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北鎮|醫巫閭山的遼代皇族和佛教有怎樣的關係呢?

與北鎮有關的契丹貴族,大多信奉佛教。

由於醫巫閭山是遼代皇族耶律倍一系的世襲領地,是遼代皇陵的所在地,因此遼代皇族人物多與北鎮地區有密切的關係。在遼代崇佛、禮佛的大形勢下,

這些皇族人物多信奉佛教。如耶律倍在投奔後唐後,常與一些僧人為友,吟詩作畫,過從甚密。也正因如此,耶律倍被害後,屍體得收由僧人收殮,他出生於後唐的第五子道隱,也由僧人收養,生前多次到醫巫閭山祭祖,死後又葬于醫巫閭山的蕭太后蕭綽,亦是吃齋念佛,每年正月吃素,並大修齋會,建造佛寺。

出生於遼代顯州(今北鎮)的興宗耶律宗真,在與其母后目之時,亦是由於聽了僧人講經說法而頓然醒悟,不但親迎母親回宮,並陪同母親到醫巫閭山祭拜祖宗陵寢。去世後葬于醫巫閭山耶律宗政,亦“樂慕儒宗”,“諦信佛果”。鄭王耶律宗允則“欽崇儒教”,“諦慕佛乘”。兩信都是佛教的忠誠信奉者。

(慈聖寺舊照)

由於契丹貴族對佛教的信仰與提倡,佛教在北鎮地區十分興盛。

義縣奉國寺碑碣中,記載了遼代醫巫閭山的佛教活動情況。在義縣奉國寺大雄殿內,立有《大元國大寧路義州重修大奉國寺碑》,立碑時間為元大德七年(1303)。碑文記載了至元二十七年(1290)奉國寺因地震嚴重受損後,

經普顏可裡美思公主和駙馬甯昌郡王不鄰吉歹損錢重修的情況。碑文:“夫佛法之入中國,曆魏、晉、齊、梁,代代張惶其教。降而至於遼,割據東北,都臨潢,最為事佛。遼江之西有山,曰醫巫閭,廣袤數百里。凡峰開地衍,林茂泉清,無不建立精舍,以極工巧”。這一記載說明,在醫巫閭山地區,遼代的宗教活動場所是很多的,建築規格是很高的,宗教活動也是非常活躍的。

(奉國寺石碑)

遼代佛教文化是景宗到道宗時期為鼎盛時期。龍崗子村慈聖寺是承天太后時期建。歷史文化內涵厚重,既是承天太后及後代子孫來乾陵祭祀時的駐蹕之所,又是焚香禮佛的建在遼代的名刹聖寺。

遼代北鎮地區留下了眾多宗教活動的遺址、遺跡。

遼代時期,北鎮地區的佛教活動遍及城鄉、官民,這裡已成為中國東北地區宗教活動中心之一。醫巫閭山望海寺、琉璃寺、崇興寺、毗盧庵、白衣庵、崇聖寺等數十個寺廟遺址,都有遼代磚瓦等建築構件出土。在醫巫閭山之中,亦有遼代留下的石刻、造偈、祭壇。在北鎮鄉村中則有遼代留下的具有宗教色彩地名和眾多的生活遺址。在北鎮城中,又有聳立千年的遼代雙塔。

(崇興寺雙塔)

所謂“自古名山僧占多”,自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名山就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醫巫閭山這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地位顯赫且遠離城市喧囂的北方大山,就成為僧侶修殿建廟、修身養性的理想場所。

(崇興寺雙塔)

所謂“自古名山僧占多”,自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名山就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醫巫閭山這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地位顯赫且遠離城市喧囂的北方大山,就成為僧侶修殿建廟、修身養性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