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遊記》告訴我們,並沒有真正的救世主

《西遊記》裡寫了很多神仙,而且都是大神,比如玉皇大帝、閻王、太上老君、如來佛祖。

玉皇大帝在《西遊記》裡的全稱,是“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聽這名字,就透著莊嚴肅穆。

再加上金闕雲宮、靈霄寶殿、仙官圍繞,眾神侍從……乖乖不得了,我們只有仰望的分兒。

他是三界主宰,是天意的代表。在道教經典裡,他是四生慈父、至道至尊、三界師、混元祖……他的旨意就是天意。他安排你做什麼,你就不能違抗。這就是“人的命,天註定”。比如,玉皇大帝註定我明天吃羊肉串,那麼我就算是買了烤鴨也會飛掉;玉皇大帝註定我這輩子長得醜,那麼我任何變帥的努力都是白費,

或許只有美顏相機能慰撫一下受傷的心。

閻王呢?也是如此,“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閻王手裡掌握著生死簿,這是天下所有人類和動物的資料庫。無數根生命條每時每刻都在減少,一旦壽命的餘額耗盡,立即死亡,沒有半分商量的餘地。

太上老君位列三清之一,在道教神譜裡,比玉皇大帝還高。他是“道”的化身,無上法王,萬教之祖。如來佛祖是佛教教主,在《西遊記》裡,是法力至高的存在。

古人,包括今天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認識:我們的世界,是由玉帝上帝天道真主神佛……安排好了的。世界的秩序由他們創立,我們只該五體投地,虔心皈依,對他們頂禮膜拜。

然而也可以說,《西遊記》裡一個神仙都沒有。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些神仙在《西遊記》裡,卻是另外一副樣子。

玉帝身為三界主宰,卻沒有什麼主見,全聽群臣的擺佈,東說向東,西說向西。所以他兩次任命孫悟空官職,都是完全失敗的。

玉帝第一次把孫悟空召上天,任命他為不入流的小官弼馬溫。其實您想想,一個人如果能鬧龍宮、鬧地府,強銷生死簿,他的本事豈是當個馬夫就罷了的?所以孫悟空沒幹多久,知道自己官職低微,

就反下天宮去了。

第二次玉帝雖然封了孫悟空為齊天大聖,卻又聽信許旌陽天師的建議,讓他主管蟠桃園。且慢說管果園是不是就比管馬高了些,豈不知猴子專愛吃桃子?不讓他管,還保不准溜進來偷吃。叫猴子做蟠桃園的主管,豈不是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

這位玉帝,平時養尊處優慣了,真的到了關鍵時刻,卻半點主意都拿不出來。二郎神把孫悟空捉上天來,玉帝傳令,將孫悟空綁赴斬妖台斬首,誰知道刀砍斧剁,雷打火燒,竟不能傷損孫悟空分毫。

那大力鬼王與眾啟奏道:“萬歲,這大聖不知是何處學得這護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毫不能傷損,卻如之何?”玉帝聞言道:“這廝這等,這等,如何處治?”

“這等,這等”,這四個字,說明玉帝急得連說話都不利索了。如果不是太上老君把孫悟空領走,放進八卦爐燒煉。玉帝簡直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然而這位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對付不了孫悟空這種狠角色,欺負起平民百姓來,卻有的是辦法。

天竺國鳳仙郡的郡守,用供品祭祀玉帝的時候,和妻子吵起架來。郡守一生氣,推倒供桌,供品撒了一地,就讓狗吃了。恰好這天是臘月二十五,玉帝下凡,看到這一幕,大怒,認為是對自己不敬,命令從此不給鳳仙郡降雨。於是:

連年亢旱,累歲幹荒,民田災而軍地薄,河道淺而溝澮空。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富民聊以全生,窮軍難以活命。鬥粟百金之價,束薪五兩之資。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城中懼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

這裡說的,完全是災荒時期社會現實,災荒時物價騰貴,人民賣兒鬻女。明鄭廉《豫變紀略》卷二記明崇禎時河南旱災:“米麥鬥值錢三千,禾二千七百。人相食,有父食子,妻食夫者。”清《臨潼縣誌》記明泰昌元年大災:“十歲兒易一鬥粟。”人們餓得受不了,自然起來造反,打劫吃人。

