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說法|檢察官的“慧眼”》

貴州省貴陽市某村村民李剛和同村的王雪飛兩人在酒後聊天,起了衝突,李剛頭部淤血構成輕傷。警方偵查後移送檢察機關起訴,然而檢察機關將此案件錄入到新型大資料司法辦案輔助系統後,

系統提示該案存在疑點:一是問訊筆錄早於立案時間,二是王雪飛究竟是被抓獲還是自首存在疑點。案件退回補充偵查後,證據補齊,順利辦結。大資料司法辦案輔助系統不僅僅在這一起案件中發揮作用,在另一起連環盜竊中,它提示檢察官,犯罪嫌疑人可能是累犯,前科資料需要補齊。

貴州省是全國首個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貴州檢察系統也借勢積極推行智慧檢務。

全省檢察官們切實體會到了智慧化、科技化為辦案所帶來便利和快捷。過去,靠人工從繁雜的卷宗中發現細微的疑點,需要花費數倍精力,工作效率低。有了大資料司法辦案輔助系統,司法的程式正義有了更加剛性的保障。

事實上,這不僅僅貴州省檢察機關的經驗,他們的做法也是全國檢察機關正在貫徹“科技強檢”戰略,全面建設“智慧檢務”的一部分。

所謂“智慧檢務”,是指檢察機關正在著力構建的“資訊感知、網路傳輸、知識服務、檢務應用、運行管理”五維一體的檢察資訊化應用體系。通過運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促進檢察工作與資訊化深度融合,即“人在幹,數在轉,雲在看”。

那麼,“智慧檢務”能為推進司法改革,促進司法公開公正,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就這一問題,《今日說法》主持人撒貝南專訪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技術資訊研究中心主任趙志剛。

打造檢察智慧生態

提供優質用戶體驗

撒貝南:關於“智慧檢務”這個詞,就聽上去是特別時尚,一提及智慧,我們立刻想到的就是人工智慧,最新科技的運用,所以咱們這個“智慧檢務”是否也意味著未來要用人工智慧來當檢察官了?

趙志剛:“智慧檢務”它這個名詞,實際是我們一種全新的檢察工作的業態,就是我們檢察工作的生態要發生變化,向以往的傳統的方式告別,打造以人工智慧驅動為主的生態,未來能靠機器幹的不讓人幹。這就跟我們在醫院裡醫生看片一樣,直接把那些問題給你標出來,檢察官過來就直奔主題。我們相對傳統辦案來講,為什麼傳統的辦案有時候會犯錯,

是因為我們主要靠司法官的經驗和智慧還有直覺,往往人的判斷會出現失誤。司法官的、檢察官的經驗和直覺再加上人工智慧,能夠讓我們最大限度地接近公平和正義。

撒貝南:檢察官目前碰到的最常見的,比如文書性的工作,未來是不是已經可以逐漸由比較成熟的人工智慧來替代了?

趙志剛:我們現在在做這樣的一些研究,就叫深度學習,我們通過機器去大量地去學習這些起訴書、判決書,它就像我們人一樣去學習,它最終得到的那些經驗,跟我們人學習是一樣的,通過大量學習,我們給它一些要素,它就能夠自動寫出起訴書,自動寫出判決書,但是它一定是需要人工介入的,因為它是更加機器性、機械化,我們再加上人的經驗和智慧。

撒貝南:那麼從目前“智慧檢務”開始運行到現在,檢察官們的“用戶體驗”怎麼樣?

趙志剛:我們在13年開始部署統一業務運行系統,是我們的核心業務系統,就是說我們所有的辦案,我們一共有15個業務條線,我們梳理成了197個流程,然後我們把800份文書的範本都內置嵌在裡面。應該說我們把這些檢察官的辦案流程都規範化了,你到了這個節點必須這麼去走。剛開始會覺得不是很方便,但是紀律就是自由,你按照這個程式走,一個一個節點去做,最後的結果基本是正確的。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很可能會出問題,包括超過審限,出現品質問題。應該說現在我們升級了10多次,這個系統是越來越人性化了,體驗感很好。

構建公開平臺

服務訴訟各方

撒貝南: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訴訟的其他的參與人,包括像律師,對他們來講,我們的“智慧檢務”能給他們提供方便嗎?

