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股市分析:再談鋰電股:鋰價絕不止當前的價格

最近對兩個鋰資源股的爭議較大 贛鋒鋰業(SZ002460) 天齊鋰業(SZ002466) ,其實嚴格算還有ALB和SQM,這也都是百億規模的公司,相比之下中國這兩家還不算大。再搭上點小市值的什麼雅化集團,我一併來點評一下。

首先先說觀點,我認為鋰資源的價格遠遠不止目前這個價格,這是由車和礦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此外,技術路線的變更和生產規模對此的影響也很大。

關於車,我開始也是持一般人的觀點,雖然自己持有特斯拉好幾年了,但仍然認為大部分電動車都是騙補的垃圾,一旦補貼退出必然會出現滑坡,進而出現今年一季度的情況。因此這使我錯失了一季度加倉鋰電池概念股的機會。

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對行業不夠深入的瞭解造成的。

首先從Model 3 開始,特斯拉就開始逐漸走向不依賴補貼的路線。按照加州減排法案,特斯拉也只有前20萬輛車能享受補貼,之後也就沒有補貼了。因此特斯拉必須想辦法切實的降低成本,而非依賴政府補貼。而35000的價格(不含補貼)已經接近美國普通人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了。再談中國,公車的補貼本來就是應該的,

因為公車本身也是補貼的,這個補貼只要不是騙補,應該沒有問題。問題是乘用車對補貼的依賴程度較大,我看了一下之前的一些電動車,包括北汽、江淮和比亞迪,做工粗糙,性能低劣,基本屬於油車殼子裝電池的垃圾,如果不是為了車牌是沒有人會去買的。

但是從這屆上海車展來看,無論中外都已經有很認真開發電動車的廠商開始進入這個市場了,包括傳統車企和新興的互聯網造車公司。

電動車逐漸擺脫低劣品質是馬上可以看見的事,至於價格可以慢慢來,補貼逐漸減少,畢竟總是有人願意接受價格較高的車。現在特斯拉已經很容易看見,昨天我開車等紅燈看見周圍三輛電動(一輛特斯拉,一輛E6,一輛EV260),加上電動物流車的應用,電動車的銷量還是可以保證的。

另外一點,電池的降價本身也會逐漸減少補貼的依賴程度,而電池的各項成本,

除了正極材料之外都有了大幅度的降價。未來隨著產能的擴大,逐步退出補貼後電動車也能做到類似油車的成本,加上省油的好處,此項需求會持續增長。

和一般券商研究的觀點不同,現在在參考了特斯拉和其他電池廠的擴產計畫後,我發現其實電動車的的增速要顯著高於預期。很多人還把2017年底的電池總量設想在50GW左右,其實完全很可能達到100甚至更高。

作為一個爆發性的,剛越過門檻的產業,放量往往會連續超出預期的。特別是三元的滲透率可以說會非常快,超過很多人的想像。

根據特斯拉超級工廠的未來規劃,2018 年產量將達到 50Gwh,2020 年產量達到 150Gwh,其中三分之二用於汽車用動力電池,其餘用於儲能。對應 2018 年氫氧化鋰需求量 3.94萬噸(其中動力電池氫氧化鋰需求量 2.95 萬噸), 對應 2018 年氫氧化鋰需求量 11.82 萬噸(其中動力電池氫氧化鋰需求量 8.86 萬噸)。 這還僅僅是特斯拉的需求量,如果考慮到特斯拉在中國建廠,以及中國CATL等廠家的大幅度擴產,很可能全球動力電池產量在2018年會達到200GW,加上儲能、消費電子和其他的需求,全球對氫氧化鋰的需求量很可能超過10萬噸,碳酸鋰的需求量超過20萬噸。

有人說那氫氧化鋰這麼貴,這電池怎麼能便宜下來呢? 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點。

按照鋰電池的成本構成,材料只有不到一半,而其中正極(還包含其他金屬成分)也才18%,按照20%算,正極一共占電池組的成本也就10%。而電池的大量生產可以降低研發費用和廠房等固定成本,而電池組組裝成本可以通過機械化和機器人降低(現在特斯拉正在研究自動焊接),這裡面成本降低空間巨大。

