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把和珅留給嘉慶除掉,乾隆帝的心機你可明白?

乾隆帝英明一世,為什麼不殺貪官和珅而留給兒子嘉慶?這裡面的心思你可明白?

歷史上,和珅是一個有才能,而且又會體貼人的奴才,只是貪過了點。所以乾隆就很聰明的做了把好人,

把和珅留給他兒子去搞。乾隆怎麼會不知道和珅貪呢?他心裡最為清楚不過了。所以他兒子上臺了之後,沒多久就把和珅的全家給辦了。歷史上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是這個意思。

和珅驟得寵倖,便打起精神伺候皇帝的顏色,乾隆想著什麼,

不待聖旨下頒,他已暗中領會,十成中猜中八九成,因此愈加寵任,後來乾隆竟日夜少他不得,有時在禦書房裡同榻而眠。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授戶部侍郎,不久升遷為軍機大臣,居此要職二十四年,還兼任步兵統領、戶兵吏等部尚書、理藩院尚書等,寵信冠於朝列。乾隆後期,他權勢最大,又受賄無厭。政令傳宣多由其手書口傳,內外大臣恃為奧援;令各省奏摺皆用副折送其先閱,

各地進京貢品也多入其家。他廣收賄賂,致府庫空虛,吏治敗壞。

乾隆六十年,乾隆禪位於嘉慶帝,自己稱太上皇。諸王大臣,倒也沒什麼驚疑。只有和珅心中忐忑,他想嗣王登位,未免失去尊寵,急忙啟奏說:“內禪的大禮,前史上雖常聞,然而也沒有多少榮譽。惟堯傳舜,舜傳禹,總算是曠古盛典。但帝堯傳位,已做了七十三載的皇帝;帝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又三十餘載,始行受禪。當時堯舜的年紀,

都已到一百歲左右,皇上精神矍鑠,將來比堯舜還要長壽,再在位一二十年,傳與太子,亦不算遲,況四海以內,仰皇上若父母,皇上多在位一天,百姓也多感戴一天,奴才等近沐恩慈,尤願皇上永遠庇護;犬馬尚知戀主,難道奴才不如犬馬麼?”這番話說得面面周圓。從前和珅怎麼說,乾隆便怎麼做,偏這次沒有採納。和珅暗中又運動和碩禮親王永恩等,聯名請乾隆暫緩歸政。
乾隆仍把對天發誓的大意申說一番,並擬定明年為嘉慶元年。

嘉慶即位後,大權仍在乾隆手裡,和珅專權更甚,嘉慶有什麼事反而要托和珅轉告父親。人算不如天算,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一病而亡。不出所料,乾隆剛死,嘉慶便令侍衛鎖拿大學士公和珅下獄。

自太上皇崩後,和珅一直栗栗危懼,不過想不到如此快。原來嘉慶帝素恨和珅,因太上皇健在日不敢如何,朝臣也不敢參奏。到太上皇已崩,禦史廣興、給事中廣泰、王念孫等,窺破嘉慶帝意旨,一個說和珅偷改朱諭,一個說和珅擅取宮女,一個說和珅私藏禁物,一個說和珅漏泄機密,此外如遇事把持,貪贓不法,勾結黨羽,殘害賢良等款,不計其數。計和珅有大逆之罪十,有可死之罪十六,真是一字一刀。嘉慶立即將和珅治罪。刑部嚴訊二十款大罪中,和珅雖賴了一半,有一半尋出證據,無可抵賴,只得招認。當下就著欽差查抄,和珅屋子很大,家產又多,直查了五日五夜,才一一查點清楚,回宮複旨。欽差到和珅宅內,便將前堂後廳,內室寢房,統行查閱。但見和珅的房屋,統用檀木造成,華麗仿佛圓明園,陳列的古玩奇珍,卻比大內還多一二倍,頓時由侍衛帶同番役,一一抄出。

《庸庵筆記》記載和珅家產清單統共一百零九號,其中第二十六號,當時估起價來,已值銀二億六千多萬兩。另外八十三號,還未曾估價。丁國均《荷香館瑣言》雲“就有數可稽者”共一百億兩,這個天文數已是庚子賠款和利息總數的十倍。自古以來,無論王愷、石崇,均不及和珅的十分之一,就是中外的皇帝,也沒有這種大家業。當時有傳言“侯門深似海,和府財如山”。嘉慶帝見了查抄的數目,也不覺暗暗驚異,下旨賜和珅自盡。和珅弟和琳,追革公爵,只有額駙豐紳殷德,因顧著十公主臉面,曲加體恤,免他罪名,叫他在家安住,不許出外滋事。和珅次子豐紳殷綿等,概革去封爵,回本旗當閒散差。和珅貪刻一生,徒歸一場泡影。

