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環首刀:中國冷兵器的扛鼎之作

刀,取代劍的短兵之王

作為取代劍戰場地位的短兵之王,刀的起源和劍一樣能追溯到石器時代,事實上,雖然早在黃帝逐鹿中原的時候就有劍的傳說,但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早青銅兵器,

卻還是刀。在原始社會,人類就用石頭、獸骨等材料磨製成各種形狀的刀具,這些刀最初並不是在戰場上使用,而是作為勞動工具用在生活各個角落的。

最早的青銅刀是脫胎于石刀而成的,這種刀和鉞極為相似,大多為短柄,刀刃較寬,刃部向上翹起,適合砍削。不過也有著質地偏脆,韌性不足的缺陷,劈砍時極易折斷,所以在青銅器時期刀並沒有像劍一樣被廣泛應用在戰場。

這種石刀是石器時代人類的主要工具之一

歷史的轉捩點發生在秦漢時期,到了秦漢時期,隨著鋼鐵的問世,應用了鋼鐵作為主材料以後,刀的製作工藝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質地堅韌,做工精良的戰刀沒有了易斷的缺陷後被廣泛應用在了戰場上。

加之彼時騎兵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並取代戰車的位置,長於刺擊的長劍很容易在戰馬上被高速刺擊後帶來的衝力拉下馬背,陷入挨打的困境,於是其地位逐漸被適合劈砍的長刀取代。到了漢末,劍幾乎已經完全退出了戰場主力陣列。

相較於劍來說,刀更適合騎兵的作戰方式

當歷史的進程發展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一款幾乎是貫穿了整個中國冷兵器史的武器——環首刀。環首刀自商代出現,漢代開始興盛,甚至一直到抗戰時期都被中國軍隊廣泛應用。這種刀得名於其刀首上的環,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儘管環首刀刀型一直在發生變化,但是其刀首的環卻一直存在。刀在戰場上大部分時候使用方式都是用力的劈砍,

環首的存在可以讓刀具更難脫手,除此以外還能起到調整重心的作用。

這種漢代環首刀可以說是貫穿中國冷兵器的一個重要標誌

漢代的環首刀大多都刀柄較短,刀背偏厚,長約1米左右,除了環首以外,這種刀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細長又筆直的刀刃。

這種武器威力巨大,劈砍時甚至能直接在馬上斬落敵人頭顱,直刃的造型也能應用於刺擊,在那個年份裡有著堪比現代AK47的泛用性。且環首刀製作方便易於量產,其刀身只需要打造出一根鐵條後開刃切尖即可,故被大量應用在漢代的軍隊中。

到了三國時期,環首刀已經成了軍隊的標配,幾乎每個兵士都會分配到這樣一把威力巨大的殺人兇器。《太平御覽》中提到,諸葛亮曾經命著名刀匠蒲元在斜谷用蜀江江水來為刀刃淬火,造出了三千把能劈開裝滿鐵珠竹筒的神刀,為皇叔數次興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三國為背景的《刀鋒鐵騎》中就還原了這種在三國時期十分流行的環首刀

除此以外,三國中另外的兩方,魏、吳也對鑄刀頗為重視,曹操起兵初期就和工匠共同打造出了各種刀具裝備軍隊。而陶弘景也曾在《刀劍錄》描述,孫權于“黃武五年采武昌山銅鐵作十口劍、萬口刀,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鋼越炭作之,上有大吳篆字。”可以說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也正是軍背的競爭。

不過,儘管我們花了如此多的筆墨來討論刀劍,但他們在古代戰場上卻極少單獨出現,除了“特種作戰”的陌刀手以外,大部分時候刀劍都是搭配著盾牌使用的。

刀劍更多時候都是這樣搭配盾牌使用的

《太平御覽》中提到,諸葛亮曾經命著名刀匠蒲元在斜谷用蜀江江水來為刀刃淬火,造出了三千把能劈開裝滿鐵珠竹筒的神刀,為皇叔數次興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三國為背景的《刀鋒鐵騎》中就還原了這種在三國時期十分流行的環首刀

除此以外,三國中另外的兩方,魏、吳也對鑄刀頗為重視,曹操起兵初期就和工匠共同打造出了各種刀具裝備軍隊。而陶弘景也曾在《刀劍錄》描述,孫權于“黃武五年采武昌山銅鐵作十口劍、萬口刀,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鋼越炭作之,上有大吳篆字。”可以說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也正是軍背的競爭。

不過,儘管我們花了如此多的筆墨來討論刀劍,但他們在古代戰場上卻極少單獨出現,除了“特種作戰”的陌刀手以外,大部分時候刀劍都是搭配著盾牌使用的。

刀劍更多時候都是這樣搭配盾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