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展從天安門排隊到王府井,觀眾為啥癡狂?

畫事君說

國博展覽“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開展已經有一段日子了,

展覽資訊是刷爆了朋友圈,但我發現,看展的體會卻並不多。難得大家不出國門就能看到大英博物館的珍貴文物,這是咋回事呢?

因為據目擊者說,看展覽的隊伍已經從天安門排隊到了王府井!

我還不信,在一個下午,和一朋友約好去看,她先到,排隊很久進去了,我後到,看到蜿蜒數百米的隊伍和幾乎不動的安檢速度,心生膽怯,於是騎車去了王府井找家星巴克裡喝咖啡。

後來我那朋友花了五個小時才出來,早上洗香香出門的一個好姑娘,擠的一身孜然味兒的出現在我面前,然後說,天啊我看見展館裡面很多人累的躺在地上睡覺!

過了幾天,我和編輯們開選題會,小編輯說,老闆,大英博物館的展覽我們要不要做啊?

我想了一下,說,恩我就不去了,你去看看吧,回頭寫個展場實錄。

編輯就這樣被我坑了,懷著悲憤的心情記錄了此次看展的心路歷程。

想看到這個展覽,要過四重門。

第一重——天安門安檢。想要進國博,首先你得能進天安門。每天都有無數遊客想進天安門地區遊覽,所以想去國博看展,最好一大早就來,到晚了,你會發現隊伍已經排出去辣麼長。劃重點,下圖是工!作!日!上午十點的安檢隊伍,我後面還有更長的一段,週末來的盆友們請做好排隊刷完一部美劇的思想準備。

因為看展時趕上兩會,安檢分外嚴格,我看到旁邊隊伍的安檢員不止查身份證,還逐個詢問每個人“你來北京多長時間了?”“為什麼來北京?”“來天安門幹嘛?”“為什麼這麼多人一起來?”這種類似于查戶口的問題,因此隊伍進程非常緩慢。春寒料峭,最近天氣反復無常,

建議大家早晨來參觀一定要多穿一點,不然就有可能像我一樣,在外面站了接近一個小時,生生被凍得飆淚,是真的眼淚掉下來。皇家重地,果然自古至今都不好進。

第二重——國博大門。進入天安門,最難過的一關就算過去了。工作日國博參觀者不多,如果週末來看展,那麼你會發現國博大門外還是要接著排隊。大家最好提前預約國博免費門票,這樣可以走預約通道,縮短進館時間。

手機短信就能預約,很方便,具體操作請上國博官網查詢。

第三重——國博安檢。當你終於用身份證換票進入國博大門,還是需要進行安檢。安檢的嚴格程度跟機場差不多。正反面搜身,解外套,任何危險品都不得帶進去。

第四重——展覽大門。好了,你終於名正言順地進入了國博,一個小時已經過去了。要不就凍僵了,要不就是想上廁所,先緩口氣,因為樓上的展覽還需要排隊買票。當我最終拿到這張小小的門票時,怎麼講,我的內心百感交集。

終於通關了!我們馬上來看展覽吧。

展廳裡面依舊人山人海。一進門,就能看到一件重磅展品——一樽埃及木乃伊棺槨。

佘盆梅海特內棺 約西元前600年 埃及

棺槨的主人叫做佘盆梅海特,是一位古埃及貴族女子。他們和中國古代貴族一樣,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會消亡,因此墓葬文化也強調視死如生。古埃及人不僅要在死後讓人將自己的屍體製作成為木乃伊,連棺槨都做得這麼精緻。

棺木上的五彩花紋並不是亂塗的,都有其特殊含義。

綠色的面龐,混合了女死者和古埃及神話人物奧西裡斯的面部特點。奧西裡斯是埃及的陰間之神,俗稱閻王。

下面有一排小人兒,表現的是陰司審判現場,佘盆梅海特的心臟正在被稱量,以確定她這一生是否善良正直。

棺木內部描繪的是天空女神努特。她是蒼穹的化身,是眾星辰和太陽神的母親。看上去很像我們的女媧娘娘對不對?她們都是世間萬物的主宰神明。幾千年以前,兩個不同地域的國家,對於神明,卻有著異常相似的信仰。