玉帝為了懲罰鳳仙郡,在披香殿設立了一座米山,一座面山,一條黃金鏈子。又有一隻小雞在吃米,一條小狗在舔面,一根蠟燭在燒黃金鏈。玉帝說,得等到雞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蠟燭把金鏈燒斷,才給鳳仙郡下雨。

這就顯出玉帝的欺軟怕硬了。按理說,郡守祭天不敬,又有什麼大不了?就算降下懲罰,懲罰他一個人也就是了,憑什麼全城百姓都跟著遭殃?就算是懲罰,又何至於三年不下雨?郡守說“三停餓死二停人,一停還似風中燭”,就是說,整個鳳仙郡,因為旱災,餓死了三分之二!

這些餓死的民眾,被賣的孩子,被吃的男女,只因為郡守一次夫妻口角,這難道都是“四生慈父”“大慈仁者”玉帝的安排麼?

玉帝雖然昏庸無能,可是對於排場,卻講究得不得了。孫悟空從八卦爐中跑出來,大鬧天宮,玉帝嚇得去請如來佛祖。如來降服了孫悟空之後:

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急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佛祖聞言,回首瞻仰。須臾,果見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直至佛前謝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

剛才還嚇得成豆腐渣,仍然忘不了自己的排場,一看天宮太平,轉眼間就“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神氣活現起來了!連如來佛祖都得“回首瞻仰”。這段諷刺,真是入骨三分,不露半點痕跡!

這種人,現實生活中也是有的。有人做個幹部,就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了。坐車講究排量,喝酒講究牌子,說話拿腔拿調;然而真實本領,卻未見得有多大的長進。

主管人間生命的閻王,本來也擁有無上的權威,然而見到孫悟空打進地府來,不敢抵擋,竟然嚇得戰戰兢兢地說:“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又說:“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錯走了也?”

比起天庭來,地府倒是對孫悟空畢恭畢敬。然而這也不對呀。如果閻王是個敬業的官員,他應該先翻一翻生死簿,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勾錯了人。這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確實錯了,應該立即賠禮道歉,把對方送走;如果沒錯,孫悟空屬於暴力抗法,那麼再動武擒拿不遲。就算打不過孫悟空,也輸得有尊嚴。一看對方來勢洶洶,就嚇破了膽,用“同名同姓的多”來搪塞,連原則都不要了。這種人物,就算是對孫悟空前倨後恭,我也是看他不起的。

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在《西遊記》裡,也不是什麼光彩的角色。這兩位佛道二教的教主,最大特點竟然是小氣。

太上老君的主業是煉丹,煉了幾葫蘆金丹,全被孫悟空偷吃了,心疼得不得了,自此落下了心理陰影,時不時都要提起,五百年過去了還沒消除。

在烏雞國,孫悟空為救國王,上天求取金丹。太上老君見了他,立即警覺起來,一點神仙的氣派都沒有了:

他見行者來時,即分付看丹的童兒:“各要仔細,偷丹的賊又來也。”行者作禮笑道:“老官兒,這等沒搭撒。防備我怎的?我如今不幹那樣事了。”老君道:“你那猴子,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把我靈丹偷吃無數,著小聖二郎捉拿上界,送在我丹爐煉了四十九日,炭也不知費了多少。”

堂堂大羅神仙,三清教主,竟然連丹爐的炭都心疼起來。等到孫悟空說起玩笑話,要“把九轉還魂丹借得一千丸兒”,太上老君更忍不住:

老君道:“這猴子胡說!甚麼一千丸,二千丸!當飯吃哩!是那裡土塊捘的(土塊捘(zùn)的:用土團成的,這是反話,表示金丹哪裡像土塊團成的那麼來得容易。捘,搓捏),這等容易?咄!快去!沒有!”行者笑道:“百十丸兒也罷。”老君道:“也沒有。”行者道:“十來丸也罷。”老君怒道:“這潑猴卻也纏帳!沒有,沒有!出去,出去!”行者笑道:“真個沒有,我問別處去求罷。”老君喝道:“去!去!去!”這大聖拽轉步,往前就走。老君忽的尋思道:“這猴子憊懶哩,說去說去,只怕溜進來就偷。”即命仙童叫回來道:“你這猴子,手腳不穩,我把這‘還魂丹’送你一丸罷。”行者道:“老官兒,既然曉得老孫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來,與我四六分分,還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個‘皮笊籬,一撈個罄盡’。”那老祖取過葫蘆來,倒吊過底子,傾出一粒金丹,遞與行者道:“止有此了。拿去,拿去。送你這一粒,醫活那皇帝,只算你的功果罷。”

