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保住性命,劉禪採用特別方式投降,一成語道盡醜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蜀漢景耀六年(西元263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後主劉禪。原文如下:

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檢禦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輒依鄧禹故事,承制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群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

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使於綿竹築台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禪派人捧著皇帝的印璽,寫信給鄧艾請降。鄧艾到達成都,劉禪帶著太子、諸王以及眾大臣共六十多人,兩手反綁,有馬車載著棺材,

來到鄧艾的軍營門前,鄧艾手持朝廷的符節解開了劉禪身上的繩索,焚燒了棺材,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寬恕了蜀漢君臣。他又依照東漢時期鄧禹的先例,秉承皇帝的旨意,任命劉禪為代理驃騎將軍,太子被立為奉車都尉,諸王都封為駙馬都尉,蜀漢的官吏都依照他們原來職務的高低授予曹魏的官職,有的兼任鄧艾的下屬官員。以師纂兼任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分別兼任蜀中各郡的太守,
派人在綿竹築起高臺作為京觀,以表彰魏軍的戰功。魏國戰死的士兵,都與蜀漢士兵一起安葬。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劉禪投降的一個特殊舉動,叫做“面縛輿梓”,意為反綁著雙手,表示放棄抵抗,將棺材裝在馬車上,表示任憑處置。

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中的“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這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一種特殊的投降儀式。

蜀漢景耀六年(西元263年),曹魏發動滅蜀之戰。儘管蜀漢節節敗退,但蜀漢主力尚存,與曹魏主力在劍閣一帶周旋。鄧艾雖然以奇兵出陰平小道,

打了蜀漢一個措手不及,但畢竟實力有限,以劉禪在成都的兵力,足以對抗。同時,蜀漢東部和南部的疆土尚在,又可請求東吳出兵協助。只要劉禪下定決心,曹魏想要滅亡蜀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可是,鄧艾兵臨綿竹,竟使後主劉禪嚇破了膽,最終做出了舉國投降的決定,並採用了“面縛輿梓”這種特殊方式出城投降,說穿了一句話,就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與劉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子劉湛堅決反對投降,最後憤而自盡。

參考書籍:《三國志》

最終做出了舉國投降的決定,並採用了“面縛輿梓”這種特殊方式出城投降,說穿了一句話,就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與劉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子劉湛堅決反對投降,最後憤而自盡。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