製作這樣一個棺槨,用上了黎巴嫩的木材,努比亞的黃金,阿富汗的青金石,兩河流域的瀝青,早在西元前600年,人類已經開始走出自己的家園,和外部世界相互交流合作。在我們眼睛所見到的色彩斑斕之下,它向我們傳達的東西,其實比美麗更多。

因此這件棺槨,也被作為展覽的序章。它代表了此次展覽的理念——通過文物,講述歷史。

展覽現場

在展覽中,我們看到的或許只是一塊連棱角都不太分明的石頭徽章,又或許是千年以前被當成垃圾丟掉的陶瓷碎片。

但當我們深入挖掘,就能夠瞭解它們背後,其實是祖先們曾經經歷過的一樁樁故事。他們如何從學會直立行走,到學會使用工具,創造工業文明;他們如何從不知道什麼叫審美,到發現美,甚至創造美。

人類祖先從遠古走來,一步一步,將自己的生活慢慢變得更好,而生命消逝後,他們依靠智慧創造的物品卻留存了上百萬年。那些他們不能開口講述的歷史,今天,這些文物來替他們講述。

展覽現場

這個展覽的優點是,一件件展品看過去,我們不僅可以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生活逐漸從簡單原始粗糙,走向複雜先進精緻,還能橫向地看到每一段歷史時期中,世界各國逐漸從封閉走向融合的進程。

當然,由於展覽視角是“以全球化的眼光來看人類的全部歷史”。因此咱們國家的文物,沒有平時以中國為核心的展覽地位那麼高。

不過我們也可以借這個機會,站在平視的角度,去看待中國在世界史中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

會使用工具,大腦就更靈光

約200萬年前,非洲的坦尚尼亞北部出現了技術工種。居住在奧杜威河谷的人類智商很高,發明了石制砍鑿器,因此他們又被稱為“能人”。

奧杜威石制砍鑿器

“能人”們經過研究,發現將石頭弄成不規則的形狀,利用鋒利的邊刃和石頭本身的重量,可以砍鑿開動物的骨骼,取出裡面骨髓作為食物。

這一行為使他們的大腦獲得了更高的營養,這樣就能夠進行更加複雜的思考。人類因為學會了使用石器,而變得更加聰明。

漫長的時間推進中,世界各地的原始人都逐漸學會使用各種工具。

澳洲土著居民的籃子

這個籃子已經2萬歲高齡了,創造它的是澳大利亞土著人民。當時,他們過著流動生活,因此要隨身帶好個人財產。纖維編織的籃子輕便耐用,可以掛在脖子上或頂在頭上,這樣雙手就能解放出來,還可以拎別的東西,搬家時就非常方便了。

籃子裡面會放各種私人物品,有時候也包括嬰兒的臍帶,據說是用來表示慶祝的,大概是慶倖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冰河時代野牛岩畫

十萬多年前就有人類進行繪畫和雕刻了。這個野牛岩畫,來自12000-16000年前,是冰河時代一位元畫家的作品。

圖不是很清楚,但展覽現場可以看到,石頭上的簡單線條,刻畫了野牛強壯的身體輪廓,說明畫家曾經仔細觀察過野牛,並將它記在大腦中,又通過畫筆忠實地記錄下來。

人類社會能夠向前發展,離不開這種創造力,其他動物沒有這樣的能力。

繩紋陶器

西元前12000年-西元前300年,日本人民處於石器時代後期。

他們用黏土製成陶器之後,為了美觀,把編好的繩子壓在陶器上,形成了不同樣式的繩紋,因此,這個時代也叫做“繩紋時代”。那時候人類已經開始對美有了需求。

擁有花紋的陶器可以用來盛放各種食物,曾經發現過的就有貝類、魚肉、堅果、蔬菜的殘留物,看來日本人民的食物相當豐富,而且營養搭配也好。

但是因為他們靠海,魚肉什麼的很充足,也不用靠農耕生存,所以他們的農業開始得也比較晚。

鳥形石杵

這件鳥形石杵非常具有設計感,它是用來搗碎食物的。

一萬年前,人類從遊牧狩獵變成農業定居。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的原始人,用手握住鳥形手柄,下面的石杵可以把生芋頭磨碎,之後再加工食用,避免食用生芋頭食物中毒。

