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嚴肅科學:為什麼十對婆媳九不和?原來是這麼回事

在婆媳關係上,為啥婆婆看似總是在找茬?為什麼婆婆跟兒媳總是不親?為啥有些婆媳能處得像母女一樣?

最近大丫媽媽分享了她跟婆婆的矛盾。原來是這位老人家不同意兒媳讓寶寶喝牛奶,

而強烈建議寶寶一定要喝粥。原因是婆婆堅持認為牛奶會導致寶寶肚子痛(寶寶的確經常拉肚子),她說“手指頭想想都會明白,比起人,小牛更適合喝牛奶。”她倆的婆媳矛盾在寶寶10個月發高燒那次進一步激化,因為寶寶剛戒掉母乳換喝牛奶不夠一周,婆婆生氣地指責兒媳婦“不聽老人言”,婆婆覺得“很明顯是牛奶導致寶寶急性腸胃炎所以高燒”。因此,大丫媽媽一怒之下帶寶寶回了娘家。
大丫媽媽對娘家的感覺是,每次回去就不願走,覺得親媽比婆婆好。

幼兒說經常會見到不少兒媳婦留言吐槽自己的婆婆,不少婆婆也常在外人面前抱怨兒媳婦,婆媳關係就像是一個永遠也打不開的結,給家庭製造源源不斷的矛盾。

即使一個公認的好媽媽也往往成不了好婆婆,為什麼會這樣?

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查·道金斯認為,人類作為基因構成的大機器,會不自覺地遵循一種本能,即父母無私地對子女付出愛,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所以父母天生對子女有愛,這種愛,從生命在子宮內孕育時已經開始。這種血濃於水的血緣關係,會導致一個母親或父親天生對子女有更多的包容與體諒,

這是血緣關係的愛。

在一個家庭中,除了血緣關係的愛,還有情愛,即由婚姻關係或愛情關係產生的愛,情愛中的男女也容易有較大的包容性(情人眼裡出西施),所以不少夫妻即使相處得磕磕碰碰,也能在相互包容中走下去。

而兒媳婦跟婆婆呢?第一,非血緣關係,第二不是情愛關係,第三也不是朋友關係(人與人的相似性構成朋友關係),而僅僅是因為一個男人,將兩個陌生的女人綁在一起,自然就少了天生的包容與體諒。所以說,婆媳矛盾,往往是因為兒媳婦對婆婆少了包容,也是因為婆婆對兒媳婦少了包容,“一個碗不會有聲音,兩個碗才會叮噹響”。

家庭中的婆媳矛盾往往發生源於下面兩個原因:

1、性格和價值觀的不同

雖然很多母女父子關係中,老一輩與年輕一輩也會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而存在矛盾,但由於天性使然,父母會對子女有更多的寬容。如果兒媳婦的性格和價值觀跟婆婆有衝突,婆婆會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偏向於“理性地”評價兒媳婦,而兒媳婦對婆婆也是同樣的道理,價值觀的不相容,難以讓兩個沒有感情基礎的人和諧地相處。

2、育兒理念衝突

心理學家李.羅斯認為,人類會有信念固著,即人越是極力想證明他們的理論和解釋是正確的,他們就對挑戰信念的資訊越封閉。即人一旦認定自己的看法正確,會偏向於想方設法找證據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因此就會出現老一輩不輕易接受年輕一輩的育兒理念,即使有時候年輕人總是想辦法說服老人如何“科學育兒”,老人往往不領情,而始終認為自己的經驗更“科學”一樣。

那麼兒媳婦該如何跟婆婆相處?

1、永遠不要拿婆婆跟親媽對比

如果一個兒媳婦總是把婆婆跟自己親媽對比,對婆婆來說是不公平的。如果這個兒媳婦還沒有從心底裡像對待親媽那樣的包容度對待婆婆時,更是如此。兒媳婦只有接受了“婆婆沒有親媽親,是生物性導致的”,才能坦然對待婆媳關係,也就因此對婆婆沒有過高的要求,有利於緩解婆媳矛盾。

2、讓距離產生美

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中等程度的空間距離最能令人產生心理的吸引效應。“距離產生美”,也能適用於婆媳關係中。所以那些一開始住一起的婆媳總是矛盾不斷,到她們分開住之後反而能相處融洽,婆婆也較容易發現兒媳婦身上的優點,而兒媳婦也更容易覺得婆婆不錯。所以如果那些婆媳矛盾不能化解時,分開住未嘗不是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法。

3、建立感情基礎

有個別的婆媳關係能相處得像母女關係那樣親密,那是因為這些婆媳懂得情感經營。在那些親密的人際關係中,除了親子關係、婚姻關係外,還有朋友關係。如果我們知道朋友與朋友之間是如何相處的,也便能找到婆媳相處的答案。最重要的是要遵循下面兩種黃金法則:

