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氣機升降理論詳解

中醫傳統的“氣機升降理論”,和“六經氣機出入理論”皆源于《黃帝內經》,

這兩種理論對臨床生理、病理、辨證治療起著極為關鍵性的指導作用!醫家不精於此,好似瞽者摸象,因此有必要詳細論解!

到底是“陰升陽降”還是“陽升陰降”?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因此,陰陽是萬物的基本屬性,而陰陽的升降關係,又是陰陽本身的基本屬性。所以,《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無不升降,無不出入。

”但陰陽的這種基本屬性,目前中醫界大多數人無不認為,既然有形為陰,無形為陽,則陽氣必上浮為天,陰氣必下凝為地。所謂“陽化氣,陰成形”,很自然的就會認為陽升陰降。如果有人膽敢說“陰升陽降”,必將執為笑柄,斥為荒誕和無知,繼而群起攻訐。

我們都知道,中醫是哲學科學,其認識事務,是從其依存、制約、聯繫、變化、轉換與轉歸的內涵中,作出推理、引申、識別和判斷。雖是清陽為天,

濁陰為地,但必須地氣上升為雲,天氣才能下降為雨。霧出地氣是陰升,雨出天氣是陽降。《六微旨大論》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化作矣。”因此,“非出入,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無以生長化收藏。”

如此看來,如果陽氣只管升,陰氣只管降,最後會越離越遠,陰陽崩離,非變化生生之道!故此,天為陽,

配以陰偶之六氣,地為陰,配以陽奇之五行,使陰中隱陽,陰氣降已可升之不斷,陽中藏陰,陽氣升已可降之不絕,升者有度,降者有約。由此,陰升陽降相因,生化之機乃盟!

《天人解。臟腑生成》曰:“己土上行,陰升而化陽。陽升于左則為肝。升於上則為心。戊土下行,陽降而化陰。陰降於右則為肺。降於下則為腎。”

這就是陰升陽降,放之四海而皆準!陰陽氣機升降理論,為臨床辨證施治,遣方用藥之準繩。

(一)、氣機升降與生理病理

1、氣機升降的生理

《天人解。臟腑生成》:人與天地相參也。陰陽肇基,爰有祖氣。祖氣者,人身之太極也。祖氣初凝,美惡攸分。清濁純雜,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位。後曰之靈蠢壽夭,貴賤貧富,悉於此判。所謂命稟于生初也。祖氣之內,含抱陰陽。陰陽之間,是為中氣。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氣左旋則為己土。中氣右轉則為戊土。戊土為胃,己土為脾。己土上行,

陰升而化陽。陽升于左則為肝。升於上則為心。戊土下行,陽降而化陰。陰降於右則為肺。降於下則為腎。肝屬木而心屬火。肺屬金而腎屬水。是人之五行也。五行之中,各有陰陽。陰生五藏,陽生六腑。腎為癸水,膀胱為壬水。心為丁火,小腸為丙火。肝為乙木,膽為甲木。肺為辛金,大腸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藏有心主相火之陰,腑有三焦相火之陽也。“

只有升降清濁,才能使“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湊裡,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在升清降濁的過程中,機體才能不斷維持新陳代謝和能量轉換的動態平衡,升者有度,降者有約,使臟腑功能井然有序。