擁有廚藝,使人類比動物更有生存競爭力。

石杵底部磨損得比較厲害,應該是經常被使用的。

那時的人類希望自己的生活器物既實用又美觀,他們生活得很認真,很有儀式感。

埃及化妝品調色板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古埃及墓葬中就發現了這個化妝品調色板。調色板的形狀,靈感大都來自于尼羅河穀的動物。

西元前8000年的人們用卵石在這個調色板上研磨化妝品顏料,讓自己變得更美。

玉琮

不僅古埃及事死如生,古代中國人也一樣,他們將玉琮放在墓葬中,認為玉石的神奇靈力可以保護屍體不腐爛。

這個玉琮外方內圓,可能和古代中國的“天圓地方說”有關,上面的浮雕花紋非常精美,說明當時的玉雕技術已經很成熟。

儘管如此,玉雕還是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材料,因此只有有權有勢的貴族統治者才能夠擁有。

城市興起,文明初現

一首《愛在西元前》讓我們記住了拗口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它位於中東兩河流域。西元前3000年,人們發現這裡土地肥沃,便不再逐水草而居,住下來開始農耕生活。

人口變多了之後,出現了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蘇美爾人成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第一批居民,建立了最初的文明。

很難想像,下麵這把優雅精緻的豎琴來自5000年前。

王后豎琴

黃揚木雕的琴身上,用來自阿富汗的天青石,伊朗或埃及的金箔,波斯灣的貝殼,還有美麗的紅寶石,鑲嵌組成了牛頭、獅子、獵豹,表現了蘇美爾神話中的英雄吉爾伽美什降服野牛和動物奏樂的故事。

其中牛頭非常形象,牛角、牛耳、眼神、鬍鬚刻畫得一絲不苟(牛角是現代修復品)。

這一切的美好都屬於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王朝的王后,這把豎琴是她的隨葬品,考古學家表示,一共有兩把豎琴,這是其中一把,另外還有十具女性遺骸,身份應該是王后侍女。這把豎琴旁邊有一位,她的手骨所放位置正是琴弦的部分。

早期文字板

這件黏土板上密密麻麻的就是象形文字了。記錄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西元前3000多年的時候,每個工人該分到多少啤酒。

象形文字的讀取順序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上面刻的瓶子代表“啤酒”,瓶子左下角有一個正在吃東西的工人,表示單詞“配給”,很生動形象。

深淺不一的筆鋒,是當時的人們用蘆葦筆將文字壓印在黏土板上形成的,文字板曬乾之後可以保存數千年,比竹子、紙張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大洪水”記錄板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過關於洪水的故事,我們有大禹治水,聖經故事中有諾亞方舟。

而下面這塊“大洪水”記錄板,講述了一個男人得知大洪水即將發生,受神的旨意建造了一艘船,把他的家人和其他“一切生靈”帶到船上,拯救了他們。

聽上去是不是像“諾亞方舟”的翻版,但是它比聖經早了400年。

康侯簋

終於見到一件中國的青銅器,這個康侯簋,又叫沬司徒迭簋,是1931年在河南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銅器,出土後被倒賣至海外,1977年由布魯克•休厄爾捐贈給大英博物館。

器底有銘文,證明周文王之子康叔封,是武王克殷後大分封時先封在康城,成王平定“三監之亂”後又徙封衛國的,康氏是以封國得姓的,這是重要的歷史見證。

半月形項圈

這件黃金半月形項圈,今天看完全不過時,甚至最近也流行這種復古的設計,但它來自4000多年前的英國。果然時尚是個圈,4000年一個輪回。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上圖的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活了91歲,有100多個兒女。