行者接了道:“且休忙,等我嘗嘗看,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撲的往口裡一丟,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著頂瓜皮,揝著拳頭,罵道:“這潑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殺了!”行者笑道:“嘴臉!小家子樣!那個吃你的哩!能值幾個錢!虛多實少的。在這裡不是?”原來那猴子頦下有嗉袋兒。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裡,被老祖撚著道:“去罷!去罷!再休來此纏繞!”

一個人,平時無論裝得多麼道貌岸然,其本性會在緊急時刻顯現出來,因為不容思考,來不及罩上偽裝。孫悟空把金丹噙在嗉袋裡,假稱吃了。太上老君不知就裡,急得立即現了原形。

作者雖然對如來佛祖好感多一些,仍然忍不住能嘲笑幾句就嘲笑幾句。孫悟空第一次見了如來佛祖,見面禮就是在他手上撒了泡猴尿。等唐僧師徒到了西天,要取真經,如來手下的阿難迦葉二尊者竟然索要起賄賂來:

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

“人事”,就是賄賂,而且阿難、迦葉認為這賄賂是應得的,所以公然索要。唐僧不提防,沒有準備,阿難、迦葉就把沒字的白紙本子傳給他們。

後來唐僧師徒發現了,回雷音寺找如來評理,如來竟然這樣解釋:

行者嚷道:“如來!我師徒們受了萬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拜到此處,蒙如來分付傳經,被阿儺、迦葉掯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以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麥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僧,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即叫:“阿儺、迦葉,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

二尊者複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遠,不曾備得人事。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只是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那阿儺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須索取經的人事!”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

如來不僅沒有懲罰二尊者,甚至還為他們開脫,舉出收錢的先例來,“怕後代兒孫沒錢使用”。在如來的庇護下,索賄依然公行,還是唐僧把紫金缽盂交了出來,二尊者“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若沒有這個唐太宗送的缽盂,一路上千辛萬苦就化為烏有了。

這二尊者,使人想到某些辦事單位的小職員,要想讓他順順利利地蓋個章,也是需要在一堆材料裡,夾上一條煙或者二百元錢的。

所以,《西遊記》雖然寫了那麼多神仙,但是天上地下,卻沒有一個神聖的力量,主管著宇宙的秩序。所有的神仙,都是世俗中人,只不過有個神仙的頭銜而已,該昏庸還是昏庸,該卑弱還是卑弱,該小氣還是小氣,該貪財還是貪財。

神仙,其實就是人間社會的投影。人間的很多大人物,其實也只是頂了一個嚇人的頭銜而已。

我本科畢業的時候,有一個親戚勸我,要考公務員,要做官。

我問他:“為什麼要做官呢?”

他說:“做官好得很,到了地方上,可以拍工作證,發脾氣,可以有警車開道,吃的用的,都會有人送來。”

我說:“那你有本事做就做吧,這樣的官,給我做也不做。”

當然,官員裡也有人品高潔的,平頭百姓裡也有卑鄙下作的。然而《西遊記》告訴我們,什麼金璧輝煌,星辰燦爛,玉簪朱履,紫綬金章,都不是評定人高下的標準。許多國人,不看重一個人的人格,卻喜歡膜拜權威,見了大人物,腿發抖,腰發軟,這樣的人,實在應該去看看《西遊記》。

這等”,這四個字,說明玉帝急得連說話都不利索了。如果不是太上老君把孫悟空領走,放進八卦爐燒煉。玉帝簡直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然而這位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對付不了孫悟空這種狠角色,欺負起平民百姓來,卻有的是辦法。

天竺國鳳仙郡的郡守,用供品祭祀玉帝的時候,和妻子吵起架來。郡守一生氣,推倒供桌,供品撒了一地,就讓狗吃了。恰好這天是臘月二十五,玉帝下凡,看到這一幕,大怒,認為是對自己不敬,命令從此不給鳳仙郡降雨。於是:

