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真幕:朱元璋為何對劉伯溫下殺手,真相竟然如此

談起劉伯溫,我們想到的幾乎都是神機妙算,料事如神這些詞語。可見,在百姓的心目中,劉伯溫是一個厲害的人物。但是對於他的結局,很多人感到不解和悲傷。這樣的一位能人,

為何在朱元璋的默許下被胡惟庸殺死呢?他到底做錯了什麼?而朱元璋又是怎麼想的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功高蓋主

史書記載,劉伯溫説明朱元璋打下了天下。作為對朱元璋如此有用的一個人,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卻只給他了一個伯的位子,

位分非常低,在功臣的三十六位。其實,那些開國的功臣所給予朱元璋的,除了幫助,還有恐懼。劉伯溫在幫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深得將心,這就很麻煩了,這也是一個皇帝最為害怕的。

再加上一開始的時候我所提到的,劉伯溫神機妙算深得民心。朱元璋當然就看不下去了,畢竟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不將他處死,保不齊他會像自己一樣,稱帝,那個時候,就是後悔也晚了啊。

知道的東西太多了

說的不好聽一些,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坐上皇帝,終究是因為他的起義成功了。而這種起義,雖然是推倒了一個昏庸的朝廷,但是對於百姓來說還是戰爭,大多數的百姓擁有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流離失所。

所以為了穩定朝局,朱元璋採用天人合一的神化思想,

而劉伯溫正好精通其中的道理,於是將皇權神化,把朱元璋說成是上神的兒子,是上天派他來管束百姓的,從而使百姓更加聽話,也使朝局更加穩定。但是過了幾年,當朝局真的穩定下來,而且朱元璋也不再需要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來使人們信服的時候,劉伯溫便危險了。

畢竟他知道他是如何當上皇帝的,他知道這種天人合一僅僅是編造出來穩定人心的,他知道的太多了,必須殺了他,要不然,這始終是一個把柄,萬一哪天他把此事說了出去,皇帝的臉面將會盡失,民心也會分散,那時,就會後悔的。

皇權加強帶來的危機

在明朝,封建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這就意味著皇權又進一步加強。

明朝沒有宰相,沒有像唐朝一般的三省六部制,而敢於進諫的大臣也就寥寥無幾。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殘害的開國功臣也不只有劉伯溫一人,而是幾乎都被打成叛臣賊子,所以我們現在都找不到那個時代可以讚揚的英雄人物,除了朱元璋。

以朱元璋多疑,有心機的性格來說,死亡,便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武將,如果個個都加封進爵,手中有權,有何嘗不怕他們起義呢?為了將權利都集中到自己的手裡,又必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他們必須死,必須得以亂臣賊子,或者是生病等等不被人懷疑的方式死去。據說劉伯溫就是被胡惟庸所下毒,肚子裡長出毒瘤而死。

說到底,劉伯溫從始至終都是朱元璋的一顆棋子。那麼,縱然是棋子,就會有丟掉它不要的那一天,從側面我們看出的,是封建朝代更替的血腥,以及人們在權利與情義之間對情義的冷漠,這種冷漠是令人心寒的。最是無情帝王家,說的也就是如此吧。上面就是我為大家分析的關於朱元璋殺掉劉伯溫的原因。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剩下的還是要我們進行思考。

有何嘗不怕他們起義呢?為了將權利都集中到自己的手裡,又必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他們必須死,必須得以亂臣賊子,或者是生病等等不被人懷疑的方式死去。據說劉伯溫就是被胡惟庸所下毒,肚子裡長出毒瘤而死。

說到底,劉伯溫從始至終都是朱元璋的一顆棋子。那麼,縱然是棋子,就會有丟掉它不要的那一天,從側面我們看出的,是封建朝代更替的血腥,以及人們在權利與情義之間對情義的冷漠,這種冷漠是令人心寒的。最是無情帝王家,說的也就是如此吧。上面就是我為大家分析的關於朱元璋殺掉劉伯溫的原因。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剩下的還是要我們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