1)尊重婆婆跟你不一樣

無論是性格還是價值觀,即使是同一代人也是千差萬別的,真正的朋友,能懂得包容對方與自己不一樣,兒媳對婆婆也是如此。兒媳婦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婆婆,也不要老想著婆婆的做法跟你同步,你需要做的就是尊重。但有些寶媽覺得做到這一點太難了,因為一旦涉及到育兒方面、關係到孩子的未來或健康,往往就會很難讓步。幼兒說在這裡建議,不是太重要的問題,就按婆婆的做吧,如果是觸及原則性的問題,兒媳婦就得花心思說服婆婆了,記住尊重和不傷婆婆自尊是溝通的大前提。

2)希望婆婆怎樣待你,你得先那樣對待婆婆

正因為親媽對子女有包容,子女往往也能對親媽有更多的包容,所以如果一個兒媳婦希望婆婆有更多的包容,那麼兒媳婦就先給婆婆包容。有時候這個不是等量的關係,即有些兒媳婦會抱怨,“我對婆婆那麼好,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待我冷漠”。一般來說,排除“俄狄浦斯情結”類和有心理障礙的婆婆,一般的婆婆都不會不接受總是示好的兒媳婦的。大多數的婆媳矛盾,往往來自於一開始示好但沒多久便失去耐心的兒媳婦導致的(當然一個碗敲不響)。另外,即使是“俄狄浦斯情結”類和有心理障礙的婆婆,兒媳婦更需要付出包容心。

所以,作為兒媳婦的你,該知道如何跟婆婆相處了吧?

本文關鍵字:婆媳矛盾、家庭溝通、親子關係、家庭心理、基因血緣

心理學家李.羅斯認為,人類會有信念固著,即人越是極力想證明他們的理論和解釋是正確的,他們就對挑戰信念的資訊越封閉。即人一旦認定自己的看法正確,會偏向於想方設法找證據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因此就會出現老一輩不輕易接受年輕一輩的育兒理念,即使有時候年輕人總是想辦法說服老人如何“科學育兒”,老人往往不領情,而始終認為自己的經驗更“科學”一樣。

那麼兒媳婦該如何跟婆婆相處?

1、永遠不要拿婆婆跟親媽對比

如果一個兒媳婦總是把婆婆跟自己親媽對比,對婆婆來說是不公平的。如果這個兒媳婦還沒有從心底裡像對待親媽那樣的包容度對待婆婆時,更是如此。兒媳婦只有接受了“婆婆沒有親媽親,是生物性導致的”,才能坦然對待婆媳關係,也就因此對婆婆沒有過高的要求,有利於緩解婆媳矛盾。

2、讓距離產生美

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中等程度的空間距離最能令人產生心理的吸引效應。“距離產生美”,也能適用於婆媳關係中。所以那些一開始住一起的婆媳總是矛盾不斷,到她們分開住之後反而能相處融洽,婆婆也較容易發現兒媳婦身上的優點,而兒媳婦也更容易覺得婆婆不錯。所以如果那些婆媳矛盾不能化解時,分開住未嘗不是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法。

3、建立感情基礎

有個別的婆媳關係能相處得像母女關係那樣親密,那是因為這些婆媳懂得情感經營。在那些親密的人際關係中,除了親子關係、婚姻關係外,還有朋友關係。如果我們知道朋友與朋友之間是如何相處的,也便能找到婆媳相處的答案。最重要的是要遵循下面兩種黃金法則:

1)尊重婆婆跟你不一樣

無論是性格還是價值觀,即使是同一代人也是千差萬別的,真正的朋友,能懂得包容對方與自己不一樣,兒媳對婆婆也是如此。兒媳婦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婆婆,也不要老想著婆婆的做法跟你同步,你需要做的就是尊重。但有些寶媽覺得做到這一點太難了,因為一旦涉及到育兒方面、關係到孩子的未來或健康,往往就會很難讓步。幼兒說在這裡建議,不是太重要的問題,就按婆婆的做吧,如果是觸及原則性的問題,兒媳婦就得花心思說服婆婆了,記住尊重和不傷婆婆自尊是溝通的大前提。

2)希望婆婆怎樣待你,你得先那樣對待婆婆

正因為親媽對子女有包容,子女往往也能對親媽有更多的包容,所以如果一個兒媳婦希望婆婆有更多的包容,那麼兒媳婦就先給婆婆包容。有時候這個不是等量的關係,即有些兒媳婦會抱怨,“我對婆婆那麼好,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待我冷漠”。一般來說,排除“俄狄浦斯情結”類和有心理障礙的婆婆,一般的婆婆都不會不接受總是示好的兒媳婦的。大多數的婆媳矛盾,往往來自於一開始示好但沒多久便失去耐心的兒媳婦導致的(當然一個碗敲不響)。另外,即使是“俄狄浦斯情結”類和有心理障礙的婆婆,兒媳婦更需要付出包容心。

所以,作為兒媳婦的你,該知道如何跟婆婆相處了吧?

本文關鍵字:婆媳矛盾、家庭溝通、親子關係、家庭心理、基因血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