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留聲機中的風花雪月

提起老式留聲機,大部分人都只在影視劇裡目睹過它的風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留聲機象徵著一個人的品味與身價。推開流金歲月的大門,有人用纖纖細手輕輕搖動唱臂,

當唱針劃過黑膠唱片,甜蜜動人的旋律自古銅色的喇叭緩緩流出,蕩漾在過往的時空裡。

幾乎在所有講述老上海風花雪月的電影裡都有留聲機的身影存在,留聲機是三十年代的興起音響器材,蘊含著一種奢侈,深受達官貴人所喜愛。放張老唱片,

打開留聲機,三十年代的靡靡之音,便把人帶回到那個紙醉金迷的東方巴黎。

“會說話的機器”

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中有數千種發明,留聲機便是這千分之一。因為貝爾電話的致命漏洞,愛迪生決定著手改良電話。在一次調試炭精送話器的過程中,他靈機一動,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聲音儲存技術。愛迪生在日記裡記載:“我用一塊帶針的膜片,針尖對準急速旋轉的蠟紙,

聲音的振動就非常清楚地刻在蠟紙上了。”之後愛迪生以此為基礎,設計出了這個“會說話的機器”,並為其取名“留聲機”。

相機式留聲機

相機式留聲機又稱為“彼得·潘-留聲機”。20世紀20年代,德國人發明製造,外殼由鱷魚皮製成,小巧玲瓏,折疊起來長僅17.5釐米,寬12釐米,

高15.5釐米。由於該款迷你留聲機合上的時候就像一個相機盒,因此它又被稱為相機式留聲機。

手提式留聲機

手提式留聲機又稱為可擕式留聲機。上個世紀初葉的歐美上流社會帶著這款留聲機到公園或野外遊玩時播放音樂翩翩起舞。機器雖然很小,音量卻十分宏大,做工也很精緻。

櫃式留聲機

一張看似圓形的咖啡桌,用名貴的桃花心木配以十九世紀流行的安妮女王風格的曲線彎腿。

桌子裡飄著留聲機的優美旋律,其奧妙就是藏在桌子下面的留聲機。桌子下面的抽屜拉出來,就是一部留聲機,抽屜的另一端則是內置式音箱。這種特有的法蘭西款式留聲機,是當時上流社會交際場所的重要家居。

一部留聲機也是一種情節,

上世紀國學大師林語堂曾在筆墨間表達自己對留聲機的眷戀——“帶一架留聲機,可以聽到一年到頭所有聽慣的樂調。”聲聲慢裡,重品往日時光。留聲機雖然退出了家用品的行列,卻成為了藝術與懷舊的代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