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雅藝術展接連上演 讓市民觸摸城市文化生活

如果說藝術是一種高雅的文化,那麼展覽就是人們接觸藝術最直接的方式。

近日,多場不同類型的藝術展在錦江區陸續上演,無論是講述中國上千年鞋履變化的工藝展,還是展現日本當代文化生活的藝術家群展,抑或是旅法藝術家對事物用畫筆的集中呈現,一件件藝術作品,就像是打開了一扇扇通往藝術的大門,讓人們觸摸到文化生活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美好。

“芳徑——流動的中華鞋履文化展”

展現東方鞋履工藝之美

4月21日,由成都遠洋太古裡與華夏鞋文博物館、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和成都蜀繡博物館等多個機構聯合呈現的“芳徑——流動的中華鞋履文化展”在太古裡漫廣場正式拉開帷幕,展覽展出了在中國鞋履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和故事性的展品,呈現有趣生動的東方鞋履工藝,為大眾講述中國上下五千年鞋履的變化與審美的發展。同時,該展覽還與同期在太古裡廣東會館舉辦的“鞋履:樂與苦展覽”遙相呼應,

一東一西、一中一外,形成了有趣的碰撞與交流。

據瞭解,“鞋履:樂與苦展覽”展出了約140雙來自世界各地、從1370年代跨越至今的各式鞋履,講述千年鞋履進化史。而“芳徑——流動的中華鞋履文化展”共展出約90件博物館藏品,圍繞中華鞋履文化中“鞋”與“繡”兩大主題,將不同時期的女性社會風貌濃縮、展現。

“在本次展覽中,不僅能看到遠古時代鞋履的雛形和不同材質鞋履的‘進化史’,

還能從中瞭解到歷代審美的風格變化,同時也能透過不同時期的繡鞋進一步體會中華刺繡文化之美,結合蜀繡大師楊德全老師的當代刺繡作品一同觀賞,領略古人匠心與現代藝術的交融傳承。”展覽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若葉集—日本青年藝術家群展”

近距離感受日本人眼中的當代生活

有人說四月是成都最好的季節,萬物從冬眠中蘇醒過來,新芽迸發,枯葉口含深紅的嫩葉宣言新的出發。4月22日,“若葉集-日本青年藝術家群展”在成都藍頂美術館拉開帷幕,展出了12位來自日本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包括繪畫、雕塑、裝置與影像,具有典型的日式風趣、詼諧與活潑感,生動反映了當今日本的藝術面貌,

讓本土的觀眾和藝術家們得以零距離感觸日本人眼中的前衛、潮流與當代生活。

開幕現場吸引了大量市民觀眾、嘉賓和媒體,許多喜好日本視覺文化的年輕人更是表示期待已久。配合本次展覽,“中日青年藝術家座談會”也如期舉行,來自日本和國內的青年藝術家們聚在一起,以“從動物與人物、抽象與具象說開去”為主題,從繪畫的風格表像深入到了藝術背後的文化根源,以及所涉及到的經濟、教育、傳播等各個方面,他們一致認為,在當代藝術領域,日本對中國的啟發良多,中國應當進一步接觸和借鑒日本的先進經驗,更好地發揮出自身優勢,讓當代藝術的視覺成果深入人心,作用于世界文化與潮流。

“本次展覽堪稱藍頂美術館中日國際交流活動的一個‘里程碑’,雖然以往藍頂的中日藝術交流不在少數,但如此集中的日本藝術家群展還是頭一次”。藍頂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近幾年中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中國城市已逐漸成為日本藝術家國際藝術之旅的必往之地,此次來蓉,意味著更進一步的交流舉措和全新的合作開端,也間接體現出成都當代藝術生態的廣泛影響力,國際交流平臺的獨特吸引力,以及相容並蓄的文化容量與巨大潛能。