趙志剛:在2014年,由我們最高檢察院統一開發了一個“案件資訊公開系統”,公開為主要責任,不公開是例外,通過這個平臺去發佈案件的程式性資訊。律師通過這個平臺,能夠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去查詢程式性資訊;關於這些文書,我們很多檢察院都部署了高速掃描器、高拍儀,律師去的時候直接拿走☆禁☆光碟,我們通過“智慧檢務”,律師得到了非常大的效率提升,他覺得很方便了。

撒貝南:那對於其他的訴訟的當事人,包括像普通百姓來講,我們的“智慧檢務”意味著什麼?

趙志剛:普通百姓可以查詢這些案件的重要資訊,這些程式性資訊按照《刑事訴訟法》

撒貝南:所以雖然我們這個名字叫“智慧檢務”,但是它並不是檢察系統的一個封閉的平臺,它實際上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趙志剛:習近平總書記講過,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實現公平和正義,所以我們這個“智慧檢務”,當然你的目標就是要達到司法為民。因為你司法的物件,工作物件就是每一個具體的老百姓。一個案子來講,對老百姓就是百分之百,對我們檢察機關可能是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但是那個百分之百是最重要的。

撒貝南:您在2017年您最大的法治心願是什麼?

趙志剛:依託大資料,使資訊技術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提高辦案品質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探索促進公平正義的中國路徑,是我2017年最大的法治心願。

策劃:王秀敏

實習小編:趙世通

它就像我們人一樣去學習,它最終得到的那些經驗,跟我們人學習是一樣的,通過大量學習,我們給它一些要素,它就能夠自動寫出起訴書,自動寫出判決書,但是它一定是需要人工介入的,因為它是更加機器性、機械化,我們再加上人的經驗和智慧。

撒貝南:那麼從目前“智慧檢務”開始運行到現在,檢察官們的“用戶體驗”怎麼樣?

趙志剛:我們在13年開始部署統一業務運行系統,是我們的核心業務系統,就是說我們所有的辦案,我們一共有15個業務條線,我們梳理成了197個流程,然後我們把800份文書的範本都內置嵌在裡面。應該說我們把這些檢察官的辦案流程都規範化了,你到了這個節點必須這麼去走。剛開始會覺得不是很方便,但是紀律就是自由,你按照這個程式走,一個一個節點去做,最後的結果基本是正確的。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很可能會出問題,包括超過審限,出現品質問題。應該說現在我們升級了10多次,這個系統是越來越人性化了,體驗感很好。

構建公開平臺

服務訴訟各方

撒貝南: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訴訟的其他的參與人,包括像律師,對他們來講,我們的“智慧檢務”能給他們提供方便嗎?

趙志剛:在2014年,由我們最高檢察院統一開發了一個“案件資訊公開系統”,公開為主要責任,不公開是例外,通過這個平臺去發佈案件的程式性資訊。律師通過這個平臺,能夠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去查詢程式性資訊;關於這些文書,我們很多檢察院都部署了高速掃描器、高拍儀,律師去的時候直接拿走☆禁☆光碟,我們通過“智慧檢務”,律師得到了非常大的效率提升,他覺得很方便了。

撒貝南:那對於其他的訴訟的當事人,包括像普通百姓來講,我們的“智慧檢務”意味著什麼?

趙志剛:普通百姓可以查詢這些案件的重要資訊,這些程式性資訊按照《刑事訴訟法》

撒貝南:所以雖然我們這個名字叫“智慧檢務”,但是它並不是檢察系統的一個封閉的平臺,它實際上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趙志剛:習近平總書記講過,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實現公平和正義,所以我們這個“智慧檢務”,當然你的目標就是要達到司法為民。因為你司法的物件,工作物件就是每一個具體的老百姓。一個案子來講,對老百姓就是百分之百,對我們檢察機關可能是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但是那個百分之百是最重要的。

撒貝南:您在2017年您最大的法治心願是什麼?

趙志剛:依託大資料,使資訊技術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提高辦案品質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探索促進公平正義的中國路徑,是我2017年最大的法治心願。

策劃:王秀敏

實習小編:趙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