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光山縣創新扶貧模式引網路名人點贊 稱老百姓趕上好時代

告別蘭考縣,“網路名人看河南”考察團於4月26日來到革命老區、毛尖之鄉光山縣。在這裡,豬山圈村誠信茶葉的以茶致富的脫貧新路子、方窪村的香菇種植大棚基地和當地村支書擰成一股繩帶領村民致富的基層黨建模式,

都給網路名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考察團成員對修剪茶葉的器械很感興趣

考察團成員到的第一站是豬山圈村,當地村民講這裡還有個美麗的傳說:當年豬八戒被玉帝打入凡間,就落到這個地方。

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生活很貧困。後來在村支書等幹部的帶領下種茶栽樹,但因為山區偏僻出山艱難,茶種的再好也不好銷售。之後山村道路修到了家門口,水電也進家了,村裡成立了自己的茶品銷售公司,每一個村民都有紅利。

同時,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還在村裡開農家店發展生態旅遊業。

村幹部的講述讓網路名人“巍岳欽禹”感歎說,“過去對於扶貧是聽得多看到的少。

到了這些過去貧窮的村裡,看到精准扶貧政策的落實,瞭解到給老百姓帶來的變化,不能不說現在的老百姓是趕上好時代了。”

考察團成員走在通往茶葉種植基地的路上

沿著文殊鄉豬山圈村村委旁邊的小路拾階而上,路邊是綠油油的茶樹,

幾名村民正抬著機器對茶樹進行機械修剪,這也引來大家關注。網路名人“劉五一”說,“機械化的應用解決了大量勞動力的使用,釋放了更多的機會。”

大河網記者瞭解到,當地創新“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農、林場)+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農民致富、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新路子,不斷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僅2016年、2017兩年就帶動358戶貧困戶增加收入。

目前,公司已逐步發展成為集茶葉、油茶、苗木花卉、鄉村旅遊、園林綠化為主體,

以多林種良種繁育、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型現代化“三農”企業。

光山縣委書記劉勇(左)和網路名人楊建國以茶會友

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最重要的保障。為培育村集體經濟,

帶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致富奔小康,文殊鄉方窪村“兩委”利用縣財政整合涉農資金支援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資金,發展香菇種植大棚項目。

網路名人考察團第二站就來到了方窪村。該村因為有香菇種植基地,很多在外地務工的村民都回家鄉工作了。

網路名人“巔峰倦客”說,“這個香菇基地比較開放,不僅增加就業崗位,同時也把自己種植香菇的技術都毫不遮掩的貢獻了出來。所以說,只要你不笨又願意學,在香菇基地幹兩年,就會學到種植香菇的技術,之後也可以自己單幹,還會得到基地的各種説明,一直到走向正規。”

方窪村的香菇種植基地

香菇大棚種植基地的負責人介紹說,方窪村的扶貧,除了提供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的收入之外,更加重視的是“扶智”,讓村民們學到更多的技術和知識,最後讓大家長期受益,並一傳十十傳百的擴大受益人群。

除了香菇基地,還有油茶基地、魚藕池塘混養基地等,他們都是在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向村民傳授技術知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光山縣的這種扶貧又扶智的創新模式,我覺得挺好,贊一個!”方窪村這種創新的扶貧模式也讓考察的網路名人們伸出大拇指點贊。

信陽在扶貧攻堅之前就提出了“富不富,看村支部”的口號,幾十個貧困村的支部書記頗費一番心思,甚至還動員在外的成功人士回村助村裡脫貧。

考察香菇

拿方窪村來說,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方窪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創新脫貧方式,按照“黨支部+貧困戶+(特色產業+務工就業+電子商務)”的模式,推動精准扶貧。

“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方窪村不能種茶栽樹,三年前還是個靠天吃飯的貧困村。扶貧攻堅戰開始後,該村引進了香菇專案。按照集體經濟模式,每個大棚都能帶動貧困戶脫貧。隨著銷售的增加,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正在生產和規劃的香菇大棚已經達到三十個,離致富已經不遠了。”“巍岳欽禹”認為,方窪村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

在七彩農田前合影

“通過幾天的所見所聞,我感受到了河南扶貧攻堅不僅給老百姓帶來得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而且從觀念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路名人“蘇渝”說,當地各級政府和部門以及村民都把創新致富,科技生態脫貧放在首位,在傳統農業基礎上,增加了非常多科技含量,使我們耳目一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昔日的貧困地區率先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網路名人“楊建國”則對光山的脫貧模式進行了思考,並總結為兩點:一是選擇脫貧產業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二是電商扶貧大有可為。

“以光山‘多彩田園’模式帶來的經驗就是:扶貧產業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而要盯住腳下的土地和身邊資源,立足于本地資源稟賦。所選產業不僅符合各地實際,減少了‘水土不服’,還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管道,‘多路進財’提高了產業脫貧的效率。”

當晚網路名人們還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座談,收穫頗豐

在電商扶貧方面,楊建國認為光山縣用電商帶動了特色產業發展,全力打造完整產業鏈,形成光山支柱產業。

(宋向樂 劉曉明 張馨予)

所以說,只要你不笨又願意學,在香菇基地幹兩年,就會學到種植香菇的技術,之後也可以自己單幹,還會得到基地的各種説明,一直到走向正規。”

方窪村的香菇種植基地

香菇大棚種植基地的負責人介紹說,方窪村的扶貧,除了提供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的收入之外,更加重視的是“扶智”,讓村民們學到更多的技術和知識,最後讓大家長期受益,並一傳十十傳百的擴大受益人群。

除了香菇基地,還有油茶基地、魚藕池塘混養基地等,他們都是在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向村民傳授技術知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光山縣的這種扶貧又扶智的創新模式,我覺得挺好,贊一個!”方窪村這種創新的扶貧模式也讓考察的網路名人們伸出大拇指點贊。

信陽在扶貧攻堅之前就提出了“富不富,看村支部”的口號,幾十個貧困村的支部書記頗費一番心思,甚至還動員在外的成功人士回村助村裡脫貧。

考察香菇

拿方窪村來說,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方窪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創新脫貧方式,按照“黨支部+貧困戶+(特色產業+務工就業+電子商務)”的模式,推動精准扶貧。

“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方窪村不能種茶栽樹,三年前還是個靠天吃飯的貧困村。扶貧攻堅戰開始後,該村引進了香菇專案。按照集體經濟模式,每個大棚都能帶動貧困戶脫貧。隨著銷售的增加,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正在生產和規劃的香菇大棚已經達到三十個,離致富已經不遠了。”“巍岳欽禹”認為,方窪村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

在七彩農田前合影

“通過幾天的所見所聞,我感受到了河南扶貧攻堅不僅給老百姓帶來得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而且從觀念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路名人“蘇渝”說,當地各級政府和部門以及村民都把創新致富,科技生態脫貧放在首位,在傳統農業基礎上,增加了非常多科技含量,使我們耳目一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昔日的貧困地區率先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網路名人“楊建國”則對光山的脫貧模式進行了思考,並總結為兩點:一是選擇脫貧產業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二是電商扶貧大有可為。

“以光山‘多彩田園’模式帶來的經驗就是:扶貧產業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而要盯住腳下的土地和身邊資源,立足于本地資源稟賦。所選產業不僅符合各地實際,減少了‘水土不服’,還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管道,‘多路進財’提高了產業脫貧的效率。”

當晚網路名人們還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座談,收穫頗豐

在電商扶貧方面,楊建國認為光山縣用電商帶動了特色產業發展,全力打造完整產業鏈,形成光山支柱產業。

(宋向樂 劉曉明 張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