他軍事能力強大,在位時期遠征,戰無不勝。他也是個建築師,一生修建了很多神殿廟宇。他還時刻不忘把自己的形象雕刻在石頭上,希望靈魂能夠借助雕像永垂不朽。

這尊雕像完全體現了古埃及的藝術風格,幾何形狀線條硬朗刻板,顯示著王權的至高無上。

金幣與信仰,同樣重要

公園前700年-西元100年,城市越來越強大,王權爭奪也變得很激烈,統治者的經濟、軍事實力很重要,更需要借助宗教和信仰的力量來確保國家穩定。

克羅伊斯金幣

西方有句諺語叫做“像克羅伊斯一樣富有”,可見這位西元前550年的土豪形象是多麼深入人心。今天黃金成為硬通貨,都是源於克羅伊斯。

克羅伊斯是裡底亞最後一代國王,隨著貿易逐漸發展,他發現以物易物不再適用於陌生人之間的交易,因為不夠信任,所以他鑄造了世界上第一枚金幣。

獅子和公牛代表了足夠的重量和信用,也是他權利的象徵,從此金幣開始流通。

亞述浮雕板

這塊亞述浮雕板上面刻畫了士兵的形象,他們拿著弓箭盾牌,威武強壯,這表明兩河流域亞述文明的歷史發展,離不開戰爭和掠奪。

奧古斯都頭像

這位帥哥便是屋大維·奧古斯都了,他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

當時羅馬帝國橫跨歐洲、西亞、北非,富有而強大,奧古斯都認為應該向臣民顯示君主的權威,於是命人將他的官方雕像傳遍四面八方,走到哪兒都能看到,就像今天的宣傳畫。

雕像上的他五官深刻而立體,神情冷峻,讓老百姓時刻記得他是君主,是至高無上、不可冒犯的。

直到今天,這類官方雕像還保留下來250多座,全部都以年輕、英俊、權威的相似面貌出現。

阿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

古印度阿育王統治著孔雀王朝,希望百姓臣服于他,便大力宣揚佛教,讓臣民相信他是合法的君主。

阿瑪拉瓦蒂大佛塔就是由他開始建造的,後面很多統治者都曾繼續修建,是古印度最重要的佛教遺跡之一。

這件浮雕石板,描繪了保護佛塔的五頭蛇以及守護佛塔的獅子。

在儒家思想統治下的中國,禮樂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鎛是一套音樂編鎛的元件,很像編鐘,流行於中國東周時期。

=====================

展覽內容非常豐富,一篇寫完的話太長了,反正我打賭你也看不完,明天咱們接著說。

話說這些遠古的人類祖先,生活可以說是非常辛苦了。沒有人建房子給他們居住,沒有商場可以買衣服,沒有自行車汽車可以代步,也沒有手機可以叫外賣,不打獵就要餓肚子。

所以說,人要思考,要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現在不需要你研究鑽木取火,很多有智慧的人寫了書,告訴你怎麼能生活得更好,要是你再不看,是不是就說不過去了?

畫事薦書

《李燕聊齊白石》&《李燕聊李苦禪》,一套談話錄,讓你瞭解齊白石和李苦禪兩位民國大師的故事,有趣,有料,又好讀。

簽名版限量199套,含作者簽名+畫事君簽名+民國畫事標識。購書即包郵,七天內發貨(請勿催客服哦~)

《阿裡壁畫:托林寺白殿》。320頁,170多幅壁畫,內容非常豐富,粉絲福利,6.2折包郵出售。

友情提示

拍下直接支付,就不會產生找不到連結,重複拍下的情況了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齊白石貼條警告印泥賊,李苦禪揣七節鞭拉洋車丨畫事

一本冊頁賣了兩億,齊白石嚇醒後發了個朋友圈

四張畫兒,窺探藝術史裡宋元明清這一千年丨畫事

有個國寶幫收藏了孫悟空的金箍棒,說棒子不能

變大變小,是因為他不會咒語丨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

你終於名正言順地進入了國博,一個小時已經過去了。要不就凍僵了,要不就是想上廁所,先緩口氣,因為樓上的展覽還需要排隊買票。當我最終拿到這張小小的門票時,怎麼講,我的內心百感交集。

終於通關了!我們馬上來看展覽吧。

展廳裡面依舊人山人海。一進門,就能看到一件重磅展品——一樽埃及木乃伊棺槨。

佘盆梅海特內棺 約西元前600年 埃及

棺槨的主人叫做佘盆梅海特,是一位古埃及貴族女子。他們和中國古代貴族一樣,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會消亡,因此墓葬文化也強調視死如生。古埃及人不僅要在死後讓人將自己的屍體製作成為木乃伊,連棺槨都做得這麼精緻。

