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鹽榆林新型低鈉鹽面世 助力減鹽不減鹹 企業在行動

本報訊 我國是一個高血壓大國,也是一個高鹽飲食國家。第五次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資料顯示,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攝入食鹽10.5克,高於中國營養學會每天6克食鹽推薦量的1.75倍。近年來,

我國居民因吃鹽過多而引發的各種慢性疾病呈急劇上升趨勢,令人堪憂。因此,減鹽不減鹹問題亟待解決。日前,中鹽榆林推出新型低鈉鹽產品,為減鹽增加了新路徑。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將全人群血壓控制在理想水準,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但目前我國的高血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根據調查,我國94%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準未得到有效控制,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與2002年相比呈上升趨勢,目前已達25.2%;2012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占總死亡人數的86.6%,其中與高鹽攝入相關的心腦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
占總死亡數的79.4%。

世界衛生組織稱,鈉元素水準過高攝入會面臨高血壓的風險,從而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係數。高鹽膳食是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之一,控制高血壓流行,減鹽是最具成本效益、可行且可負擔的一種公共衛生干預手段,這已然為世界各國所公認。通過降低人群鈉攝入量以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進而減少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已經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

實證表明,採取健康促進策略,推行綜合性減鹽措施,可以有效減少居民鈉攝入量並控制高血壓及其相關疾病發病水準。

由於我國居民的嗜鹽習慣是由烹飪習慣、口味的繼承性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特點所決定的,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因此推行可替代氯化鈉食鹽調味功能的低鈉鹽和代鹽產品是降低居民鈉攝入量的一個重要措施。但“減鹽不減鹹”、不變味是低鈉鹽的技術瓶頸。

我國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低鈉鹽是在氯化鈉中添加氯化鉀製成的,這種低鈉鹽的鹹度較低,難以達到減鹽的效果。為配合減鹽行動,針對消費者對低鈉鹽的需求,在食鹽中科學添加具有“鹹味”提升功能的動植物提取物,比如鹹味氨基酸等,既可降低鈉含量,又能達到減鹽和提升口感的目的。日前,中鹽榆林研發團隊成功推出了這類具有相關功能的低鈉鹽產品,
如目前市場上的果蔬氨基酸低鈉鹽。(建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