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能源辣評|走不出國門的中國風電企業離世界一流還差很遠

欲知詳情請猛戳“閱讀原文”

3.15

T.O.D.A.Y

「風電」

近日,彭博新能源財經發佈2016年全球風電整機商排名,

維斯塔斯以新增裝機量8.7GW,全球市場份額占比16.50%重返榜首,GE以6.5GW的新增裝機規模排名第二,金風科技以6.4GW的成績名次下滑至第三位。中國整機商有四家躋身前十,除了金風科技外,聯合動力位列第七、明陽風電和遠景能源並列排名第九。

由“全球風電整機商排名圖”可見,與維斯塔斯、GE等業績分佈于亞太、美洲、歐洲市場明顯不同,中國製造商的業績全部來源於亞太地區。

而其中的大部分,來源於中國本土市場。

兩年前,業界就有觀點認為,嚴重依賴國內市場是中國整機商排名難以更加靠前的重要原因。以2015年為例,截至當年年底,全國(除臺灣地區外)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6740台,新增裝機容量30753MW,我國風電機組製造商出口的風電機組148台,新增裝機容量274.5MW。將兩者資料相較,當年出口風機風電機組占新增安裝風電機組的比率僅為0.88%。

這印證了我國整機商的優異成績主要得益於國內市場,而國外市場佔有率非常有限的說法。

以金風科技為例,這匹中國市場狂飆突進催生出的風電黑馬代表著我國風機製造技術和管理的一流水準,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底氣主要建立在中國風電市場大發展的基石之上。

自2007年上市擴張起,金風開拓海外市場已經有將近10年的經驗,在國際業務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績,風電機組已經出口至美國、巴拿馬、衣索比亞、澳大利亞、羅馬尼亞等十餘個國家。但據《能源》雜誌記者計算,2016年中國本土裝機為金風在全球總裝機容量就貢獻了約98%的比重。一位元能源行業研究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證券行業的角度來看,金風遇到了一些挑戰,

因為國內的市場已經很有限了,但是金風也總結了很多經驗,“未來的四五年應該會有突破”。

而另一家龍頭企業聯合動力在2016年,中國本土裝機為其在全球總裝機容量上的貢獻率也高達約87%。

反觀位列第一位的維斯塔斯,在整體裝機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全球行業大環境下,在經歷了200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後因成本過高、政府補貼下降、訂單銳減而深陷困境,直到2015年情況才開始反轉的維斯塔斯,

卻在2016年殺了一個漂亮的回馬槍,這或得益於其遍佈全球的業務。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維斯塔斯已經在全球6大洲的76個國家和地區安裝了82吉瓦的風電機組。

2016年維斯塔斯的高額訂單,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憑藉在美國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以及歐洲市場的穩定發展。真正國際一流的企業必定不會只紮在某一個市場,而是均勻地遍佈全球, 以抵禦某一個市場行業波動對企業造成的衝擊。

國內風電製造企業走出國門進軍國際市場,對於提升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水準、釋放產能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關注的是,據《能源》記者梳理資料發現,我國風電機組出口量近年來呈銳減趨勢。我國風電機組出口從2007年的第1個起逐年上升,於2013年達到頂峰,出口341台,新增裝機容量692.35MW,之後開始驟減,2014年為189台,新增裝機容量368.75MW,2015年減少至148台,新增裝機容量274.5MW。

2011年才在全球風機市場嶄露頭角的中國風電企業的海外突圍面臨重重阻礙,主要面臨三隻“攔路虎”。

首先是遠銷國外水土不服,面臨更加苛刻的經營環境。不同國家的法律要求、政策、投資以及文化環境差別迥異,當地政府的風電政策是否長期穩定、價值鏈能否建立以及融資體系是否完善,都存在風險。其次是市場難題,客戶的要求更為嚴苛。相較於國外的主流設備供應商,我國的風力發電機組沒有足夠的業績支撐。此外,認證標準由歐美等傳統風電大國主導,我國風電企業難以跨過出口的技術壁壘,缺少權威產品認證就很難取得客戶的充分信任。最後是資金的問題。風電項目資金投入巨大,回收週期長,出口企業在資金上面臨很大的壓力,存在資金鏈風險。

對於中國風電企業而言,擺脫單純依賴國內市場,加快全球佈局還需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

【能源辣評】

國內風電製造企業走出國門進軍國際市場,對於提升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水準、釋放產能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關注的是,據《能源》記者梳理資料發現,我國風電機組出口量近年來呈銳減趨勢。我國風電機組出口從2007年的第1個起逐年上升,於2013年達到頂峰,出口341台,新增裝機容量692.35MW,之後開始驟減,2014年為189台,新增裝機容量368.75MW,2015年減少至148台,新增裝機容量274.5MW。

2011年才在全球風機市場嶄露頭角的中國風電企業的海外突圍面臨重重阻礙,主要面臨三隻“攔路虎”。

首先是遠銷國外水土不服,面臨更加苛刻的經營環境。不同國家的法律要求、政策、投資以及文化環境差別迥異,當地政府的風電政策是否長期穩定、價值鏈能否建立以及融資體系是否完善,都存在風險。其次是市場難題,客戶的要求更為嚴苛。相較於國外的主流設備供應商,我國的風力發電機組沒有足夠的業績支撐。此外,認證標準由歐美等傳統風電大國主導,我國風電企業難以跨過出口的技術壁壘,缺少權威產品認證就很難取得客戶的充分信任。最後是資金的問題。風電項目資金投入巨大,回收週期長,出口企業在資金上面臨很大的壓力,存在資金鏈風險。

對於中國風電企業而言,擺脫單純依賴國內市場,加快全球佈局還需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

【能源辣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