稀土,任何風吹草動都不放過,既把它當做重要資源,又把中國稀土當做一種威脅。

多個國家迫切希望打破對中國的依賴??

這不,就在中美貿易戰升溫時,剛有報導提出可以使用稀土這個秘密武器的時候,日本方面傳來了消息,《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早稻田大學講師高谷雄太郎和東京大學教授加藤泰浩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宣佈,在東京東南1900 公里的南鳥島附近海域580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一筆稀世寶藏——儲量為1600 萬噸、可供全球使用數百年的稀土礦,而且團隊表示已經找到了開採技術,這引發了全球關注。深度為5800米的稀土礦,可沒那麼容易開採。

況且這也不是日本第一次發現稀土礦藏了。早些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時候,BBC就曾有過報導,還是這位元加藤泰浩,2011年由他領導的一個團隊在夏威夷和塔希提附近國際水域海底發現了淤泥形式的稀土礦藏,而且濃度極高,僅一平方公里的儲量就相當於當時全球年用量的1/5 。當時的發現位置是海底3500~6000米深處。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啊~

問題來了,既然你早就探測到了稀土,那麼你開採了嗎?沒有,日本的稀土還是從中國進口的啊,這個時候爆出稀土礦的消息,怎麼都感覺是在中美貿易戰中給自己加戲,隔空警告中國,不要想著提高價格,減少出口,你們中國的稀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真的不重要嗎?

還說日本,2009 年,中國政府宣佈出於控制環境污染、打擊非法開採等目的,限制稀土出口,稀土出口量隨之大幅降低,價格翻了數倍。稀土材料的短缺削弱了全球電子企業產能,日本反應最大,一方面,為了獲得稀土原料,大批日本企業來到中國開廠,另一方面,“發現”稀土礦藏。

再看美國和歐盟的反應。2012 年,美國、歐盟和日本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向WTO提起訴訟。 2014年,WTO裁決中國此舉違反入世承諾,中國接受裁定,並在2015 年先後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額制和稀土出口關稅。可見西方對於中國稀土敏感得很。

發達國家為什麼不開採稀土?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小編只能說一點自己的觀點。

以美國為例,上個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爆發,直接掐住了美國工業生產的脖子。也是在那時,美國突然意識到了石油的重要性,所以美國盯上了中東的石油,為此不惜發動伊拉克戰爭,和沙特交好,並且一直到現在還在中東攪渾水,這一切都是為了石油啊。而美國自己明明擁有大量的石油儲量,卻一直不開發,簡單說就是花別人家的資源,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資源可用。這些是我們之前的理解,但現在發生了改變,美國不再捂著自家的石油不讓開採,美國的葉岩油產量增長、出口量大幅攀升,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國際油價走低,也有美國的一份功勞。

為什麼美國現在開始大量開採石油了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技術上的進步,使得石油開採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樣的道理搬到稀土上面,適用與否呢?答案是肯定的。

稀土從開採到冶煉,每個環節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其中包括破壞植被、水土流失、生態系統失衡等,還可能會沉澱廢水氨氮、污染水源、多種氣體排放污染空氣等,甚至有些影響難以恢復。因此,過高的資源環境成本成為了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等國沒有開採本國稀土的主要原因。自己開採成本過高,還要承擔環境污染的風險,而中國的稀土,“白菜價”出售,誰還會辛辛苦苦自己開採啊,當然了,稀土資源是一次性資源,用一點少一點,其他國家順便還可以保存本國的稀土儲量,何樂而不為呢?

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綜上,我國稀土過量開採後,面臨著儲量減少,生態破壞等問題,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戰略性資源,按預測的稀土需求增長和目前開採速度及規模,中國稀土資源有可能在未來的25-30年間被耗盡,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麼辦呢?

2011年2月中國《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由環境保護部與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批准發佈,在2011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

2011年5月,國務院正式頒佈了《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把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6年,稀土“十三五”規劃正式出臺,其中明確,2020年底,六大稀土集團完成對全國所有稀土開採、冶煉分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整合,形成科學規範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

2017年底國家商務部同意放開稀土進口。

這一系列的措施都說明我國在稀土的監管和稀土產業的整合升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

一直都在說,在中國頂著世界最大稀土供應國和消費國的大帽子,在高端技術領域的成果乏善可陳,專利技術往往受制於人,稀土高效提純我國稀土產業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其實在這一科學領域,我們也在不斷突破。還記得那位曾改寫國際稀土產業格局的“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他帶領團隊將我國稀土萃取分離工藝提高至國際先進水準。

所以我們該考慮的是下一步的應用和發展稀土產業鏈的下游產業的技術創新,發展科技這件事兒,我們不能“三心二意”。

另外,中國這麼龐大的消費市場,也意味著我們每年都會產生,數量巨大的垃圾,現在稀土金屬的回收率不足1%,要是我們能從扔掉的電子產品中回收稀土,把那些放錯位置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是再好不過的了~

這時,再看開頭提出中美貿易戰中,我們要不要使用出稀土這張牌的問題,其實不管我們國家出什麼牌,那都是一時的,發展自己才是硬道理,我國稀土產業本身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未來,我們不僅要做稀土儲量大國,更要做稀土應用大國!

瞭解更多張召忠文章、音訊、視頻、圖片資料,請關注“局座召忠”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