棺木上的五彩花紋並不是亂塗的,都有其特殊含義。

綠色的面龐,混合了女死者和古埃及神話人物奧西裡斯的面部特點。奧西裡斯是埃及的陰間之神,俗稱閻王。

下面有一排小人兒,表現的是陰司審判現場,佘盆梅海特的心臟正在被稱量,以確定她這一生是否善良正直。

棺木內部描繪的是天空女神努特。她是蒼穹的化身,是眾星辰和太陽神的母親。看上去很像我們的女媧娘娘對不對?她們都是世間萬物的主宰神明。幾千年以前,兩個不同地域的國家,對於神明,卻有著異常相似的信仰。

製作這樣一個棺槨,用上了黎巴嫩的木材,努比亞的黃金,阿富汗的青金石,兩河流域的瀝青,早在西元前600年,人類已經開始走出自己的家園,和外部世界相互交流合作。在我們眼睛所見到的色彩斑斕之下,它向我們傳達的東西,其實比美麗更多。

因此這件棺槨,也被作為展覽的序章。它代表了此次展覽的理念——通過文物,講述歷史。

展覽現場

在展覽中,我們看到的或許只是一塊連棱角都不太分明的石頭徽章,又或許是千年以前被當成垃圾丟掉的陶瓷碎片。

但當我們深入挖掘,就能夠瞭解它們背後,其實是祖先們曾經經歷過的一樁樁故事。他們如何從學會直立行走,到學會使用工具,創造工業文明;他們如何從不知道什麼叫審美,到發現美,甚至創造美。

人類祖先從遠古走來,一步一步,將自己的生活慢慢變得更好,而生命消逝後,他們依靠智慧創造的物品卻留存了上百萬年。那些他們不能開口講述的歷史,今天,這些文物來替他們講述。

展覽現場

這個展覽的優點是,一件件展品看過去,我們不僅可以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生活逐漸從簡單原始粗糙,走向複雜先進精緻,還能橫向地看到每一段歷史時期中,世界各國逐漸從封閉走向融合的進程。

當然,由於展覽視角是“以全球化的眼光來看人類的全部歷史”。因此咱們國家的文物,沒有平時以中國為核心的展覽地位那麼高。

不過我們也可以借這個機會,站在平視的角度,去看待中國在世界史中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

會使用工具,大腦就更靈光

約200萬年前,非洲的坦尚尼亞北部出現了技術工種。居住在奧杜威河谷的人類智商很高,發明了石制砍鑿器,因此他們又被稱為“能人”。

奧杜威石制砍鑿器

“能人”們經過研究,發現將石頭弄成不規則的形狀,利用鋒利的邊刃和石頭本身的重量,可以砍鑿開動物的骨骼,取出裡面骨髓作為食物。

這一行為使他們的大腦獲得了更高的營養,這樣就能夠進行更加複雜的思考。人類因為學會了使用石器,而變得更加聰明。

漫長的時間推進中,世界各地的原始人都逐漸學會使用各種工具。

澳洲土著居民的籃子

這個籃子已經2萬歲高齡了,創造它的是澳大利亞土著人民。當時,他們過著流動生活,因此要隨身帶好個人財產。纖維編織的籃子輕便耐用,可以掛在脖子上或頂在頭上,這樣雙手就能解放出來,還可以拎別的東西,搬家時就非常方便了。

籃子裡面會放各種私人物品,有時候也包括嬰兒的臍帶,據說是用來表示慶祝的,大概是慶倖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冰河時代野牛岩畫

