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醫改一周年 曬曬成績單

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按照全市關於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統一安排,石景山區委區政府統籌部署,有關部門協同聯動,醫療機構全力推進,歸口我區管理的76家醫療機構參加改革,

435個醫療服務專案價格調整,上下一心,同頻共振,動作不可謂不大。醫藥分開綜合改革走過一年,雖然遇到過困難和挑戰,但總的來講,我們告別了以藥養醫,實現了藥品零差率,醫患共同受益。

政策怎樣?

正值石景山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周年,

有朋友無意間問起,北京醫藥分開動靜這麼大,你能簡單說說,你們到底想幹什麼?這個問題提得好!為什麼?因為這給了我們一個解釋政策的機會,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當然包括降價,而又不僅僅是降價,綜合改革肯定是調整結構,那就有升有降,降的是哪些?升的又是什麼?還有呢?

降!就是改革紅利

升!體現醫生價值

提高中醫、護理、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和技術難度高、執業風險大的醫療服務專案價格。

另一個提升,是到社區看病的人增多了,以廣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它的門診量同比增長30.74%。這些有賴於中心新址就診環境的改善、醫務人員能力的不斷提升、專家的引入,更離不開醫藥分開綜合改革、65歲以上京籍醫保患者免收醫事服務費個人負擔部分、藥品陽光採購措施的同步實施。廣寧中心自2017年4月8日醫改以來,

全部配備到位105種慢性病用藥;應轄區百姓需求將原來限二級用藥如邁之靈、羥苯磺酸鈣分散片、百令膠囊、孟魯司特鈉片等納入中心用藥目錄;解決了糖尿病患者醫改之前在社區取不到格華止的不便;並解決了短缺廉價藥品在臨床的應用,如複方甘草片、維生素B1片、維生素B2片、複合維生素片、穀維素片等。自醫改以來,滿足轄區居民個人用藥100餘種。

改善!服務品質和就醫體驗

提供和改進預約服務,在2017年底以前,二、三級醫院門診預約準確到一小時之內。

加強院內層級就診,推廣知名專家團隊服務模式,規範知名專家團隊服務流程。積極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例如利用手機APP掛號等。還有,規範開展日間手術服務、擴大臨床診療路徑範圍……

我們做了什麼?

435不僅僅是數字。以參加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石景山醫院為例,醫保辦要根據物價部門提供435個醫療服務專案具體內容,在醫保診療和服務設施庫中進行維護,一項項錄入和核對,半點差錯都不能出,白加黑是家常便飯,終於在2017年4月8日零時,程式切換成功,435 !讓老百姓享受的改革紅利一毫都不能少。審計物價科的人,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時間長了就會不由自主地流淚,他們就自備眼藥水,對照新舊項目梳理、歸納、調整,並第一時間下發到各臨床科室。

磨刀不誤砍柴功。石景山醫院醫改辦,為保障醫改順利實施,他們結合實際訂立方案、制定培訓計畫、準備應急預案和措施、資訊系統改造、藥品陽光採購……僅培訓,就組織了75場,1993人參加,而醫改宣傳冊,也發出去5468本,他們想的是,這次改革,多一個人瞭解,就多一份支持,除了醫護人員,保安、保潔、電梯工也有幸參加了培訓。利用區裡的電視臺、院內網站、展板、院刊進行醫改政策宣傳,其實也是醫改總動員。電腦中心,為了完成系統升級對業務操作零影響,他們深夜加班進行幕後程式改造,制定專案標識、把切換每個任務點的工作細化到二至三分鐘,多點有序執行,並使系統達到無間斷線上升級,為了醫改,我們拼了!

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說起石景山醫院藥劑科,他們自己最大的感慨是:改革讓我們重心轉移,從“以藥品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型。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藥服務,成為整個醫療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藥品陽光採購,院裡使用的1200個品種,要與在陽光採購中標的4萬餘條目錄中進行比對、挑選,藥品價格調整、差價調票、品種調庫、藥品碼放,哪一環節都不能含糊,2017年4月7日,我們一夜無眠,清晨的曙光迎來了醫院第一批患者,他們手中拿到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的第一批零差價藥品,零差價,就是百姓的獲得。

百姓獲得哪些?

