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腿抽筋兒就是缺鈣?這事兒遠比你想得更複雜!

《子琳為您讀健康》第235期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學民

編者按

“腿疼是個普遍的現象可能你我都有過,尤其老年人腿疼的現象更是常見。腿疼了你會怎麼辦?覺著上了歲數“零件兒”有點問題是正常的?如果你還在這樣想那你就錯了。

醫生告訴我,除了劇烈運動後因乳酸堆積導致的腿疼,剩下的腿疼都需要請醫生查明真相。因為腿疼背後的原因複雜多樣,同樣是腿疼,路人甲、路人乙的原因就可能千差萬別,不是醫生很難把這事兒斷清楚。”

腿抽筋兒那麼久,原來這才是真相

2016年夏天,張學民醫生的門診來了一位60多歲男性患者老李。老李告訴大夫最近這三個月每到深夜他這兩條腿就會輪番抽筋兒,剛開始沒太當回事兒,以為就是缺鈣去藥店買了點兒鈣片吃。

可到後來腿抽筋兒的情況不僅沒好反而還更嚴重了,經常在半夜被腿抽筋兒疼醒。腿抽筋兒很多人都是在夜間發生,

估計很多人都會和老李想的一樣這是缺鈣了,可是您的答案是否經得起推敲呢?

賀歲劇《大腕》海報

賀歲劇《大腕》中有句經典臺詞:“我們中國人已經集體補過鈣了”。的確,這些年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大家都認為中國人缺鈣,於是各種補充鈣質的補品應運而生,

所以許多人已經補過鈣了。

如果說腿抽筋兒真是缺鈣造成,那麼為何不是全身肌肉都抽筋兒,偏偏只有兩條腿抽筋呢?所以很明顯,夜裡總是腿抽筋兒這個事另有隱情!

夜間腿抽筋兒別再亂補鈣,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張學民醫生告訴我,夜間腿抽筋兒甚至常常被疼醒,這很有可能是一種叫做夜間痙攣痛的病。這病我還真是頭一次聽說,這又是個什麼“鬼”?

夜間痙攣痛主要發生在腿、足或大腿肌肉,約73%的患者發生在夜間,20%的患者白天夜裡都會發作,還有7%的患者只在白天發作。每次平均發作時間為9分鐘,大腿的症狀持續時間最長。40%的患者一周發作超過三次,6%的患者每天發作。

這種疾病各個年齡段都會得,兒童總體發病率為7.3%,從8歲就開始發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會增加,60歲以上大概1/3的人都有類似的發作。懷孕婦女33%-50%有下肢痙攣,

並隨著孕程而加重。

夜間痙攣痛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醫學界並沒搞清,大概是因為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異常自發放電導致異常的運動神經末梢興奮,進而使相應受支配的肌肉收縮引起這種夜間痙攣痛。

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為下肢靜脈出現了靜脈曲張、深靜脈瓣膜返流這樣的問題導致的。從腿抽筋兒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腿疼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

得了夜間痙攣痛能治好嗎?

因為大多數夜間痙攣痛是由於下肢靜脈出現了問題,所以通常到了血管外科醫生都會按照靜脈曲張進行治療,吃治療靜脈曲張的藥物或者穿彈力襪。對於少部分不明原因的夜間痙攣痛,國外的文獻指出可以用“奎寧”進行治療,請您到醫院遵醫囑進行治療。

腿疼還有哪些原因?你知道該看哪個科嗎?

這些情況請看骨科:

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從腰椎發出後,沿臀部和大腿外側向下走行,當它受壓或其他原因受到刺激的時候引起的疼痛或不適主要表現分佈在從臀部、大腿外側到小腿外側的範圍,該處沒有重要的血管,所以該區域的症狀一般需要看骨科。

這些情況請看皮膚科: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當發生在腰際的時候俗稱纏腰龍。偶爾也會發生在下肢。引起沿著神經分佈走行的劇烈疼痛,甚至觸碰皮膚都感覺燒灼樣劇痛,這叫痛覺過敏。

而表面沒有紅腫,發熱,醫生檢查可能也沒有什麼特殊發現,只有當皰疹出現時才得以確診,有經驗的醫生,可能在水泡出現前就考慮到這個診斷。這種病症要看皮膚科和疼痛科。

這些情況需要看風濕免疫科:

