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滴滴的負氣之爭:並無勝算的外賣侵入戰

近日,滴滴正式開啟全國對外招商,將會根據相關的開城計畫,針對不同城市的具體特點,選擇合適的物流代理商。

很顯然,經過無錫的“三國”混戰後,滴滴馬不停蹄,加快了市場鋪貨的步伐。

美團的野心佈局與滴滴的負氣之爭

若要說美團、滴滴的外賣之爭,不得不從美團打車講起。

2017年年初,美團在南京上線了打車業務。試水一年多之後,美團打車在2018年3月21日突然出現在上海公交月臺,同時上線的還有計程車和快車業務,準備進軍華東出行市場。

與此同時,滴滴也開始動作。3月份,一張“騎手招募令”正式宣告滴滴進入外賣領域。4月9日,滴滴外賣于無錫全城範圍內上線,當日訂單33.4萬單。美團與滴滴開始了外賣領域的第一次正面交鋒,還引來了餓了麼,使得“0.01元吃炸雞”的補貼大戰鏖鬥激烈。

其實,通過梳理事件時間節點來看,滴滴更像是“被動還擊”:美團蓄謀良久,侵入出行領域,意圖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O2O場景閉環,

實現打車、住宿、餐飲和娛樂等高頻消費場景的覆蓋。滴滴則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反攻其外賣大本營。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相比於美團的野心佈局,滴滴更像是“負氣之爭”。

就外賣而言,很多人都在猜測美團與滴滴誰勝誰負。其實,就目前看來,

滴滴外賣的前景並不樂觀。

一、 從商業邏輯看產品價值

美團外賣是O2O場景中的一環

此番上線打車業務及全資收購摩拜單車,美團將囊括“娛、食、住、行”等領域,並借此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完整的O2O場景閉環。

外賣作為美團生態的重要一端,將受到美團O2O閉環場景內各個領域的資料和流量反哺,實現與出行、住宿、娛樂等環節的連接互通和互相引流。如果用戶只需使用美團這一款APP就能滿足基本消費需求,

那麼美團平臺的用戶忠誠度也將大幅提升。

滴滴外賣是“次級流量入口”

相比於美團的積極佈局,滴滴則顯得反應遲鈍。

程維在採訪中稱,美團上線打車產品的這一天,他正與王興一起吃飯,王興對此隻字未提,吃完飯看新聞才知道了這件事。

滴滴上線外賣時宣稱,“打車+外賣”的形式有史可鑒,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次級流量入口”。

我們先說流量。

什麼是“次級流量入口”?就是除了經營主要流量的業務外,打造第二個能夠吸取流量的業務,在美團而言,即把打車服務沒有覆蓋到的商戶、使用者、資料等通過外賣進行拓延,增加獲取用戶流量的領域。

滴滴所說的“打車+外賣”的形式確實有人做過,第一個吃螃蟹者是優步。優步(uber)很早在美國開展送餐服務,但這從來都不是其業務主流,擴展到送餐市場可以把閒置車輛、資料綜合利用起來只是一種設想而已。

實際上,打車出行市場和外賣市場有著很大的差別。打車公司無需雇傭司機、購置車輛,只需做好互聯網平臺實現司機與乘客的對接即可,利潤可說是非常豐厚。但對於外賣業務來說,即便騎手不是類似京東的快遞員那樣是平臺的雇員,也是需要公司來組織管理和間接支付報酬,成本的投入並不少。

由此,從商業邏輯上看,相比於美團外賣,滴滴外賣在滴滴業務體系中並不自洽,而且切入利潤薄、要求高的外賣領域,也增加了其管理、調度的成本,綜合競爭力並不高,能夠取得的商業價值很有限。

二、 從核心壁壘看競爭優勢

在之前的外賣大戰中,美團外賣能夠從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佔據了第一梯隊的位置,離不開美團對產品的“精細化”打造。

1、流量多入口

美團構築了多流量入口的平臺。美團APP、大眾點評APP和美團外賣APP組成了強有力的生活服務矩陣,加上騰訊微信和手機QQ加持,多入口不斷導流輸送,使得美團獲得巨量的流量。根據移動互聯網大資料研究機構QuestMobile發佈資料,2016年上半年美團外賣用戶MAU就超過5700萬,遠超行業獨立APP月活之和。

2、提供最優配送路徑

2016年美團外賣研發上線“O2O即時物流配送智慧調度系統”,為配送員們打造了一個“超級大腦”。這套智慧調度系統能夠綜合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創造性地使用多種演算法應對不同配送場景,提供最優配送路徑,能夠確保餐食以優質、快速的狀態送到消費者手中。根據美團披露的資料,平均送餐時間可縮至28分鐘。

3、嚴格品質供給

美團外賣嚴格把關餐飲安全,通過上線更多的品質商戶,讓食品安全信得過的企業得到更多的品牌曝光,引導消費者選擇品質餐廳,重視安全用餐。同時,嚴格審核平臺餐飲商戶,制定了《美團點評餐飲安全管理辦法》,並通過“天網系統”、“天眼系統”、“放心送”等系統,提升對入網經營商戶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可以看出,美團在外賣業務上已然打造好了多重核心壁壘,形成較強的防線。而滴滴外賣剛剛上線,即使打價格戰一時強勢拓展市場,但所獲取的商戶、消費者的忠誠度並不高,一旦補貼停下來,這些用戶會毫不猶豫的拋下滴滴。據4月20日消息,在上線10天后,滴滴外賣在無錫訂單就已暴跌超50%!