十萬多年前就有人類進行繪畫和雕刻了。這個野牛岩畫,來自12000-16000年前,是冰河時代一位元畫家的作品。

圖不是很清楚,但展覽現場可以看到,石頭上的簡單線條,刻畫了野牛強壯的身體輪廓,說明畫家曾經仔細觀察過野牛,並將它記在大腦中,又通過畫筆忠實地記錄下來。

人類社會能夠向前發展,離不開這種創造力,其他動物沒有這樣的能力。

繩紋陶器

西元前12000年-西元前300年,日本人民處於石器時代後期。

他們用黏土製成陶器之後,為了美觀,把編好的繩子壓在陶器上,形成了不同樣式的繩紋,因此,這個時代也叫做“繩紋時代”。那時候人類已經開始對美有了需求。

擁有花紋的陶器可以用來盛放各種食物,曾經發現過的就有貝類、魚肉、堅果、蔬菜的殘留物,看來日本人民的食物相當豐富,而且營養搭配也好。

但是因為他們靠海,魚肉什麼的很充足,也不用靠農耕生存,所以他們的農業開始得也比較晚。

鳥形石杵

這件鳥形石杵非常具有設計感,它是用來搗碎食物的。

一萬年前,人類從遊牧狩獵變成農業定居。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的原始人,用手握住鳥形手柄,下面的石杵可以把生芋頭磨碎,之後再加工食用,避免食用生芋頭食物中毒。

擁有廚藝,使人類比動物更有生存競爭力。

石杵底部磨損得比較厲害,應該是經常被使用的。

那時的人類希望自己的生活器物既實用又美觀,他們生活得很認真,很有儀式感。

埃及化妝品調色板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古埃及墓葬中就發現了這個化妝品調色板。調色板的形狀,靈感大都來自于尼羅河穀的動物。

西元前8000年的人們用卵石在這個調色板上研磨化妝品顏料,讓自己變得更美。

玉琮

不僅古埃及事死如生,古代中國人也一樣,他們將玉琮放在墓葬中,認為玉石的神奇靈力可以保護屍體不腐爛。

這個玉琮外方內圓,可能和古代中國的“天圓地方說”有關,上面的浮雕花紋非常精美,說明當時的玉雕技術已經很成熟。

儘管如此,玉雕還是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材料,因此只有有權有勢的貴族統治者才能夠擁有。

城市興起,文明初現

一首《愛在西元前》讓我們記住了拗口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它位於中東兩河流域。西元前3000年,人們發現這裡土地肥沃,便不再逐水草而居,住下來開始農耕生活。

人口變多了之後,出現了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蘇美爾人成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第一批居民,建立了最初的文明。

很難想像,下麵這把優雅精緻的豎琴來自5000年前。

王后豎琴

黃揚木雕的琴身上,用來自阿富汗的天青石,伊朗或埃及的金箔,波斯灣的貝殼,還有美麗的紅寶石,鑲嵌組成了牛頭、獅子、獵豹,表現了蘇美爾神話中的英雄吉爾伽美什降服野牛和動物奏樂的故事。

其中牛頭非常形象,牛角、牛耳、眼神、鬍鬚刻畫得一絲不苟(牛角是現代修復品)。

這一切的美好都屬於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王朝的王后,這把豎琴是她的隨葬品,考古學家表示,一共有兩把豎琴,這是其中一把,另外還有十具女性遺骸,身份應該是王后侍女。這把豎琴旁邊有一位,她的手骨所放位置正是琴弦的部分。

早期文字板

這件黏土板上密密麻麻的就是象形文字了。記錄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西元前3000多年的時候,每個工人該分到多少啤酒。

象形文字的讀取順序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上面刻的瓶子代表“啤酒”,瓶子左下角有一個正在吃東西的工人,表示單詞“配給”,很生動形象。

深淺不一的筆鋒,是當時的人們用蘆葦筆將文字壓印在黏土板上形成的,文字板曬乾之後可以保存數千年,比竹子、紙張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大洪水”記錄板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過關於洪水的故事,我們有大禹治水,聖經故事中有諾亞方舟。

而下面這塊“大洪水”記錄板,講述了一個男人得知大洪水即將發生,受神的旨意建造了一艘船,把他的家人和其他“一切生靈”帶到船上,拯救了他們。

聽上去是不是像“諾亞方舟”的翻版,但是它比聖經早了400年。

康侯簋

終於見到一件中國的青銅器,這個康侯簋,又叫沬司徒迭簋,是1931年在河南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銅器,出土後被倒賣至海外,1977年由布魯克•休厄爾捐贈給大英博物館。