而對於電池材料成本而言,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科技含量低的負極、電解液會最先大跌暴跌,(6F已經暴跌),其他什麼銅箔、外殼都是技術含量奇低的垃圾,在中國極其強大的製造能力面前很快就會變成塑膠飯盒一樣的東西。隔膜可能稍微好一點,但絕對撐不過今年就會暴跌。如果鋰電池中80%非正極成本下降一半,等於材料成本降低了40%,電池組整體成本降低了15%左右。這完全可以消化正極中鋰化物的成本上升。

這就類似於2006-2007年有色金屬暴漲,但是問題並不大,因為有色金屬占它用途的價值的比例實在太小了(比如銅的價值占所製造電器的價值比例很低),而更重要的是研發、技術等投入。相比之下石油價格就很麻煩了,因為汽油機無法再提高效率,整個社會成本就會上升。而在中國05-09年大建設的過程中,最終的建設成果是一座座城市,無數汽車,空調,冰箱,這其中消耗的有色金屬的價值只占其中很小比例,完全可以在發展中消化的。而現在雖然金屬價格下來了,但這些行業也風光不再。

關於鋰礦

關於鋰礦首先需要從最基礎的物理化學開始。這裡的一些觀點可能具有一定顛覆性:鋰可能和我們之前炒過的金銀銅鐵完全不一樣。而這是由它的化學性質決定的。

鋰是I族金屬,在H下面兩格,是最輕的金屬元素,也是恒星早期的產物,屬於鹼金屬,化學性質極其活潑。這個屬性就和我們之前炒股炒的任何有色金屬完全不同。Li 在自然界沒有單質存在,在溶液中以離子態存在,這是其他重金屬元素不具備的性質。普通的重金屬元素的提取是一個冶煉過程,過程是粗暴簡單的,而鋰是一個化學提取過程,等同於提取Na Ca Mg 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誰炒過呢?

而碳酸鋰、氫氧化鋰作為應用產物,等同於銅在電器設備中的作用,而銅在高位時也要七八萬一噸,而鋰鹽也就十幾萬塊錢,兩者在開採難度、資源儲量等方面完全不同。而作為電池級的材料,還需要嚴格除去雜質,但和普通的電解銅等辦法除雜相比,理鹽除雜難度較大,成本很高。因此作為一種產能高度集中、分離難度大,純度要求高的小金屬,完全有可能出現嚴重的供求失衡,進而造成猛漲。

很多人說鋰從5-6萬漲到了現在的12-15萬,已經漲了三倍, 但就算是銅這樣的大品種,在中國崛起這波大潮中也從2000美元漲到7000多美元,後來又在通脹行情中推升到接近一萬美元。再看歷史,石油是從1美元漲上來的,這還都是超級大品種,怎麼能隨便言頂呢? 對於石油而言,石油以前不是資源,後來在全球工業化,特別是中國工業化的超級歷史機遇中登頂140美元。

鋰是一種邊緣化的小金屬,從來就不是什麼大品種,也沒什麼人關注,以前消費鋰電池的用量很少,主要的用途都是些不值錢的行業,比如說合金、陶瓷什麼的。這個行業完全沒有承擔起全球主要能量載體的準備。但如同汽車發明前石油不是能源,電動汽車普及前鋰也不是儲能資源。在短期內,小小的鋰行業註定無法承載全球汽車電動化大潮的衝擊,完全可能走出超級牛市。並且和汽油不同,鋰金屬占電動汽車成本比例較小,完全可能實現全球電動車用戶分攤成本,在上漲中引入更多資本擴大產能,最終實現大量、廉價的生產。

接下來我要說說鹽湖的問題。 鹽湖提鋰至少在中國是短期內很難起效,長期有望成為主要來源。首先是說,如果鹽湖能提,海水也能提,全球海水裡的鋰可供全世界儲能都用不完,完全可以實現全球用風光發電+儲能系統的未來。但是從溶液中提取離子是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有人說用太陽蒸發法,但是從鹵水中分離離子一樣違反熱二率(屬於減少熵的行為)。更不要說要去除的雜質離子是同樣屬於I\II族金屬的Mg 和 Ca 等,而電池級鋰鹽對純度要求又很高,去除Mg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或者浪費很長時間。南美鹽湖條件好,因為含鎂量少,但是中國的鹽湖則不然,要完全去除高鎂溶液中的鎂,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兩種性質非常類似的離子要分離很難,這是基礎理論的限制)

