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說:二戰時日本挨兩個原子彈 都是翻譯惹的禍 你信嗎?

眾所周知,由德國和日本發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善良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刻的災難,至今依舊有好多人不願意提及那段令人痛苦悲傷地記憶。因為人們的本性善良,

所以人們選擇以史為鑒,和平共處。對這些罪行累累的始作俑者選擇原諒,但是同樣是二戰的戰爭罪人,二戰後的日本和德國卻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標杆。尤其是日本,最近一向以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自詡的日本右翼勢力大有抬頭之勢,對周邊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不斷進行各種小動作,妄圖顛覆歷史。難道日本真的以為二戰之中打敗自己的是美國的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盟軍總司令下大了向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決定,於是,由美國B-29轟炸機群分別在日本的長崎和廣島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造成了日本多大數十萬人喪生,同時美國也成為了地球上第一個和唯一一個將原子彈作用於實戰中的國家。

關於當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局勢已經明顯向同盟國傾斜,日本投降只是時間問題,為什麼美國選擇在這個時候,使用原子彈?這是世界各國史學界至今仍在討論的重要課題。

當時美國政府給出的解釋是:同盟國在1945年7月26日提出的由中、美、英聯合起草的《波茨坦公告》,該公告曾一度敦促日本立即放下武器,投降並適當給于一些優惠性的承諾;但是日本政府在1945年7月28由時任首相鈴木貫太郎發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

日本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當時的鈴木貫太郎聲明原文是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並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鬥。”

從這段譯文中,

可以看出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明確地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決心要與盟軍決一死戰。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之後,美國於8月6日向廣島投下原子彈,令10萬人喪生。8月9日,美軍再以原子彈轟擊長崎市。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回憶此事時表示,如果日本不拒絕《波茨坦公告》,美國就不會向日本投擲原子彈。而根據戰後文獻和裕仁天皇及鈴木首相的發言,日本當時的確沒有拒絕《波茨坦公告》,
只是暫時不予置評,等待蘇聯的回復。

究竟是當時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一語誤國,將不評論此事說成了明確拒絕。才導致美國人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讓日本人民飽受了如此大的苦難?還是另有原因?於是小編找到了當時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發言的日語原稿,卻驚奇的發現,這段日語原稿和日本當時的官方同盟通訊社的英文版本有著很大的不同。當時日本同盟通訊社將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的“不回應”翻譯成了“完全忽略”,更搞笑的是美國路透社和美聯社更是將這個“完全忽略”給翻譯成“拒絕”。就這樣,日本就在陰差陽錯之間被美國的原子彈給親了兩下,只不過這兩下的代價有點大而已!

看來,日本人一向以嚴謹著稱的說法並不是完全正確。二戰後很多日本人也埋怨時任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作為一個政客說話含糊不清導致國民遭此大難,差點讓日本亡國滅種實在是不應該,但是,說活模棱兩可一向是作為政客的慣例,不光是以前,即使是現在政客說話,也都一樣。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僅僅是將日本被原子彈轟炸歸結于翻譯的錯誤,也是不正確的,也有為二戰翻案的嫌疑。二戰時的日本罪行累累,罄竹難書。兩顆原子彈已經是對他們莫大的恩賜了,因為多行不義必自斃,即使沒有原子彈日本也終將被打敗!

戰爭的終結(轟炸日本)/直擊二戰 ¥20.56 購買

卻驚奇的發現,這段日語原稿和日本當時的官方同盟通訊社的英文版本有著很大的不同。當時日本同盟通訊社將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的“不回應”翻譯成了“完全忽略”,更搞笑的是美國路透社和美聯社更是將這個“完全忽略”給翻譯成“拒絕”。就這樣,日本就在陰差陽錯之間被美國的原子彈給親了兩下,只不過這兩下的代價有點大而已!

看來,日本人一向以嚴謹著稱的說法並不是完全正確。二戰後很多日本人也埋怨時任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作為一個政客說話含糊不清導致國民遭此大難,差點讓日本亡國滅種實在是不應該,但是,說活模棱兩可一向是作為政客的慣例,不光是以前,即使是現在政客說話,也都一樣。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僅僅是將日本被原子彈轟炸歸結于翻譯的錯誤,也是不正確的,也有為二戰翻案的嫌疑。二戰時的日本罪行累累,罄竹難書。兩顆原子彈已經是對他們莫大的恩賜了,因為多行不義必自斃,即使沒有原子彈日本也終將被打敗!

戰爭的終結(轟炸日本)/直擊二戰 ¥20.56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