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溫電影《唐山大地震》,才知道重男輕女的觀念有多傷人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可謂20世紀以來中國遭受的最大自然災害之一,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萬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2010年馮小剛執導的影片《唐山大地震》描述了該地震發生時,

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及其後續的故事。

在地震發生前夕,經濟條件相對一般的方大強一家其樂融融,當時家裡有兩個番茄,媽媽李元妮白天給弟弟方達吃了一個,第二個還要留著給他晚上吃。面對姐姐方登的不高興,

媽媽給出的回應是:明天再給你買。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傍晚當地就發生了大地震,媽媽口中的這個“明天”,32年之後才到來。

地震發生後,為救孩子,爸爸方大強死了,方登和方達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邊,危急時刻無論媽媽想救哪一個,都要放棄另一個。最後李元妮選擇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頭腦清醒的方登親耳聽到了母親作出的抉擇。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爸爸媽媽都對孩子有著深沉而偉大的愛,

這個毋庸置疑。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兒女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卻不是完全平等,這在該影片中的核心人物李元妮身上得到了深刻而明顯詮釋。

作為母親,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在危險關頭李元妮都會不惜犧牲生命來保他們周全,但作為妻子和兒媳,在兩者取其一的艱難抉擇中,李元妮不得不放棄女兒選擇兒子,來盡到那所謂的“保存唯一血脈”的責任。

32年之後,當初奇跡生還的姐姐方登與媽媽李元妮在汶川地震中重逢,方登親眼目睹了多位母親由於失去孩子而撕心裂肺痛哭的場面,至此因當初被媽媽拋棄而在心中留下的裂痕才試著慢慢癒合。不過她雖理解、原諒了媽媽,

但想必始終不能原諒這幾千年來重男輕女的觀念。

許多獨生子女關於父母偏愛的殘酷也許只是道聼塗説難以體會,但有著類似“番茄”經歷的人也不在少數,只有他們才知道重男輕女或者偏愛某一個到底有多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