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驗分享:一篇文章在四個平臺(頭條簡書每點公眾號)的投放效果

圖/大胃

2017年是我辭職帶娃的第5年。這一年大兒小包子四歲多,

小女一顆牙出世。

2017年亦是我的寫作元年。

我今年1月2日註冊簡書,寫了我辭職以來第一篇字數逾3000的文章。迄今在簡書磕磕絆絆地共計寫了17w+字。

2月份因為參加#新春盛宴#徵文,我向“每天讀點故事”app投了第一篇稿,後來陸續投了幾篇之後,簽約了駐站作者。

3月因為看到別的小夥伴分享她在今日頭條發文的經歷,我也好奇註冊了一個帳號,從簡書搬了一些內容過去,沒想到八九天之後得以轉正,

很快開通廣告功能,收到了第一筆微薄的廣告費。

3月末4月初,經不住一個資深美女的攛掇,開通了個人的,剛開始是打算主打美食與故事(我惟二的最愛,吃喝與瞎掰),後來暫定週一三五推送小說(故事),週二四六扯閒篇兒(吃喝玩樂柴米油鹽相夫教子讀書八卦不論)。

這一年剛剛過去了第一個季度,一年的四分之一,小女兒一顆牙小姐冒出了三四顆牙,

我也做了三四樁事(唔,嚴格說起來就是一樁,瞎寫)。

這兩日我寫了一篇也不知該歸於戲說還是惡搞還是開腦洞的文章,《董永:我以為娶了一個假仙女》,因為感覺文學性和娛樂性都有一點,就試著在我所知的四個內容平臺都做了投放。

投放結果(主要是閱讀資料)如下:

今日頭條數據

每天讀點故事資料

簡書數據

事實上,我個人的感覺是,像我這種創作內容偏重于純文學的作者,混今日頭條是不佔優勢的。因為今日頭條的大多數應用者對它的推送內容都是速食閱讀,娛樂性新聞、圖片新聞在今日頭條的閱讀量是最高的,

裡面很多點擊率高到嚇人的內容,都是標題為王,長一點的文字內容,很多人根本沒有耐心點看。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感受,難免有偏頗,但大致是如此。

故事性、娛樂性強一點的文字又稍微好一點。但寫法太傳統老實也不行,雖然讀者口味千差萬別,但輕快、通俗一點的,總是能比較容易被接受,根據讀者點開率、駐讀率的回饋,頭條的系統又會觸發更多的推薦量,

最終形成更大的閱讀量。

每天讀點故事這個平臺,雖然不排斥作品的文學性,但作品的故事性才是他們最看重的。在此基礎上,文筆的要求居第二。並且據我觀察,每點的讀者群對故事題材有明顯的偏好,愛情、婚姻、懸疑、靈異、古風這幾類題材,長期佔據著推薦首頁的絕大部分位置。

簡書就不說了。每一天湧出的作者和原創內容數量之龐大,令新人新文很容易剛冒個頭,轉瞬就被淹沒。尤其是在雞湯盛行,長期霸佔熱文介面的情況下,真正潛心寫出來的純文學性文章,總是門庭冷落車馬稀。

我註冊簡書滿三個月了,喜歡數剛過2000,粉絲數剛過500,如果要以簽約作者為目標,還有得熬呢。

幸而我已經從創作中得到快樂,亦得到抒解與磨練,也交到了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這些,也是珍貴的收穫。

我不著急。也不是恬淡如“但行好路,不問前程”。我是相信,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好了,前程也不會壞到哪裡去。

今年餘下的兩百多天,我還是會在一把屎一把尿帶娃的同時,繼續有一搭沒一搭地塗鴉。謝謝大噶對一個保姆文藝之心不死的支持。

祝福大家。願你我都在所愛的人與事上,愉快地耗費光陰。

------------硬廣分割線-------------

週一三五上小說/故事

其他時候扯閒篇兒

等你來撩

轉瞬就被淹沒。尤其是在雞湯盛行,長期霸佔熱文介面的情況下,真正潛心寫出來的純文學性文章,總是門庭冷落車馬稀。

我註冊簡書滿三個月了,喜歡數剛過2000,粉絲數剛過500,如果要以簽約作者為目標,還有得熬呢。

幸而我已經從創作中得到快樂,亦得到抒解與磨練,也交到了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這些,也是珍貴的收穫。

我不著急。也不是恬淡如“但行好路,不問前程”。我是相信,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好了,前程也不會壞到哪裡去。

今年餘下的兩百多天,我還是會在一把屎一把尿帶娃的同時,繼續有一搭沒一搭地塗鴉。謝謝大噶對一個保姆文藝之心不死的支持。

祝福大家。願你我都在所愛的人與事上,愉快地耗費光陰。

------------硬廣分割線-------------

週一三五上小說/故事

其他時候扯閒篇兒

等你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