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脫貧攻堅的河南故事|台前“點亮”貧困戶新生活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王映 通訊員 王為峰

猶如藍色的波浪,

大片的光伏板在平原曠野漫延舒展,吸存著太陽的能量,將生成的“綠色電流”源源不斷匯入電網,你甚至都能感受到它們的脈動。4月27日,在台前縣侯廟鎮華電10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基地,壯觀的“景色”呈現在記者眼前。

“這兒建起‘陽光銀行’,讓俺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貧困戶張漢齋老人道出大夥兒內心的喜悅。在光伏基地大門旁的收益貧困戶公示欄裡,3334戶貧困戶的姓名、住址、聯繫電話等情況一目了然,

他們的生活將因“陽光銀行”而發生改變。

張漢齋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帳:光伏基地流轉了自家6畝地,按今年小麥市場價,折合6000多元;自己在光伏基地打工月收入1000多元;基地正常運營後,每年還將有3000元的收益。“這不是‘陽光銀行’是啥!”張漢齋笑著對記者說。

“光伏扶貧,精准到戶,一個不少。”台前縣發改委主任劉元林說,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重點縣,

台前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模式,努力提高貧困戶收益覆蓋面。

在台前縣各個村的黨群服務中心、扶貧就業點、文化大院、學校等公共設施的屋頂,幾乎全被光伏板所覆蓋,該縣整合扶貧資金和銀行貸款,以“集中聯戶”方式建成79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可謂“一寸陽光一寸金”;在農田的光伏陣列間距中,油用牡丹等經濟作物長得正盛,該縣與華電集團等光伏企業開展合作,採用“農光互補”方式建成華電100兆瓦光伏發電基地,

實現了“土地利用立體化”。

“僅4個多月時間就建成投用,這樣的速度在全國也罕見。”回首華電100兆瓦光伏發電基地建設過程,專案負責人安多芒感慨良多。他告訴記者,這個專案涉及侯廟鎮7個村,需流轉土地3600畝、遷墳663座,關乎農村的傳統習俗和群眾的切身利益。專案建設期間,侯廟鎮的黨員幹部始終沖在最前面,不僅帶頭遷墳,還包村包戶做群眾工作,

一分一秒都不耽誤。他們只有一個信念:“項目早完工一天,貧困戶就早收益一天。”

“光伏扶貧成為台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據劉元林介紹,目前,該縣還有協鑫20兆瓦、大亞2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以及110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建成後將把全縣所有貧困人口共計13548戶、41041人全部納入光伏扶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