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米元老周光平、KK離開,其實早有端倪

作者:龔進輝

昨天,小米掌門人雷軍在內部郵件宣佈兩項重大人事調整:一是提拔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二是聯合創始人周光平、黃江吉(KK)辭去公司職務。

資料顯示,周受資於2015年7月加入小米,擔任CFO。加盟小米之前,他任職於俄羅斯投資集團DST,投資標的包括小米、京東、阿裡、滴滴等知名互聯網公司。

在小米籌備上市的關鍵節點,周受資被重用不禁讓人聯想與上市有關。近期,有傳聞稱小米將在下週一提交赴港上市申請,上市保薦人為高盛、摩根士丹利、中信,

希望IPO後估值可以達到900億至1100億美元。適逢港交所下週一起首推“同股不同權”,因此小米或成為同股不同權首批股份。

因此,晉升周受資為小米高級副總裁,不僅是對他過去3年工作的認可,更希望他在財務、投資和HR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當前第一要務是幫助小米順利上市。

至於周光平、KK兩位聯合創始人的去職,並不讓人意外。2016年5月小米低谷時,雷軍親自抓小米研發和供應鏈,

原負責人周光平改任小米首席科學家,全力負責手機技術前沿領域研究,不過這只是個虛職,因為小米探索手機技術前沿的主體是小米探索實驗室,由KK和小米路由器負責人唐沐(已晉升為生態鏈部門副總裁)負責。

去年4月小米慶祝7周歲生日時,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曬出重走創業路的照片,我發現只有7位小米聯合創始人到場,獨缺周光平。

在小米如此重要且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他沒理由缺席,當時我在《黎萬強曬小米7周年合影,但我只關心周光平去哪了》一文中分析他要麼被雪藏要麼已退休。

後來,騰訊科技《撤換高管,重整供應鏈,小米如何在一年內完成逆轉?》一文揭秘了周光平被撤換的內幕。他很有個性,處事不夠圓滑,很難在內部和諧相處。“周光平是一個居功自傲的人,喜歡用賭氣威脅的態度討論問題,

這點在摩托羅拉時就曾多次發生。”一個曾與他共事的人評價道。

同時,周光平有時會得理不饒人,讓雷軍沒臺階下。小米創業初期,二人曾一起參加媒體舉辦的微論壇活動,雷軍對著硬地板摔手機測試,回去後被周光平狠狠地批了一頓。另據消息稱,周光平曾和雷軍鬧矛盾,就在辦公時間佔用會議室打乒乓球,使得來到小米的供應商開會無法使用,“感覺是在向雷軍示威”。

前前後後的種種摩擦,最終超出了雷軍的忍耐極限,不得不選擇讓周光平離開。其實,2年前那次調整,周光平就已淡出公眾視線,也不負責具體業務,這次不過是找個合適時機正式宣佈他離開而已。

同時,KK的離開也早已露出端倪。其負責的小米探索實驗室第一個專案為VR,先後推出了小米VR眼鏡和VR眼鏡PLAY系列產品。不過VR行業經歷前兩年的火爆後,一大批公司出現倒閉、裁員等現象,目前已處於寒冬狀態。VR行業整體式微,小米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個鍋由KK來背。

於是,去年8月、9月,雷軍通過內部信的形式宣佈組織架構調整,其中KK改任戰略副總裁,將雷軍規劃小米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戰略。更為蹊蹺的是,去年11月小米之家深圳旗艦店開業時,雷軍、林斌等一眾高管均出席,當起一日店員,KK則未現身,當時有媒體猜測他可能“被閉關”。

半個月後,小米迎來創立以來涉及面最大的一次組織和人事調整,KK分管的智慧產品部直接被併入生態鏈部,不分管具體業務、只負責制定戰略,更加讓外界懷疑他在小米已被邊緣化,所謂的戰略副總裁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離開小米只是時間的問題。

事實上,小米此次人事調整是去年11月大調整的延續,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上市鋪路。在我看來,提拔周受資、周光平和KK兩位元老去職,一方面意在通過高層換血使團隊年輕化,他們具有獨當一面的潛質;另一方面可以向外界傳遞小米在人才選拔、培養和淘汰上具有完善的機制,這是成熟公司的體現。

不難看出,業績是衡量小米高管位置能否坐得穩的重要標準,連聯合創始人級別的高管都能被撤換,說明雷軍用人賞罰分明,團隊管理的先進性有助於小米在上市前組織架構得到最好的優化。有戰鬥力的團隊+業務發展蒸蒸日上,這種優質投資標的註定在資本市場很搶手,而這正是雷軍所期盼的良好局面。

目前已處於寒冬狀態。VR行業整體式微,小米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個鍋由KK來背。

於是,去年8月、9月,雷軍通過內部信的形式宣佈組織架構調整,其中KK改任戰略副總裁,將雷軍規劃小米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戰略。更為蹊蹺的是,去年11月小米之家深圳旗艦店開業時,雷軍、林斌等一眾高管均出席,當起一日店員,KK則未現身,當時有媒體猜測他可能“被閉關”。

半個月後,小米迎來創立以來涉及面最大的一次組織和人事調整,KK分管的智慧產品部直接被併入生態鏈部,不分管具體業務、只負責制定戰略,更加讓外界懷疑他在小米已被邊緣化,所謂的戰略副總裁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離開小米只是時間的問題。

事實上,小米此次人事調整是去年11月大調整的延續,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上市鋪路。在我看來,提拔周受資、周光平和KK兩位元老去職,一方面意在通過高層換血使團隊年輕化,他們具有獨當一面的潛質;另一方面可以向外界傳遞小米在人才選拔、培養和淘汰上具有完善的機制,這是成熟公司的體現。

不難看出,業績是衡量小米高管位置能否坐得穩的重要標準,連聯合創始人級別的高管都能被撤換,說明雷軍用人賞罰分明,團隊管理的先進性有助於小米在上市前組織架構得到最好的優化。有戰鬥力的團隊+業務發展蒸蒸日上,這種優質投資標的註定在資本市場很搶手,而這正是雷軍所期盼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