更不要說中國的鹽湖都在高原或綠綠地區,社會不和諧,而且缺少交通和能源,短期內鹽湖法放量很困難。(長期看鋰的高利潤會促使這些地方建設基礎設施,並開發出合適的提純方法,客觀上開發了當地經濟) 所以這都導致短時間內鋰鹽的供給受到限制。相比之下,礦石法就具有一定優勢。鋰輝石是一種結晶水合物,其中雜質基本都是惰性的或很容易除去,沒有Mg離子的干擾,相對來說提純容易。當然,長期看我們應該有辦法從海水中分離,不過那時候應該不缺能源了。

總結:

總結一下觀點那就是

1,新能源汽車的放量中期取決於成本 下降和技術的進步,不再完全依賴補貼。新能源汽車馬上就要進入爆發期,不再是依賴補貼的垃圾。

2,全球鋰鹽供給嚴重不足,鋰產業在面對一個全新電動車世界時完全沒有準備,類似於第一次石油危機那樣,價格是不可預測的

3,儘管如此,電池中其他不值錢的部件在中國人極其強大的生產力面前會迅速貶值,因此一樣沒有投資價值

4,長期看鋰鹽會恢復供求平衡,短期看電動車其他成本的下降可能消化正極材料的上漲。(作者:Velaciela)

這還僅僅是特斯拉的需求量,如果考慮到特斯拉在中國建廠,以及中國CATL等廠家的大幅度擴產,很可能全球動力電池產量在2018年會達到200GW,加上儲能、消費電子和其他的需求,全球對氫氧化鋰的需求量很可能超過10萬噸,碳酸鋰的需求量超過20萬噸。

有人說那氫氧化鋰這麼貴,這電池怎麼能便宜下來呢? 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點。

按照鋰電池的成本構成,材料只有不到一半,而其中正極(還包含其他金屬成分)也才18%,按照20%算,正極一共占電池組的成本也就10%。而電池的大量生產可以降低研發費用和廠房等固定成本,而電池組組裝成本可以通過機械化和機器人降低(現在特斯拉正在研究自動焊接),這裡面成本降低空間巨大。

而對於電池材料成本而言,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科技含量低的負極、電解液會最先大跌暴跌,(6F已經暴跌),其他什麼銅箔、外殼都是技術含量奇低的垃圾,在中國極其強大的製造能力面前很快就會變成塑膠飯盒一樣的東西。隔膜可能稍微好一點,但絕對撐不過今年就會暴跌。如果鋰電池中80%非正極成本下降一半,等於材料成本降低了40%,電池組整體成本降低了15%左右。這完全可以消化正極中鋰化物的成本上升。

這就類似於2006-2007年有色金屬暴漲,但是問題並不大,因為有色金屬占它用途的價值的比例實在太小了(比如銅的價值占所製造電器的價值比例很低),而更重要的是研發、技術等投入。相比之下石油價格就很麻煩了,因為汽油機無法再提高效率,整個社會成本就會上升。而在中國05-09年大建設的過程中,最終的建設成果是一座座城市,無數汽車,空調,冰箱,這其中消耗的有色金屬的價值只占其中很小比例,完全可以在發展中消化的。而現在雖然金屬價格下來了,但這些行業也風光不再。

關於鋰礦

關於鋰礦首先需要從最基礎的物理化學開始。這裡的一些觀點可能具有一定顛覆性:鋰可能和我們之前炒過的金銀銅鐵完全不一樣。而這是由它的化學性質決定的。

鋰是I族金屬,在H下面兩格,是最輕的金屬元素,也是恒星早期的產物,屬於鹼金屬,化學性質極其活潑。這個屬性就和我們之前炒股炒的任何有色金屬完全不同。Li 在自然界沒有單質存在,在溶液中以離子態存在,這是其他重金屬元素不具備的性質。普通的重金屬元素的提取是一個冶煉過程,過程是粗暴簡單的,而鋰是一個化學提取過程,等同於提取Na Ca Mg 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誰炒過呢?

