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馬華人媳婦製作客家擂茶 海外傳承客家記憶

配上各種已切碎炒熟的佐菜,如四季豆、蒜苗、菜心及爆米香等,

一道美味的擂茶就此完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黃志漢 攝)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有句俗諺說“喝擂茶,吃粑粑,壯身體,樂哈哈”……客家擂茶是中國最傳統的茶道之一,自古聞名遐邇,以保健見效。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茶香混合著各種植物葉,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它也是主食之一,傳統吃法是在米飯或是米香裡拌入擂茶及各種配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

客家人生性熱情好客,無論是婚嫁喜慶、好友來訪、家人團聚或是鄰里串門,都少不了一場擂茶席。

用來製作擂茶的擂缽擂棍。(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黃志漢 攝)

家婆傳承擂缽擂棍

馬來西亞華人丘秀鳳與丈夫結婚後,由於丈夫家中的籍貫為客家人,又是家中長子,

因此家婆要求她這個大媳婦一定要學會烹煮客家擂茶。

儘管她在婚前已有數年的烹飪經驗,也曾向母親學習過工序繁多的“大埔算盤子”,然而當她初次接觸擂茶這道菜時,還是有些不知所措。

她只能跟隨家婆到菜市場採購所需食材,再依照家婆的教導,一步步學會將材料研磨成粉。這一步看似簡單,實則一點都不易。研磨者需長時間坐在擂缽面前,一點一點將所有材料依次加入擂缽中,

慢慢沿著紋路研磨。而這個工作就需花上半天的時間,費時費力。

丘秀鳳在製作擂茶。(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黃志漢 攝)

每週日固定菜色

“每個星期日,我丈夫的弟妹們都會回到家裡相聚,而且固定菜色就是擂茶,因此真的把我逼到一定要學會烹煮這道菜!”

回想到新婚時的這段回憶,儘管非常辛苦,但丘秀鳳的嘴角還是不禁揚起微笑。

丘秀鳳說,由於每個星期都需要“擂”,熟能生巧後也就習慣。她甚至學會運用雙手,只要右手研磨累了,即可換左手繼續工作,研磨材料的時間也更快了。

自結婚後,丘秀鳳每週都需親自準備客家擂茶及其他菜肴,早已習慣烹飪的日子,隨時都能變出一大桌的美食。(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黃志漢 攝)

逼兒子學習研磨手藝

隨著年紀漸長,丘秀鳳的體力漸差,因此她也強迫三個兒子學習研磨擂茶的手藝,不僅是希望有人能夠分擔她的工作,也希望這門手藝可讓下一代繼續傳承下去:“我的擂缽及擂棍都是家婆傳給我的,可說是家傳之寶!”

對丘秀鳳而言,這些寶物十分珍貴,是客家人的勞動象徵,因此也希望通過兒子們繼續傳承下去。(伍思薇)

可說是家傳之寶!”

對丘秀鳳而言,這些寶物十分珍貴,是客家人的勞動象徵,因此也希望通過兒子們繼續傳承下去。(伍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