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管"狼來了還是狼走了"都從容應對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

從衛星上天看自主創“芯”

■劉 童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的樂曲回蕩在茫茫天宇。經過幾代航太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太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太、北斗系統、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太精神,也擁有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離不開晶片支撐。晶片被喻為資訊時代的“發動機”,

是一個國家高端製造能力的綜合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產業發展迅速,晶片自給率不斷提升。華為的麒麟晶片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準,龍芯和北斗一起飛上太空,藍牙音箱、機上盒等日用品大量使用國產晶片。但也要看到,國產晶片還有較大差距,還沒有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你永遠都無法借別人的翅膀,飛上自己的天空。”登山的保險繩,

決不能交到別人的手裡;自家的新房子,決不能裝上別人家的安全鎖。一個國家、一支軍隊,如果基礎晶片、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國外,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經不起風雨。未來資訊化戰爭,“電腦中的一盎司矽產生的效應也許比一噸鈾還要大”。一旦發生戰爭,晶片研製不能自己主導,潛伏的各種危險就會爆發。正如習主席所強調的:“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

突破核心技術很難,但也並非高不可攀。當年,中國人為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西北大漠裡豎起第一座發射架時,被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嘲諷為“開玩笑”;中國人用運行速度只有每秒幾十萬次的老式電腦編制地球同步衛星軌道程式時,被洋專家斷定為“不可能”。然而,最終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實踐證明,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有錢買不來,市場也換不來。這就需要我們立足于自主創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只有這樣,不管是“狼來了”,還是“狼走了”,都能從容應對。

自主創新是最好的“補芯”之道。破解當下的“芯”之痛,我們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軍隊科技工作者只要樹立雄心、奮起直追,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

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努力在基礎理論創新、前沿技術創新、武器裝備體系創新上求突破,就一定能為新時代強軍事業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