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內科技公司亟須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

在日前舉辦的一場浦江智慧財產權國際論壇中,上海市智慧財產權局原副局長洪湧清直言,中美貿易戰的本質,實際就是一場智慧財產權鬥爭的延續。金融、生物醫藥、人臉識別、人工智慧等等,

這些都是科學技術,而這些科技開發成果上升到終端就是智慧財產權。

浦江智慧財產權國際論壇是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禁☆交易會(下稱“上交會”)的特色論壇之一。

在上交會現場,第一財經記者留意到來自上海本土的小i機器人。不僅僅因為小i機器人本身能說會道,還因為它曾與蘋果公司的智慧財產權官司仍令人記憶猶新。

2012年6月小i機器人起訴蘋果侵犯其智慧財產權,蘋果向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申請宣告小i機器人專利無效,但該項申請失敗,隨後蘋果訴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一審敗訴,二審勝訴。

回顧這一專利訴訟可謂一波三折,兩者爭論的焦點是“一種聊天機器人系統”的專利。據瞭解,

該專利由小i機器人在2004年申請,2009年授權,蘋果於2011年發佈Siri。2011年12月,蘋果公司首次在其發佈的iPhone4S手機上推出Siri智慧個人助理服務,其後陸續在iPad、Mac等全系列產品中進行了搭載。

小i機器人在一項司法鑒定中證明Siri與小i機器人專利無實質差別,落入該中國專利的保護範圍。隨後,蘋果向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宣告小i機器人專利權無效。

2013年9月,專利複審委員會作出決定,

維持“小i機器人”專利權全部有效。蘋果公司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014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蘋果訴訟,維持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的決定。蘋果公司繼而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並勝訴。北京市高院認為小i機器人“不能實現遊戲功能”,“專利申請檔沒寫好、公開不充分”,進而認定“小i機器人專利應當無效”。

但多位元電腦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教授表示,

二審法官並未站在專利法規定的“本領域技術人員”角度看待問題,得出專利公開不充分的判斷其實就是不懂技術。

2017年1月,國家最高院做出再審裁定,再審期間終止北京市高院判決的執行,目前還未最終判斷,但不論最終判決結果如何,小i機器人與蘋果爭奪人機對話這一人工智慧入口的制高點都將在中國科技界及智慧財產權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和積極的警示意義。

根據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公佈的資料,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其中國內申請超過了90%。商標申請量達到了574.8萬件,其中國內申請量占到了96%。而PCT國際專利申請5.1萬件,只占到國內申請量的3.7%。這就意味著我國超過96%的發明在海外放棄了專利保護,失去了本該有的國際市場優勢。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宏祥指出,他國專利申請數量多於我國,意味著我國潛在的商業風險就大了不少。舉例來說,若美國某品牌手機的數十項專利在“一帶一路”相關國進行了申請,那麼,我國手機的類似技術,可能在該國就失去了立足空間,若強行登陸,還可能面臨被指控侵權,從而承擔巨額賠償。

4月10日博鼇亞洲論壇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著重提出將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習近平明確指出,要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意味著我國潛在的商業風險就大了不少。舉例來說,若美國某品牌手機的數十項專利在“一帶一路”相關國進行了申請,那麼,我國手機的類似技術,可能在該國就失去了立足空間,若強行登陸,還可能面臨被指控侵權,從而承擔巨額賠償。

4月10日博鼇亞洲論壇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著重提出將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習近平明確指出,要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