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迎娶白富美:唐朝男人做夢都想娶的“五姓女”到底是什麼?

前幾年一句代表不少人心聲的“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紅遍中國網路,而這句話的唐朝版本應該就是“進士摧第、娶五姓女”。這句話中的“進士摧第”不難理解,指的就是“科舉高中、金榜題名”。

但是這個“五姓女”到底是什麼呢?

西漢後期由於土地兼併,社會上逐漸形成了集官僚、商人、地主于一身的豪強地主。東漢本身就是在豪強地主的支援下建立的,因此給予了豪強地主極大的優待,逐漸形成了私自擁有大量人口和土地、經濟上實力雄厚而又能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大家族。

與莊園經濟家族相配合的是他們在政治上也開始擁有各種特權,出現了如“四世三公”的袁氏、“五世三公”的楊氏等等大家族。這些家族控制了文化教育與社會輿論,士族地主開始成型。雖然漢末三國的動亂對士族地主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但總體上士族地主依然在發展。

黃初元年 (220年),魏文帝曹丕頒佈“九品中正制”,士族地主完全壟斷了選官權,士族門閥時代正式開始。西晉統一三國後,士族門閥制度也在全國建立起來。此後所謂“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勢族”,一個人的官職大小與地位高低基本由其門第出身決定。

在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動亂中,各大士族也是興衰更替、幾起幾落,最終形成了七個超級大家族,史稱“五姓七望”。分別為崔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盧氏(范陽盧氏)、王氏(太原王氏)、鄭氏(滎陽鄭氏)、李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

隨著科舉制的建立和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三代皇帝的打擊,士族門閥時代在唐朝已經結束。“五姓七望”基本上除了大士族的虛名外,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幾百年的歷史讓“五姓七望”在社會上還有很大的名聲,很多寒門出身的士人還是想跟這幾個大家族攀個親戚。

於是擁有實權的寒門地主與擁有虛名的“五姓七望”等沒落士族之間便通過婚姻形成“優化組合”。具體方式為:“五姓七望”選擇與某位朝廷高官聯姻要彩禮,或者將當年科舉高中的進士召為駙馬。這樣“五姓七望”獲得實際的權勢和金錢,而與之聯姻的寒門家族則獲得大士族的名聲。

因為“五姓七望”是頂級的大士族,所以能被他們選為女婿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唐朝的男人心中能娶上這五個大姓的女兒(五姓女),是一件足以光宗耀祖、到處顯擺的人生成就。唐朝有些人要是沒娶上“五姓女”,哪怕當了宰相也都認為自己的人生不完滿。

而與之聯姻的寒門家族則獲得大士族的名聲。

因為“五姓七望”是頂級的大士族,所以能被他們選為女婿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唐朝的男人心中能娶上這五個大姓的女兒(五姓女),是一件足以光宗耀祖、到處顯擺的人生成就。唐朝有些人要是沒娶上“五姓女”,哪怕當了宰相也都認為自己的人生不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