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物產自東北,二戰時日本苦苦尋找14年未果,最終還是被國人發現

戰爭是我們不願意提及的,因為戰爭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要說到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就是二戰了,在二戰中我國的傷亡達到了3520萬。

日本之所以在二戰選擇侵略中國,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源。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很匱乏的國家,而戰爭是很需要資源的,因為只有源源不斷的資源才能打持久戰。在二戰中是日本先向強大的美國開戰,為什麼日本要向強大的美國主動宣戰呢,因為美國在當時切斷了日本的石油路線,

所以日本只能鋌而走險向美國開戰。日本在二戰時侵略很多國家就是為了資源,當時日本侵佔東南亞也是為了取得東南亞豐富的鋼鐵和橡膠。

很多人會有個疑問,日本最先開始侵略中國就是佔領的東北地區,那麼怎麼會缺少石油呢?東北確實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地方,

比如大家熟悉的大慶油田就在東北。日本當年迅速佔領了東三省以後,攫取了東北大量的的煤炭和鐵礦石,但日本更想要一個東西,那就是石油。日本對東北的石油可謂是窺探已久,早在1928年的時候,畢業于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石油地質專業高材生新帶國太郎就帶領團隊到牡丹江一帶進行考察,想要在東北尋找到石油。
日本為了得到石油整整在東北尋找了14年,但最後什麼還是沒有找到,而且花了數百萬美元。

讓日本十分懊悔的是,在日本搜尋石油不到後的30年,中國就在當年日本勘探石油的周邊發現了大慶油田第一井——松基三井,這對日本來說簡直就是恥辱,當年日本那個負責人還剖腹自殺用以謝罪。

那麼為什麼日本花費了許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就是尋找不到呢?

第一個原因是,日本當時的勘探深度不夠。據說當年日本只能勘探到700米到800米的深度,但是大慶油田的深度達到了1300米,所以日本當時的技術有所缺陷。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和美國的忽悠有關係。當時美國的專家告訴日本說,中國是一個“貧油國”。當然了美國是故意騙日本,

從而達到控制日本的目的。如果日本在中國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就會脫離美國的控制。美國的孚石油公司早就在美國發現了東北有很豐富的石油資源,但那個時候東北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所以美國只能忽悠日本。

日本當時對國內的一種礦產也是滿懷期待,就是鈾礦,鈾礦是一種非常稀缺的礦產,最重要的是可以製造原子彈,當時日本已經在遼寧海城一帶發現了一部分鈾礦。但是當時的數量實在是太少,再加上日本的技術不過關,所以只造出了米粒般大小的六氟化鈾晶體,最終這個計畫也已失敗而告終。

如果日本在二戰中找到了這兩種資源,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但好在歷史無法重演。

就是鈾礦,鈾礦是一種非常稀缺的礦產,最重要的是可以製造原子彈,當時日本已經在遼寧海城一帶發現了一部分鈾礦。但是當時的數量實在是太少,再加上日本的技術不過關,所以只造出了米粒般大小的六氟化鈾晶體,最終這個計畫也已失敗而告終。

如果日本在二戰中找到了這兩種資源,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但好在歷史無法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