旅法藝術家舉行“半·生”個展

展現東方人眼中“物”的氣質

“藝術是自幼生在我的血液裡,宿命地踏入藝術界,瘋魔習藝十年,企望可以用畫筆表達我對靈魂的疑問和對宇宙及人世的感悟,期間自有不為人識的無窮快樂,這快樂讓我自信不必再謙遜掩飾對這世界的認知,只需回歸自然本源,任意表達,任性自我……”4月22日,旅法藝術家金丹在自己的“半·生”個展開幕上說道。作為許燎源博物館的駐場藝術家,金丹在博物館無處不在的“物感”與館外野草閑花、徐風淡月的渾然一體中,用自己極其敏銳的感知創作出了“半·生”與“黑金”兩個系列共計32幅繪畫作品,充分展示了一位東方藝術家眼中“物”的氣質,釋然了東西方藝術的碰撞,完成了對東西方不同文化的融合。

在“半·生”系列中,金丹試圖將一種懸停於斷處的詩意,通過自己的繪畫作品呈現出來。她在作品中保留了創作過程中的蹤跡,鉛筆素描的痕跡,未上色的空白,都將作品置於時間的縱線上,這樣也更容易使觀眾進入到作品內部,領略作品從構思到初創的整體脈絡。在“黑金”系列中,無論是繪物造景,還是皴法和意境的使用,都讓人能夠看到中國山水寫意的蹤跡,而其作品所呈現出的張力和噴發形態,卻又張揚著西方藝術的性格。

“在金丹的作品中沒有人物的介入。這是一種以自我放逐為理想的心態,她把自己壓抑的情感放置到‘物’中去,這是最直白的比興手法,所以最適合情感的宣洩,金丹把這一方式演繹得很好。”一位前來觀展的藝術愛好者說道。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29日,這是金丹在中國的首展,接下來,她還會在北京、上海、臺灣、法國巴黎陸續推出個展。 (王嵐/文)

以及所涉及到的經濟、教育、傳播等各個方面,他們一致認為,在當代藝術領域,日本對中國的啟發良多,中國應當進一步接觸和借鑒日本的先進經驗,更好地發揮出自身優勢,讓當代藝術的視覺成果深入人心,作用于世界文化與潮流。

“本次展覽堪稱藍頂美術館中日國際交流活動的一個‘里程碑’,雖然以往藍頂的中日藝術交流不在少數,但如此集中的日本藝術家群展還是頭一次”。藍頂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近幾年中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中國城市已逐漸成為日本藝術家國際藝術之旅的必往之地,此次來蓉,意味著更進一步的交流舉措和全新的合作開端,也間接體現出成都當代藝術生態的廣泛影響力,國際交流平臺的獨特吸引力,以及相容並蓄的文化容量與巨大潛能。

旅法藝術家舉行“半·生”個展

展現東方人眼中“物”的氣質

“藝術是自幼生在我的血液裡,宿命地踏入藝術界,瘋魔習藝十年,企望可以用畫筆表達我對靈魂的疑問和對宇宙及人世的感悟,期間自有不為人識的無窮快樂,這快樂讓我自信不必再謙遜掩飾對這世界的認知,只需回歸自然本源,任意表達,任性自我……”4月22日,旅法藝術家金丹在自己的“半·生”個展開幕上說道。作為許燎源博物館的駐場藝術家,金丹在博物館無處不在的“物感”與館外野草閑花、徐風淡月的渾然一體中,用自己極其敏銳的感知創作出了“半·生”與“黑金”兩個系列共計32幅繪畫作品,充分展示了一位東方藝術家眼中“物”的氣質,釋然了東西方藝術的碰撞,完成了對東西方不同文化的融合。

在“半·生”系列中,金丹試圖將一種懸停於斷處的詩意,通過自己的繪畫作品呈現出來。她在作品中保留了創作過程中的蹤跡,鉛筆素描的痕跡,未上色的空白,都將作品置於時間的縱線上,這樣也更容易使觀眾進入到作品內部,領略作品從構思到初創的整體脈絡。在“黑金”系列中,無論是繪物造景,還是皴法和意境的使用,都讓人能夠看到中國山水寫意的蹤跡,而其作品所呈現出的張力和噴發形態,卻又張揚著西方藝術的性格。

“在金丹的作品中沒有人物的介入。這是一種以自我放逐為理想的心態,她把自己壓抑的情感放置到‘物’中去,這是最直白的比興手法,所以最適合情感的宣洩,金丹把這一方式演繹得很好。”一位前來觀展的藝術愛好者說道。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29日,這是金丹在中國的首展,接下來,她還會在北京、上海、臺灣、法國巴黎陸續推出個展。 (王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