反觀美團外賣,如今和餓了麼的競爭早就不是簡單的價格戰,而是進入服務和運營效率之爭的階段。而滴滴外賣剛入場,在商業模式上並無創新之處,服務和運營效率方面更是遠遠不足。

更何況,並不只有滴滴能夠打價格戰,無錫外賣市場的“三國殺”就很說明問題。在這一方面,滴滴也並沒有任何優勢。

三、 從市場份額看入場難度

美團外賣在用戶之間知名度較高,經過多年的經營,其服務水準也獲得了使用者的認可。

我們來看兩份資料:

根據Trustdata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行業發展分析報告》稱,2017年6月,美團外賣月新增商家規模為餓了麼的2.1倍,而且其商家版DAU遠高於餓了麼與百度外賣之和,說明美團外賣已然穩穩佔據了外賣界的首座。

由此可見,就外賣市場份額而言,美團外賣已遙遙領先,即使是餓了麼也勉強能夠分庭抗禮。因此,滴滴要在外賣領域開拓市場,需要一場場的攻堅戰。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滴滴的實力並不比美團高多少,兩者背後所依賴的巨頭僅是勢均力敵,滴滴要與美團進行攻堅,且不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絲毫不佔據優勢,單是巨額的資本投入都有可能拖垮滴滴的現金流。更何況還有阿裡系的餓了麼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在“鷸蚌相爭”中得利。

總之,滴滴想要“吃”外賣並不容易,在商業模式上也沒有差異化優勢,前景更是不容樂觀。

實際上,打車出行市場和外賣市場有著很大的差別。打車公司無需雇傭司機、購置車輛,只需做好互聯網平臺實現司機與乘客的對接即可,利潤可說是非常豐厚。但對於外賣業務來說,即便騎手不是類似京東的快遞員那樣是平臺的雇員,也是需要公司來組織管理和間接支付報酬,成本的投入並不少。

由此,從商業邏輯上看,相比於美團外賣,滴滴外賣在滴滴業務體系中並不自洽,而且切入利潤薄、要求高的外賣領域,也增加了其管理、調度的成本,綜合競爭力並不高,能夠取得的商業價值很有限。

二、 從核心壁壘看競爭優勢

在之前的外賣大戰中,美團外賣能夠從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佔據了第一梯隊的位置,離不開美團對產品的“精細化”打造。

1、流量多入口

美團構築了多流量入口的平臺。美團APP、大眾點評APP和美團外賣APP組成了強有力的生活服務矩陣,加上騰訊微信和手機QQ加持,多入口不斷導流輸送,使得美團獲得巨量的流量。根據移動互聯網大資料研究機構QuestMobile發佈資料,2016年上半年美團外賣用戶MAU就超過5700萬,遠超行業獨立APP月活之和。

2、提供最優配送路徑

2016年美團外賣研發上線“O2O即時物流配送智慧調度系統”,為配送員們打造了一個“超級大腦”。這套智慧調度系統能夠綜合運用大資料、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創造性地使用多種演算法應對不同配送場景,提供最優配送路徑,能夠確保餐食以優質、快速的狀態送到消費者手中。根據美團披露的資料,平均送餐時間可縮至28分鐘。

3、嚴格品質供給

美團外賣嚴格把關餐飲安全,通過上線更多的品質商戶,讓食品安全信得過的企業得到更多的品牌曝光,引導消費者選擇品質餐廳,重視安全用餐。同時,嚴格審核平臺餐飲商戶,制定了《美團點評餐飲安全管理辦法》,並通過“天網系統”、“天眼系統”、“放心送”等系統,提升對入網經營商戶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可以看出,美團在外賣業務上已然打造好了多重核心壁壘,形成較強的防線。而滴滴外賣剛剛上線,即使打價格戰一時強勢拓展市場,但所獲取的商戶、消費者的忠誠度並不高,一旦補貼停下來,這些用戶會毫不猶豫的拋下滴滴。據4月20日消息,在上線10天后,滴滴外賣在無錫訂單就已暴跌超50%!

反觀美團外賣,如今和餓了麼的競爭早就不是簡單的價格戰,而是進入服務和運營效率之爭的階段。而滴滴外賣剛入場,在商業模式上並無創新之處,服務和運營效率方面更是遠遠不足。

更何況,並不只有滴滴能夠打價格戰,無錫外賣市場的“三國殺”就很說明問題。在這一方面,滴滴也並沒有任何優勢。

三、 從市場份額看入場難度

美團外賣在用戶之間知名度較高,經過多年的經營,其服務水準也獲得了使用者的認可。

我們來看兩份資料:

根據Trustdata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行業發展分析報告》稱,2017年6月,美團外賣月新增商家規模為餓了麼的2.1倍,而且其商家版DAU遠高於餓了麼與百度外賣之和,說明美團外賣已然穩穩佔據了外賣界的首座。

由此可見,就外賣市場份額而言,美團外賣已遙遙領先,即使是餓了麼也勉強能夠分庭抗禮。因此,滴滴要在外賣領域開拓市場,需要一場場的攻堅戰。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滴滴的實力並不比美團高多少,兩者背後所依賴的巨頭僅是勢均力敵,滴滴要與美團進行攻堅,且不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絲毫不佔據優勢,單是巨額的資本投入都有可能拖垮滴滴的現金流。更何況還有阿裡系的餓了麼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在“鷸蚌相爭”中得利。

總之,滴滴想要“吃”外賣並不容易,在商業模式上也沒有差異化優勢,前景更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