種瓜得瓜又得“豆”。改革一年來,全區門急診量738.18萬人次,12.38萬住院病人診療有序。二、三級醫院門急診量同比分別減少了1.28%和10.45%,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長了28.39%,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顯現。家住八角北裡的張阿姨告訴我,小毛病不出社區就瞧了,省心省錢省力!不必奔大醫院了。

中醫心氣“高”了。醫療機構收入在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結構得到優化,公益性得到加強,醫藥費用穩中有降;針灸、推拿服務專案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220.28%和157.35%,中醫勞動價值更加凸顯,中醫等部分短板專業得到發展支撐。

負擔“輕”了。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方式,全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60歲以上京籍老年人實行減免醫事服務費個人負擔部分。

咱也有了“家醫”。豐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調整完善服務包,截至目前重點人群家醫簽約14.6萬人,居民就醫體驗得到有效提升。

還有新“禮包”。新增36種醫保藥品,調整門診特殊病政策,醫保患者個人負擔總體平穩。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救助報銷比例和封頂線,困難群眾就醫負擔得到有效緩解。

帶來的思考?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2017年4月8日,是個起點,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是進行時,不是完成時,參加改革的醫療機構會不斷增多、醫療服務專案價格也會不斷擴大……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患者的抱怨與政策的彈性?

不必諱言,春節前後,患者投訴增多,經過分類梳理,多為慢病患者投訴醫院開藥週期短,患者老要跑醫院,不但增加了每次的醫事服務費,而且節日外出,不能帶時間長點的用藥,也不方便等等,政策的彈性有多大?我們怎樣解決百姓的具體訴求?這是全區醫療機構所要花心思的地方,我們還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本版特約編輯:王丹

時間長了就會不由自主地流淚,他們就自備眼藥水,對照新舊項目梳理、歸納、調整,並第一時間下發到各臨床科室。

磨刀不誤砍柴功。石景山醫院醫改辦,為保障醫改順利實施,他們結合實際訂立方案、制定培訓計畫、準備應急預案和措施、資訊系統改造、藥品陽光採購……僅培訓,就組織了75場,1993人參加,而醫改宣傳冊,也發出去5468本,他們想的是,這次改革,多一個人瞭解,就多一份支持,除了醫護人員,保安、保潔、電梯工也有幸參加了培訓。利用區裡的電視臺、院內網站、展板、院刊進行醫改政策宣傳,其實也是醫改總動員。電腦中心,為了完成系統升級對業務操作零影響,他們深夜加班進行幕後程式改造,制定專案標識、把切換每個任務點的工作細化到二至三分鐘,多點有序執行,並使系統達到無間斷線上升級,為了醫改,我們拼了!

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說起石景山醫院藥劑科,他們自己最大的感慨是:改革讓我們重心轉移,從“以藥品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型。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藥服務,成為整個醫療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藥品陽光採購,院裡使用的1200個品種,要與在陽光採購中標的4萬餘條目錄中進行比對、挑選,藥品價格調整、差價調票、品種調庫、藥品碼放,哪一環節都不能含糊,2017年4月7日,我們一夜無眠,清晨的曙光迎來了醫院第一批患者,他們手中拿到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的第一批零差價藥品,零差價,就是百姓的獲得。

百姓獲得哪些?

種瓜得瓜又得“豆”。改革一年來,全區門急診量738.18萬人次,12.38萬住院病人診療有序。二、三級醫院門急診量同比分別減少了1.28%和10.45%,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長了28.39%,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顯現。家住八角北裡的張阿姨告訴我,小毛病不出社區就瞧了,省心省錢省力!不必奔大醫院了。

中醫心氣“高”了。醫療機構收入在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結構得到優化,公益性得到加強,醫藥費用穩中有降;針灸、推拿服務專案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220.28%和157.35%,中醫勞動價值更加凸顯,中醫等部分短板專業得到發展支撐。

負擔“輕”了。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方式,全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60歲以上京籍老年人實行減免醫事服務費個人負擔部分。

咱也有了“家醫”。豐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調整完善服務包,截至目前重點人群家醫簽約14.6萬人,居民就醫體驗得到有效提升。

還有新“禮包”。新增36種醫保藥品,調整門診特殊病政策,醫保患者個人負擔總體平穩。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救助報銷比例和封頂線,困難群眾就醫負擔得到有效緩解。

帶來的思考?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2017年4月8日,是個起點,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是進行時,不是完成時,參加改革的醫療機構會不斷增多、醫療服務專案價格也會不斷擴大……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患者的抱怨與政策的彈性?

不必諱言,春節前後,患者投訴增多,經過分類梳理,多為慢病患者投訴醫院開藥週期短,患者老要跑醫院,不但增加了每次的醫事服務費,而且節日外出,不能帶時間長點的用藥,也不方便等等,政策的彈性有多大?我們怎樣解決百姓的具體訴求?這是全區醫療機構所要花心思的地方,我們還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本版特約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