而碳酸鋰、氫氧化鋰作為應用產物,等同於銅在電器設備中的作用,而銅在高位時也要七八萬一噸,而鋰鹽也就十幾萬塊錢,兩者在開採難度、資源儲量等方面完全不同。而作為電池級的材料,還需要嚴格除去雜質,但和普通的電解銅等辦法除雜相比,理鹽除雜難度較大,成本很高。因此作為一種產能高度集中、分離難度大,純度要求高的小金屬,完全有可能出現嚴重的供求失衡,進而造成猛漲。

很多人說鋰從5-6萬漲到了現在的12-15萬,已經漲了三倍, 但就算是銅這樣的大品種,在中國崛起這波大潮中也從2000美元漲到7000多美元,後來又在通脹行情中推升到接近一萬美元。再看歷史,石油是從1美元漲上來的,這還都是超級大品種,怎麼能隨便言頂呢? 對於石油而言,石油以前不是資源,後來在全球工業化,特別是中國工業化的超級歷史機遇中登頂140美元。

鋰是一種邊緣化的小金屬,從來就不是什麼大品種,也沒什麼人關注,以前消費鋰電池的用量很少,主要的用途都是些不值錢的行業,比如說合金、陶瓷什麼的。這個行業完全沒有承擔起全球主要能量載體的準備。但如同汽車發明前石油不是能源,電動汽車普及前鋰也不是儲能資源。在短期內,小小的鋰行業註定無法承載全球汽車電動化大潮的衝擊,完全可能走出超級牛市。並且和汽油不同,鋰金屬占電動汽車成本比例較小,完全可能實現全球電動車用戶分攤成本,在上漲中引入更多資本擴大產能,最終實現大量、廉價的生產。

接下來我要說說鹽湖的問題。 鹽湖提鋰至少在中國是短期內很難起效,長期有望成為主要來源。首先是說,如果鹽湖能提,海水也能提,全球海水裡的鋰可供全世界儲能都用不完,完全可以實現全球用風光發電+儲能系統的未來。但是從溶液中提取離子是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有人說用太陽蒸發法,但是從鹵水中分離離子一樣違反熱二率(屬於減少熵的行為)。更不要說要去除的雜質離子是同樣屬於I\II族金屬的Mg 和 Ca 等,而電池級鋰鹽對純度要求又很高,去除Mg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或者浪費很長時間。南美鹽湖條件好,因為含鎂量少,但是中國的鹽湖則不然,要完全去除高鎂溶液中的鎂,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兩種性質非常類似的離子要分離很難,這是基礎理論的限制)

更不要說中國的鹽湖都在高原或綠綠地區,社會不和諧,而且缺少交通和能源,短期內鹽湖法放量很困難。(長期看鋰的高利潤會促使這些地方建設基礎設施,並開發出合適的提純方法,客觀上開發了當地經濟) 所以這都導致短時間內鋰鹽的供給受到限制。相比之下,礦石法就具有一定優勢。鋰輝石是一種結晶水合物,其中雜質基本都是惰性的或很容易除去,沒有Mg離子的干擾,相對來說提純容易。當然,長期看我們應該有辦法從海水中分離,不過那時候應該不缺能源了。

總結:

總結一下觀點那就是

1,新能源汽車的放量中期取決於成本 下降和技術的進步,不再完全依賴補貼。新能源汽車馬上就要進入爆發期,不再是依賴補貼的垃圾。

2,全球鋰鹽供給嚴重不足,鋰產業在面對一個全新電動車世界時完全沒有準備,類似於第一次石油危機那樣,價格是不可預測的

3,儘管如此,電池中其他不值錢的部件在中國人極其強大的生產力面前會迅速貶值,因此一樣沒有投資價值

4,長期看鋰鹽會恢復供求平衡,短期看電動車其他成本的下降可能消化正極材料的上漲。(作者:Velaci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