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簡析“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區別

據統計,60-80%的人一生中都會經歷至少一次腰痛。

許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必定導致腰痛,且一旦“腰痛”就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其實不是的。

“腰椎間盤突出”指的是由於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

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這一系列變化。

如果突出的髓核壓迫神經根、馬尾神,或產生了炎性刺激,並表現出來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征,就稱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俗稱“腰突症”

一個是髓核突出的症狀,一個說的是由髓核突出導致的一系列以疼痛為主的要表現的疾病。

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典型表現是坐骨神經痛,也就是疼痛從臀部沿大腿外側一直放射到小腿或足部,

這樣的症狀才能提示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腰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但是並非所有的“腰椎間盤突出”一定會導致腰部及下肢疼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為疼痛。疼痛其實是神經根的一種炎性反應,

雖然有時疼痛非常劇烈,但其實在病理損害上卻處於比較輕微的狀態。

反之,如果椎間盤突出持續壓迫神經根,可能導致神經根的功能障礙,此時疼痛可能減輕,但伴隨著會出現下肢麻、木,甚至無力的表現。這時病人疼痛的主觀症狀感受減輕了,有些病人以為病情好轉了,豈不知肢體麻木和無力是神經受損的徵象——是疾病耳環的表現。

疼痛雖然很疼,但更要當心疼痛減輕,

如果巨大的椎間盤突出佔據椎管壓迫馬尾神經,會導致會陰區的麻木,小便費力和大便失禁,以及下肢的無力。這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嚴重的情況,往往需要急診治療。

出現腰痛的時候,不少人會選擇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或CT。

當報告單上出現“椎間盤膨出”、“椎間盤突出”,

甚至“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硬膜囊”或“神經根”等這樣的字樣時,大多數病人會因此緊張。問題真的很嚴重嗎?

其實,多數情況下不用太緊張。醫學上的確會使用“膨出”、“突出”、“脫出”和“游離”這些詞語來描述椎間盤突出的程度,但這些只是影像學上的改變。影像學上的突出程度與病人的症狀是不一定吻合的。

比如,許多完全沒有腰腿痛的正常人,他們的腰椎核磁也會有椎間盤突出;許多腰椎間盤突出非常明顯的人卻沒有任何臨床表現;相反,

有些人椎間盤突出的並不明顯而腿痛卻十分嚴重。

曾經有一項研究,分別給98個“完全沒有腰腿痛”的人做腰椎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只有36%的人腰椎間盤是正常的;而52%的人至少有一個膨出的椎間盤,27%的人有椎間盤突出,1%的人有椎間盤脫出。還有研究指出,只有4%-6%的突出能夠在人的一生中引起症狀。

所以不用太擔心焦慮,保持健康的生活好習慣並注意勞逸結合就好了

所以不用太擔心焦慮,保持健康的生活好習慣並注意勞逸結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