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財投學堂」一文理清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那些事

公開市場操作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是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其通過與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的交易,調節基礎貨幣供給量,調控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實現貨幣政策調控效果,

起到對沖通脹、通縮對市場的影響。

從實現手段來說,公開市場操作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

人民幣操作方面,有現券交易和回購,它們都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一部分。

什麼是現券交易?

現券交易分為買斷和賣斷兩種。

前者是央行花錢從二級市場買進有價證券;

後者是央行直接賣出有價證券。

什麼是回購?

回購同樣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前者就是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債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天贖回有價證券(回購回來),後者則是央行花錢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天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過程與正回購相反,故名逆回購。

現券交易與回購有什麼區別?

本質上來說,

現券買入與逆回購都起到了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的作用,現券賣出與正回購目的則正好相反起到了從市場回籠基礎貨幣的效果。

現券交易與回購的區別就在於,現券交易是一次性買賣,而回購更多地類似抵押式貸款,涉及後續還本付息贖回的環節。

什麼是央行票據?

央行票據,全稱中央銀行票據,是央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

央行票據由中國人民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發行對象是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成員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央行票據發行後,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交易。並且由於央行票據發行不設分銷,其它投資者只能在二級市場投資。

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另外,國際上普遍採用短期國債收益率衡量一國的基準利率。

我國短期國債市場存量極少,由央行發行票據,利用其“短期”特性,可以完善市場利率結構,形成市場基準利率。

外匯公開市場操作

除了上面提到的人民幣操作方式,還有沒有其他的公開市場操作呢?答案是肯定的,外匯公開市場操作。為了理解為什麼要有外匯市場操作,我們舉例說明:

假設你開了一家外貿服裝公司,向國外出口唐裝,

正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在外國賣東西,肯定收的也是外國貨幣。可是這些錢國內不通用,不能直接拿來給員工發工資。員工一聽不幹了,紛紛表示不需要高大上的外幣,強烈要求人民幣!眼看爭吵越來越激烈,這時候央行出來做和事佬了,一邊接收國內無法通用的外幣,一邊印發人民幣給企業發工資,從而圓滿地解決了問題。至於那些外幣最後也就變成了我們熟知的“外匯儲備”了。

外匯購入後為何要增發人民幣?

還是舉一個例子(例子只為說明,並不嚴謹),假設當前美元/人民幣(元)匯率為1/7,外貿交易流入中國1億美元可兌換7億元,現在又有1億美元流入,央行本該再次發行7億元以保持匯率不變,結果只發行5億元,那就成了2 : (7+6) ,匯率就成了6.5了。產生的影響是什麼?自然是人民幣升值了,1美元可以兌換6.5元人民幣了。

試想如果美元外匯湧入加劇,人民幣升值也會成為常態,直到符合市場本身價值時為止。這樣一來不僅使外匯儲備價值減小(國家資產縮水),還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不利於出口,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換成美元後比以前貴了,但有利於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商品換成人民幣後比以前便宜了)。央媽此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增發人民幣維持匯率;或者發行少一點,使人命幣小幅升值,但無論如何,造成的結果就是人民幣升值,同時,國內貨幣容易流動性過剩引發通脹。

外匯購入後為何要增發人民幣?

還是舉一個例子(例子只為說明,並不嚴謹),假設當前美元/人民幣(元)匯率為1/7,外貿交易流入中國1億美元可兌換7億元,現在又有1億美元流入,央行本該再次發行7億元以保持匯率不變,結果只發行5億元,那就成了2 : (7+6) ,匯率就成了6.5了。產生的影響是什麼?自然是人民幣升值了,1美元可以兌換6.5元人民幣了。

試想如果美元外匯湧入加劇,人民幣升值也會成為常態,直到符合市場本身價值時為止。這樣一來不僅使外匯儲備價值減小(國家資產縮水),還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不利於出口,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換成美元後比以前貴了,但有利於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商品換成人民幣後比以前便宜了)。央媽此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增發人民幣維持匯率;或者發行少一點,使人命幣小幅升值,但無論如何,造成的結果就是人民幣升值,同時,國內貨幣容易流動性過剩引發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