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寶貝產自東北,二戰時日本找尋很多年,但最終還是被國人找到

要說到歷史上和中國淵源最深的一個國家,肯定是日本了。日本在漢朝時就成為了中國的附屬國,而到了唐朝的時候,武則天又賜予日本國名。可以說一直到清朝前期,我國的實力都強於日本。

但是到了清朝中後期,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變,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成為了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中國由於長時間的閉關鎖國導致國力迅速衰退。

日本國力強盛後,發現國內這個小地方已經滿足不了發展的需求,所以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日本一開始將目光鎖定在了朝鮮,後來又把目光鎖定在了中國。日本先是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不僅拿到了戰爭賠款,還取得了土地。日本在戰勝沙俄以後,就成為了東北鐵路的控制人,並且隨著鐵路繼續擴張。隨後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而後來中日戰場也成為了二戰時的亞太戰場。

日本在1931年侵華,隨後就佔領了東北地區。日本在當時佔領東北以後,

就急於做一件事情,就是找石油,因為石油在戰爭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資源。當時畢業于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石油地質專業高材生新帶國太郎早在1928年就去了牡丹江進行了考察,但是並沒有發現什麼,日本在東北花了14年來找尋石油,不但什麼都沒有找到,還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長春偽滿洲國皇宮

可笑的是,就在日本勘探旁邊的地方,就發現了大慶油田,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當時技術不夠,大慶油田的深度是1300米,而當時日本的勘探深度只能到達800米。

日本在長時間找尋不到石油以後,只能相信了美國一個說法,就是東北極度的缺乏石油,當然了美國這樣說的目的只是控制日本。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通過不斷地努力發現了大慶油田,

不知道日本聽到了這個消息後會不會後悔死。

日本當時出了想開採石油以外,還對一樣東西非常重視,就是鈾礦,這也是一種礦產,而且當時日本還在遼寧海城一帶發現了一點鈾礦,這也讓日本人十分激動,但好在日本並沒有發現大規模的鈾礦,

因為這個鈾礦是用來做原子彈用的,但好在當時海城出產的鈾礦太少,加上技術還有一些不成熟,最後只造出了米粒般大小的六氟化鈾晶體,該計畫遂以失敗告終。

如果當初日本真的找到了這兩種重要的物資,可能二戰就會是另一種結局,但好在歷史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