器底有銘文,證明周文王之子康叔封,是武王克殷後大分封時先封在康城,成王平定“三監之亂”後又徙封衛國的,康氏是以封國得姓的,這是重要的歷史見證。

半月形項圈

這件黃金半月形項圈,今天看完全不過時,甚至最近也流行這種復古的設計,但它來自4000多年前的英國。果然時尚是個圈,4000年一個輪回。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上圖的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活了91歲,有100多個兒女。

他軍事能力強大,在位時期遠征,戰無不勝。他也是個建築師,一生修建了很多神殿廟宇。他還時刻不忘把自己的形象雕刻在石頭上,希望靈魂能夠借助雕像永垂不朽。

這尊雕像完全體現了古埃及的藝術風格,幾何形狀線條硬朗刻板,顯示著王權的至高無上。

金幣與信仰,同樣重要

公園前700年-西元100年,城市越來越強大,王權爭奪也變得很激烈,統治者的經濟、軍事實力很重要,更需要借助宗教和信仰的力量來確保國家穩定。

克羅伊斯金幣

西方有句諺語叫做“像克羅伊斯一樣富有”,可見這位西元前550年的土豪形象是多麼深入人心。今天黃金成為硬通貨,都是源於克羅伊斯。

克羅伊斯是裡底亞最後一代國王,隨著貿易逐漸發展,他發現以物易物不再適用於陌生人之間的交易,因為不夠信任,所以他鑄造了世界上第一枚金幣。

獅子和公牛代表了足夠的重量和信用,也是他權利的象徵,從此金幣開始流通。

亞述浮雕板

這塊亞述浮雕板上面刻畫了士兵的形象,他們拿著弓箭盾牌,威武強壯,這表明兩河流域亞述文明的歷史發展,離不開戰爭和掠奪。

奧古斯都頭像

這位帥哥便是屋大維·奧古斯都了,他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

當時羅馬帝國橫跨歐洲、西亞、北非,富有而強大,奧古斯都認為應該向臣民顯示君主的權威,於是命人將他的官方雕像傳遍四面八方,走到哪兒都能看到,就像今天的宣傳畫。

雕像上的他五官深刻而立體,神情冷峻,讓老百姓時刻記得他是君主,是至高無上、不可冒犯的。

直到今天,這類官方雕像還保留下來250多座,全部都以年輕、英俊、權威的相似面貌出現。

阿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

古印度阿育王統治著孔雀王朝,希望百姓臣服于他,便大力宣揚佛教,讓臣民相信他是合法的君主。

阿瑪拉瓦蒂大佛塔就是由他開始建造的,後面很多統治者都曾繼續修建,是古印度最重要的佛教遺跡之一。

這件浮雕石板,描繪了保護佛塔的五頭蛇以及守護佛塔的獅子。

在儒家思想統治下的中國,禮樂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鎛是一套音樂編鎛的元件,很像編鐘,流行於中國東周時期。

=====================

展覽內容非常豐富,一篇寫完的話太長了,反正我打賭你也看不完,明天咱們接著說。

話說這些遠古的人類祖先,生活可以說是非常辛苦了。沒有人建房子給他們居住,沒有商場可以買衣服,沒有自行車汽車可以代步,也沒有手機可以叫外賣,不打獵就要餓肚子。

所以說,人要思考,要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現在不需要你研究鑽木取火,很多有智慧的人寫了書,告訴你怎麼能生活得更好,要是你再不看,是不是就說不過去了?

畫事薦書

《李燕聊齊白石》&《李燕聊李苦禪》,一套談話錄,讓你瞭解齊白石和李苦禪兩位民國大師的故事,有趣,有料,又好讀。

簽名版限量199套,含作者簽名+畫事君簽名+民國畫事標識。購書即包郵,七天內發貨(請勿催客服哦~)

《阿裡壁畫:托林寺白殿》。320頁,170多幅壁畫,內容非常豐富,粉絲福利,6.2折包郵出售。

友情提示

拍下直接支付,就不會產生找不到連結,重複拍下的情況了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齊白石貼條警告印泥賊,李苦禪揣七節鞭拉洋車丨畫事

一本冊頁賣了兩億,齊白石嚇醒後發了個朋友圈

四張畫兒,窺探藝術史裡宋元明清這一千年丨畫事

有個國寶幫收藏了孫悟空的金箍棒,說棒子不能

變大變小,是因為他不會咒語丨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