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影《唐山大地震》:震中心扉的感動

文/小漠

《唐山大地震》用心看完後,覺得的確不錯,至少我也哭了,

而且哭了好幾次。因為很長一段時間裡,發現自己變的麻木,網路新聞裡撲天蓋地的天災人禍、生老病死,不幸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早已磨鈍了自己原本柔軟的心,加之生存壓力越來越大,淚水便也少了許多。

細細體會了這部電影裡的情感,體會了那23秒地震發生時的悲怯和震撼;一個被丈夫捨身救下的妻子,32年守著回憶一個人活著的執著;一個母親在選擇救兒子舍女兒的自責裡,

32年背負愧疚和折磨;一個女兒因為母親放棄自己救了弟弟的怨恨心理……

很清楚地記得幾句臺詞,一個是徐帆在被兒子勸說找個老伴的時候說:“哪個男人會用命來愛我?”那種愛,的確重於泰山,在生死關頭,用我的命來換你的命,那樣的愛,是值得用一生來守候的,因為那份愛深入了骨髓,雖然孤單的是身影,但心裡卻滿滿地被那份愛填著,所以說,精神上的愛,

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真的大於身體。也正是有那種精神力量的支撐,才能活的那麼鎮定。

這位母親的32年,又一直在失去女兒的愧疚裡活著,每一天,都陷在自責裡,在那樣的選擇面前,勢必傷害到其中一個。做出選擇的同時,自己也是萬分痛苦的。女兒在32年後才選擇了面對和原諒,這樣的原諒也是放過了她自己。這些親情的溫暖糾結、大愛的力量深深地打動了螢幕前的觀眾。

但仍有網友挑出了劇中穿幫鏡頭和眾多的細小錯誤,比如某輛自行車牌子在那個時代還沒有;電話機沒聲其實跟電池無關;新春唱的那道《走進新時代》是97年9月份才出來的,顯然是提前拿出來用了。也有人指責劇中出現劍南春酒是做商業炒作打廣告。其實換個角度想,這個劇情需要一瓶酒,不用劍南春,也得換用另一個品牌,總不至於要把那個品牌的商標撕下來吧。

所以對於這種說法,很多人也許只是一笑了之。

再有評論說這部電影不應該打著地震的標題和穴頭來宣傳,引起大家關注,因為裡面的內容,並不是完全符合標題。從內容看來,這部電影描寫重點都在震後一個家庭一個母親和一對兒女的故事。這一點的確也感覺到了,但這是個商業時代,無論什麼藝術都會跟商業氣息沾上關係,重要的是電影內容有沒有打動你?如果你笑了、你哭了、你憤怒或是悲傷了,

就說明這種藝術的力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那麼我們就放下那些細微的錯誤,從親情人性的角度去觀看吧,你會發現,總有些東西會震動你心中最溫潤的地方,讓我們找回在喧囂時代裡漸漸丟失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