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孩子遠離焦慮的兩個步驟

提到兒童焦慮,很多父母可能都會覺得無所謂,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但研究表明大約12%~20%的兒童患有焦慮症,需要父母的特別説明。美國著名的情緒研究專家、臨床心理學大師塔瑪·鐘斯基(Tamar Chansky)在《讓孩子遠離焦慮》一書中,介紹了解決孩子焦慮問題的兩個步驟,一是改變孩子對焦慮的看法,二是增強孩子對焦慮的抵抗力。

首先是改變孩子對焦慮的看法。鐘斯基認為焦慮就是兒童大腦出的一點小故障,扭曲了他們看到的事實,讓他們把自我暗示當成事實,

把“可能性”當成“必然”,或者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禁☆感到不安。家長要認識到,焦慮不是孩子的錯,然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引導。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的焦慮的情緒取一個綽號,叫“大蟲子”,每次孩子感到焦慮時,家長就可以問問是不是“大蟲子”又來了。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覺得焦慮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外來的東西,長此以往就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其次是增強孩子對焦慮的抵抗力。增強抵抗力,不是讓家長一下子把孩子暴露在他們害怕的東西面前,而是要從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事情,慢慢培養習慣。比如孩子怕狗,不敢出門,家長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看畫著小狗的圖書,然後帶孩子遠遠地看鄰居家的狗,最後試著讓孩子慢慢接近籠子裡的狗,這樣一步步增加難度,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安全的環境裡,從而逐漸放鬆。

每當孩子變得更勇敢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對孩子進行獎勵。在獎勵時,不用把規矩定的太嚴格,比如,目標是讓孩子5天都自己乖乖上床睡覺,有時就算孩子很努力還是做不到,那麼就可以適當放寬標準,就算不是連續5天完成任務,在半個月裡自己睡了5天也可以給予獎勵。鐘斯基表示,孩子幾乎不可能一次就掌握抵抗焦慮的要領,家長需要重複地讓孩子暴露在焦慮裡,直到孩子可以輕鬆應對,
那麼就可以適當減少獎勵了。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