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末兒讀書:教育中,孩子的好習慣不是臨時抱佛腳養成的

閱讀者:黑豆老末兒

所讀書目:《論語別裁》 作者:南懷瑾

(述而第七)

原文: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選段:

人從兒童到少年,幻想最多。對一個茶杯可以看上幾個小時;對一堆泥土、一塊破瓦片會覺得很好玩,大感興趣;堆城築池,可以玩上一整天。後來加上知識的教育,到了二十歲前後,又進入另一個階段,做學問、作事業的理想基礎,就在這個時候打的。······三十歲到四十歲,並沒有什麼創見,

只是將十幾到二十幾歲之間的理想付諸實施,化成事實。

······

老末兒感慨:

三十歲四十歲之間把十幾到二十幾歲之間的理想付諸實施,化成事實。那麼十幾歲二十幾歲之間的理想又何嘗不是在兒童少年時期逐漸形成的呢?三十、四十幾歲具備的把理想化成事實的本領又何嘗不是從兒童少年時就開始積累的呢?

積累不是天天禱告:“我想要······”就會有的,那是癡人說夢。

孩子的學習是一種長期積累,家長的教育又何嘗不是一種積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