連年亢旱,累歲幹荒,民田災而軍地薄,河道淺而溝澮空。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富民聊以全生,窮軍難以活命。鬥粟百金之價,束薪五兩之資。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城中懼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

這裡說的,完全是災荒時期社會現實,災荒時物價騰貴,人民賣兒鬻女。明鄭廉《豫變紀略》卷二記明崇禎時河南旱災:“米麥鬥值錢三千,禾二千七百。人相食,有父食子,妻食夫者。”清《臨潼縣誌》記明泰昌元年大災:“十歲兒易一鬥粟。”人們餓得受不了,自然起來造反,打劫吃人。

玉帝為了懲罰鳳仙郡,在披香殿設立了一座米山,一座面山,一條黃金鏈子。又有一隻小雞在吃米,一條小狗在舔面,一根蠟燭在燒黃金鏈。玉帝說,得等到雞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蠟燭把金鏈燒斷,才給鳳仙郡下雨。

這就顯出玉帝的欺軟怕硬了。按理說,郡守祭天不敬,又有什麼大不了?就算降下懲罰,懲罰他一個人也就是了,憑什麼全城百姓都跟著遭殃?就算是懲罰,又何至於三年不下雨?郡守說“三停餓死二停人,一停還似風中燭”,就是說,整個鳳仙郡,因為旱災,餓死了三分之二!

這些餓死的民眾,被賣的孩子,被吃的男女,只因為郡守一次夫妻口角,這難道都是“四生慈父”“大慈仁者”玉帝的安排麼?

玉帝雖然昏庸無能,可是對於排場,卻講究得不得了。孫悟空從八卦爐中跑出來,大鬧天宮,玉帝嚇得去請如來佛祖。如來降服了孫悟空之後:

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急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佛祖聞言,回首瞻仰。須臾,果見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直至佛前謝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

剛才還嚇得成豆腐渣,仍然忘不了自己的排場,一看天宮太平,轉眼間就“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神氣活現起來了!連如來佛祖都得“回首瞻仰”。這段諷刺,真是入骨三分,不露半點痕跡!

這種人,現實生活中也是有的。有人做個幹部,就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了。坐車講究排量,喝酒講究牌子,說話拿腔拿調;然而真實本領,卻未見得有多大的長進。

主管人間生命的閻王,本來也擁有無上的權威,然而見到孫悟空打進地府來,不敢抵擋,竟然嚇得戰戰兢兢地說:“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又說:“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錯走了也?”

比起天庭來,地府倒是對孫悟空畢恭畢敬。然而這也不對呀。如果閻王是個敬業的官員,他應該先翻一翻生死簿,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勾錯了人。這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確實錯了,應該立即賠禮道歉,把對方送走;如果沒錯,孫悟空屬於暴力抗法,那麼再動武擒拿不遲。就算打不過孫悟空,也輸得有尊嚴。一看對方來勢洶洶,就嚇破了膽,用“同名同姓的多”來搪塞,連原則都不要了。這種人物,就算是對孫悟空前倨後恭,我也是看他不起的。

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在《西遊記》裡,也不是什麼光彩的角色。這兩位佛道二教的教主,最大特點竟然是小氣。

太上老君的主業是煉丹,煉了幾葫蘆金丹,全被孫悟空偷吃了,心疼得不得了,自此落下了心理陰影,時不時都要提起,五百年過去了還沒消除。

在烏雞國,孫悟空為救國王,上天求取金丹。太上老君見了他,立即警覺起來,一點神仙的氣派都沒有了:

他見行者來時,即分付看丹的童兒:“各要仔細,偷丹的賊又來也。”行者作禮笑道:“老官兒,這等沒搭撒。防備我怎的?我如今不幹那樣事了。”老君道:“你那猴子,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把我靈丹偷吃無數,著小聖二郎捉拿上界,送在我丹爐煉了四十九日,炭也不知費了多少。”

堂堂大羅神仙,三清教主,竟然連丹爐的炭都心疼起來。等到孫悟空說起玩笑話,要“把九轉還魂丹借得一千丸兒”,太上老君更忍不住:

