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型民族舞劇《森吉德瑪》閃耀上海

2017年4月22、23日,大型民族舞劇《森吉德瑪》登陸上海大寧劇院,

持續兩天的三場演出,場場坐無虛席,吸引了2000多熱情的上海市民,包括上海戲劇學院、華中師大、上海紐約大學等專業院校師生也前來觀看。觀眾既驚歎于傳統蒙古族歌舞的十足韻味,又感動于森吉德瑪與布日古德的淒美愛情。

大型民族舞劇《森吉德瑪》是鄂爾多斯文藝舞臺上的精品力作之一,

由鄂爾多斯本土文藝工作者創作,取材於鄂爾多斯民間故事,以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音樂為基調,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鄂爾多斯歌舞團排演。為了讓經典作品經久流傳,2015年鄂爾多斯民族歌舞劇院對該劇進行修改,並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交流推廣資助。該劇曾在中國文化部第三屆文華獎評選中獲文華新劇碼獎,此後進行了全國範圍內的巡迴演出。

此次在上海大寧劇院的演出,是“鄂爾多斯文化神州行”上海活動周藝版塊演版塊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森吉德瑪》2017年全國巡演的首站。在上海的演出現場,《森吉德瑪》作為鄂爾多斯本土大型舞劇,向廣大上海市民展示了蒙古族文化魅力,

贏得了觀眾的口碑和好感。

《森吉德瑪》是鄂爾多斯歌海中一顆燦爛的明珠,所展現的藝術魅力和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團隊將歌曲與鄂爾多斯草原的一個古老而又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相結合,既有淒美的愛情故事,

又有膾炙人口的歌舞表演,既生動形象,又富有內涵。森吉德瑪被譽為“中國的茱麗葉,草原的祝英台”。經過多年的耳濡目染,森吉德瑪的形象已成為蒙古族人民特別是鄂爾多斯人民心目中美的化身。

《森吉德瑪》不僅僅是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也體現了蒙古族文化的性格。

《森吉德瑪》既傳承與發揚了蒙古族的優秀文化,其故事背景又是鼓舞和激勵人們戰勝困難的利器,此次《森吉德瑪》在上海的演出也是對外展示這種文化的視窗。

據悉“鄂爾多斯文化神州行”上海活動周藝術展演版塊還包括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烏蘭牧騎的“心中的草原”、烏審旗馬頭琴交響樂團的“北疆雄風”的四場精彩演出於4月24、25日上海市大寧劇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