痛風、類風濕關節炎:關節附近的疼痛,尤其和運動相關的疼痛一般要看骨科,或骨關節科,但有些踝關節的紅腫疼痛,或足趾小關節的紅腫疼痛,要查血液中尿酸含量,如果升高可能屬於痛風,也有些可能是類風濕的一種表現,需要看風濕免疫科。

這些情況需要看血管外科:

丹毒:有些下肢疼痛伴有明顯的大片紅腫、用手指按壓,紅腫可以褪色,局部發熱伴明顯觸痛,這種往往是有炎症的表現,臨床上叫網狀淋巴管炎,又名丹毒,這是一種外科感染,可以看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

間歇性跛行:下肢疼痛有的跟下肢活動有關,當行走一定距離後出現疼痛不適,最終患者被迫停下才能好轉,這樣的疼痛叫間歇性跛行。此種疼痛可見於動脈病變、靜脈病變或腰椎管狹窄患者。動脈和靜脈性跛行需要找血管外科看,椎管狹窄找脊柱外科或骨科看。

靜息痛:有一些下肢疼痛與運動無關,患者臥床休息時疼痛明顯,臨床上稱為靜息痛。往往和嚴重的下肢缺血有關。由於組織供血差,患者往往在臥床時需要將下肢垂到床下,或無法臥床休息必須端坐。止痛藥對這種缺血性的疼痛效果也不好。一些人還伴有下肢的壞死。這類患者肯定是要找血管外科醫生看了。

進而使相應受支配的肌肉收縮引起這種夜間痙攣痛。

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為下肢靜脈出現了靜脈曲張、深靜脈瓣膜返流這樣的問題導致的。從腿抽筋兒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腿疼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

得了夜間痙攣痛能治好嗎?

因為大多數夜間痙攣痛是由於下肢靜脈出現了問題,所以通常到了血管外科醫生都會按照靜脈曲張進行治療,吃治療靜脈曲張的藥物或者穿彈力襪。對於少部分不明原因的夜間痙攣痛,國外的文獻指出可以用“奎寧”進行治療,請您到醫院遵醫囑進行治療。

腿疼還有哪些原因?你知道該看哪個科嗎?

這些情況請看骨科:

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從腰椎發出後,沿臀部和大腿外側向下走行,當它受壓或其他原因受到刺激的時候引起的疼痛或不適主要表現分佈在從臀部、大腿外側到小腿外側的範圍,該處沒有重要的血管,所以該區域的症狀一般需要看骨科。

這些情況請看皮膚科: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當發生在腰際的時候俗稱纏腰龍。偶爾也會發生在下肢。引起沿著神經分佈走行的劇烈疼痛,甚至觸碰皮膚都感覺燒灼樣劇痛,這叫痛覺過敏。

而表面沒有紅腫,發熱,醫生檢查可能也沒有什麼特殊發現,只有當皰疹出現時才得以確診,有經驗的醫生,可能在水泡出現前就考慮到這個診斷。這種病症要看皮膚科和疼痛科。

這些情況需要看風濕免疫科:

痛風、類風濕關節炎:關節附近的疼痛,尤其和運動相關的疼痛一般要看骨科,或骨關節科,但有些踝關節的紅腫疼痛,或足趾小關節的紅腫疼痛,要查血液中尿酸含量,如果升高可能屬於痛風,也有些可能是類風濕的一種表現,需要看風濕免疫科。

這些情況需要看血管外科:

丹毒:有些下肢疼痛伴有明顯的大片紅腫、用手指按壓,紅腫可以褪色,局部發熱伴明顯觸痛,這種往往是有炎症的表現,臨床上叫網狀淋巴管炎,又名丹毒,這是一種外科感染,可以看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

間歇性跛行:下肢疼痛有的跟下肢活動有關,當行走一定距離後出現疼痛不適,最終患者被迫停下才能好轉,這樣的疼痛叫間歇性跛行。此種疼痛可見於動脈病變、靜脈病變或腰椎管狹窄患者。動脈和靜脈性跛行需要找血管外科看,椎管狹窄找脊柱外科或骨科看。

靜息痛:有一些下肢疼痛與運動無關,患者臥床休息時疼痛明顯,臨床上稱為靜息痛。往往和嚴重的下肢缺血有關。由於組織供血差,患者往往在臥床時需要將下肢垂到床下,或無法臥床休息必須端坐。止痛藥對這種缺血性的疼痛效果也不好。一些人還伴有下肢的壞死。這類患者肯定是要找血管外科醫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