老君道:“這猴子胡說!甚麼一千丸,二千丸!當飯吃哩!是那裡土塊捘的(土塊捘(zùn)的:用土團成的,這是反話,表示金丹哪裡像土塊團成的那麼來得容易。捘,搓捏),這等容易?咄!快去!沒有!”行者笑道:“百十丸兒也罷。”老君道:“也沒有。”行者道:“十來丸也罷。”老君怒道:“這潑猴卻也纏帳!沒有,沒有!出去,出去!”行者笑道:“真個沒有,我問別處去求罷。”老君喝道:“去!去!去!”這大聖拽轉步,往前就走。老君忽的尋思道:“這猴子憊懶哩,說去說去,只怕溜進來就偷。”即命仙童叫回來道:“你這猴子,手腳不穩,我把這‘還魂丹’送你一丸罷。”行者道:“老官兒,既然曉得老孫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來,與我四六分分,還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個‘皮笊籬,一撈個罄盡’。”那老祖取過葫蘆來,倒吊過底子,傾出一粒金丹,遞與行者道:“止有此了。拿去,拿去。送你這一粒,醫活那皇帝,只算你的功果罷。”

行者接了道:“且休忙,等我嘗嘗看,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撲的往口裡一丟,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著頂瓜皮,揝著拳頭,罵道:“這潑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殺了!”行者笑道:“嘴臉!小家子樣!那個吃你的哩!能值幾個錢!虛多實少的。在這裡不是?”原來那猴子頦下有嗉袋兒。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裡,被老祖撚著道:“去罷!去罷!再休來此纏繞!”

一個人,平時無論裝得多麼道貌岸然,其本性會在緊急時刻顯現出來,因為不容思考,來不及罩上偽裝。孫悟空把金丹噙在嗉袋裡,假稱吃了。太上老君不知就裡,急得立即現了原形。

作者雖然對如來佛祖好感多一些,仍然忍不住能嘲笑幾句就嘲笑幾句。孫悟空第一次見了如來佛祖,見面禮就是在他手上撒了泡猴尿。等唐僧師徒到了西天,要取真經,如來手下的阿難迦葉二尊者竟然索要起賄賂來:

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

“人事”,就是賄賂,而且阿難、迦葉認為這賄賂是應得的,所以公然索要。唐僧不提防,沒有準備,阿難、迦葉就把沒字的白紙本子傳給他們。

後來唐僧師徒發現了,回雷音寺找如來評理,如來竟然這樣解釋:

行者嚷道:“如來!我師徒們受了萬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拜到此處,蒙如來分付傳經,被阿儺、迦葉掯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以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麥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僧,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即叫:“阿儺、迦葉,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

二尊者複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遠,不曾備得人事。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只是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那阿儺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須索取經的人事!”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

如來不僅沒有懲罰二尊者,甚至還為他們開脫,舉出收錢的先例來,“怕後代兒孫沒錢使用”。在如來的庇護下,索賄依然公行,還是唐僧把紫金缽盂交了出來,二尊者“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若沒有這個唐太宗送的缽盂,一路上千辛萬苦就化為烏有了。

這二尊者,使人想到某些辦事單位的小職員,要想讓他順順利利地蓋個章,也是需要在一堆材料裡,夾上一條煙或者二百元錢的。

所以,《西遊記》雖然寫了那麼多神仙,但是天上地下,卻沒有一個神聖的力量,主管著宇宙的秩序。所有的神仙,都是世俗中人,只不過有個神仙的頭銜而已,該昏庸還是昏庸,該卑弱還是卑弱,該小氣還是小氣,該貪財還是貪財。

神仙,其實就是人間社會的投影。人間的很多大人物,其實也只是頂了一個嚇人的頭銜而已。

我本科畢業的時候,有一個親戚勸我,要考公務員,要做官。

我問他:“為什麼要做官呢?”

他說:“做官好得很,到了地方上,可以拍工作證,發脾氣,可以有警車開道,吃的用的,都會有人送來。”

我說:“那你有本事做就做吧,這樣的官,給我做也不做。”

當然,官員裡也有人品高潔的,平頭百姓裡也有卑鄙下作的。然而《西遊記》告訴我們,什麼金璧輝煌,星辰燦爛,玉簪朱履,紫綬金章,都不是評定人高下的標準。許多國人,不看重一個人的人格,卻喜歡膜拜權威,見了大人物,腿發抖,腰發軟,這樣的人,實在應該去看看《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