2、氣機升降與病理

氣機升降失常,可由內因、外因、飲食勞倦引起。其病理雖然複雜,但歸納起來不過為:升降的不及與太過、升降不調等。

臟腑疾病的形成與轉化過程,均為氣機升降障礙和失調的過程。因而,也是臟腑疾病辨證和推測其預後與轉歸的重要依據,能夠準確指導臨床的立法和遣藥。

(二)、氣機升降與臨床辨證

1、脈象表現:升太過,降不及則寸大尺緩;升不及,降太過則寸弱尺弦。此言大概,具體臨床,脈象很複雜,這裡不多述。

2、虛實判定:升不及,降太過,多為虛證。升太過,降不及,多屬實證。如果升降反作,則虛實錯雜!升不及多精氣不足,髒氣衰弱,升提無力,倦怠乏力,頭暈耳鳴,四肢酸軟,形寒怯冷;不升反陷則腹脹、肛門子宮下墜,下血等;降而太過,泄瀉無度,小便頻數等。升太過多實證,如木火刑金,則咳嗽咯血等。降不及屬實證,如肺氣不降則胸滿喘咳等。升降反作,清濁相干,多為虛實錯雜,上寒下熱,上熱下寒等。邪盛者當祛,或透於表,或瀉於裡,邪去則升降複常。經氣虛者當補,在上在表者,固其氣;在下在裡者,固其精。氣虛補其上,精虛補其下。補上宜緩,補下需急。調氣和血,調血和氣。寒者溫之,熱者清之。上者抑之,下者舉之。散者斂之,結者散之。升不可升之太過,否則氣虛不固,氣耗而欲脫,氣逆反越。補不可補之過壅,否則氣機阻滯,氣血難流。散而不可過散,過之則表虛,氣不能下濟。當降而降之太過,太過則陷。當散者斂之太過,則氣血鬱滯。總之,要謹候氣機,無使太過與不及,消息取捨之。

(三)、氣機升降與遣方用藥

調理升降,是臨床辨證論治的重要法門。遣方用藥,重在利用藥物的升降浮沉之性,或升提,或沉降,或發散,或收斂,或填補,或通達,或升降並用,或浮沉共施。上實者忌升,下虛者忌降。用以糾正氣機升降之偏,達到治療目的。

濁陰出下竅,清陽發湊裡,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在升清降濁的過程中,機體才能不斷維持新陳代謝和能量轉換的動態平衡,升者有度,降者有約,使臟腑功能井然有序。

2、氣機升降與病理

氣機升降失常,可由內因、外因、飲食勞倦引起。其病理雖然複雜,但歸納起來不過為:升降的不及與太過、升降不調等。

臟腑疾病的形成與轉化過程,均為氣機升降障礙和失調的過程。因而,也是臟腑疾病辨證和推測其預後與轉歸的重要依據,能夠準確指導臨床的立法和遣藥。

(二)、氣機升降與臨床辨證

1、脈象表現:升太過,降不及則寸大尺緩;升不及,降太過則寸弱尺弦。此言大概,具體臨床,脈象很複雜,這裡不多述。

2、虛實判定:升不及,降太過,多為虛證。升太過,降不及,多屬實證。如果升降反作,則虛實錯雜!升不及多精氣不足,髒氣衰弱,升提無力,倦怠乏力,頭暈耳鳴,四肢酸軟,形寒怯冷;不升反陷則腹脹、肛門子宮下墜,下血等;降而太過,泄瀉無度,小便頻數等。升太過多實證,如木火刑金,則咳嗽咯血等。降不及屬實證,如肺氣不降則胸滿喘咳等。升降反作,清濁相干,多為虛實錯雜,上寒下熱,上熱下寒等。邪盛者當祛,或透於表,或瀉於裡,邪去則升降複常。經氣虛者當補,在上在表者,固其氣;在下在裡者,固其精。氣虛補其上,精虛補其下。補上宜緩,補下需急。調氣和血,調血和氣。寒者溫之,熱者清之。上者抑之,下者舉之。散者斂之,結者散之。升不可升之太過,否則氣虛不固,氣耗而欲脫,氣逆反越。補不可補之過壅,否則氣機阻滯,氣血難流。散而不可過散,過之則表虛,氣不能下濟。當降而降之太過,太過則陷。當散者斂之太過,則氣血鬱滯。總之,要謹候氣機,無使太過與不及,消息取捨之。

(三)、氣機升降與遣方用藥

調理升降,是臨床辨證論治的重要法門。遣方用藥,重在利用藥物的升降浮沉之性,或升提,或沉降,或發散,或收斂,或填補,或通達,或升降並用,或浮沉共施。上實者忌升,下虛者忌降。用以糾正氣機升降之偏,達到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