對一個皇帝來說,大臣是否忠心不在於是否貪污,皇帝最怕的是王莽那種賣直求名的所謂“忠臣”。換句話說,是不是貪污並不是皇帝最關心的問題,皇帝最關心的是臣子對自己是否忠心。

《清史稿》有這樣一段話:“諸劾和珅者比於操、莽。直隸布政使吳熊光舊直軍機,上因其入覲,問曰:“人言和珅有異志,有諸?”熊光曰:“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珅則滿、漢幾無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上曰:“然則治之得無太急?”熊光曰:“不速治其罪,無識之徒觀望夤緣,別滋事端。發之速,是義之盡;收之速,是仁之至。”

當時嘉慶皇帝都很清楚,和珅並沒有不軌之心,和珅的榮華富貴都是皇帝賜予的,他沒有這個心取而代之。和珅對乾隆皇帝忠心耿耿不假,但對於嘉慶則還沒來得及驗證。乾隆皇帝自然知道嘉慶很不爽和珅,他故意把和珅留給嘉慶皇帝處置。反正,和珅的榮華富貴都是皇帝賜予的,皇帝自然有權力把他們都收回來。

嘉慶皇帝只是在行使皇帝的正常權力罷了。除掉和珅,不僅拿到了和珅的億萬家財可以貼補朝政,也除掉了朝廷最大的惡勢力集團,樹立了嘉慶清正廉潔的形象,為新皇帝的登基送上了一份大禮。

那個老子不疼兒子?

有可死之罪十六,真是一字一刀。嘉慶立即將和珅治罪。刑部嚴訊二十款大罪中,和珅雖賴了一半,有一半尋出證據,無可抵賴,只得招認。當下就著欽差查抄,和珅屋子很大,家產又多,直查了五日五夜,才一一查點清楚,回宮複旨。欽差到和珅宅內,便將前堂後廳,內室寢房,統行查閱。但見和珅的房屋,統用檀木造成,華麗仿佛圓明園,陳列的古玩奇珍,卻比大內還多一二倍,頓時由侍衛帶同番役,一一抄出。

《庸庵筆記》記載和珅家產清單統共一百零九號,其中第二十六號,當時估起價來,已值銀二億六千多萬兩。另外八十三號,還未曾估價。丁國均《荷香館瑣言》雲“就有數可稽者”共一百億兩,這個天文數已是庚子賠款和利息總數的十倍。自古以來,無論王愷、石崇,均不及和珅的十分之一,就是中外的皇帝,也沒有這種大家業。當時有傳言“侯門深似海,和府財如山”。嘉慶帝見了查抄的數目,也不覺暗暗驚異,下旨賜和珅自盡。和珅弟和琳,追革公爵,只有額駙豐紳殷德,因顧著十公主臉面,曲加體恤,免他罪名,叫他在家安住,不許出外滋事。和珅次子豐紳殷綿等,概革去封爵,回本旗當閒散差。和珅貪刻一生,徒歸一場泡影。

對一個皇帝來說,大臣是否忠心不在於是否貪污,皇帝最怕的是王莽那種賣直求名的所謂“忠臣”。換句話說,是不是貪污並不是皇帝最關心的問題,皇帝最關心的是臣子對自己是否忠心。

《清史稿》有這樣一段話:“諸劾和珅者比於操、莽。直隸布政使吳熊光舊直軍機,上因其入覲,問曰:“人言和珅有異志,有諸?”熊光曰:“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珅則滿、漢幾無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上曰:“然則治之得無太急?”熊光曰:“不速治其罪,無識之徒觀望夤緣,別滋事端。發之速,是義之盡;收之速,是仁之至。”

當時嘉慶皇帝都很清楚,和珅並沒有不軌之心,和珅的榮華富貴都是皇帝賜予的,他沒有這個心取而代之。和珅對乾隆皇帝忠心耿耿不假,但對於嘉慶則還沒來得及驗證。乾隆皇帝自然知道嘉慶很不爽和珅,他故意把和珅留給嘉慶皇帝處置。反正,和珅的榮華富貴都是皇帝賜予的,皇帝自然有權力把他們都收回來。

嘉慶皇帝只是在行使皇帝的正常權力罷了。除掉和珅,不僅拿到了和珅的億萬家財可以貼補朝政,也除掉了朝廷最大的惡勢力集團,樹立了嘉慶清正廉潔的形象,為新皇帝的登基送上了一份大禮。

那個老子不疼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