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資系P2P平臺光環不再 國資“乾爹”背書也失靈

(原標題:“乾爹”背書失靈 國資系平臺轉型成“老大難”?)

中金社2017年5月4日消息,在過往網貸行業野蠻生長階段,面對眾多良莠不齊的平臺,投資人在選擇平臺時,尤為看重平臺的背景,因為在那個時候,大部分平臺其實都在扮演著信用仲介的角色,一個好的背景意味著平臺有著更強的代償能力。

也正因為如此,國資一度成為P2P平臺趨之若鶩的品牌標識。各平臺也使出渾身解數,紛紛找來國資“乾爹”為其背書。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隨著網貸行業的逐步規範,

國資系平臺的信用背書價值也開始逐步弱化。

與此同時,由於國資系的P2P平臺模式的特點,一般都是跟融擔公司、小貸公司、保理公司、金融資產交易所等資產提供方合作來獲取資產,標的金額往往偏大,加之國資系平臺在商業化運營能力方面的短板,之前網貸行業的國資系“老大哥”如今反倒成為了合規轉型的“老大難”了。

今年4月1日,重慶惠民金融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惠民金融)正式關閉旗下P2P平臺聯保通。

成立之初,惠民金融還被寄望欲打造成“西部陸金所”。公告顯示,聯保通於2014年5月上線,截至2017年3月15日,聯保通平臺已經完成323個項目的兌付。

公開資料表明,惠民金融系三家重慶國有企業共同出資成立,其背後的三大股東分別為: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國際投資諮詢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渝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已有金聯所、鯨孚融、景騰金融等國資系平臺宣佈退出網貸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4月25日,國資系正常運營的參股或控股P2P網貸平臺為161家,停業及問題平臺達22家。其中,13家平臺停業,7家平臺提現困難,1家跑路,1家經偵介入。另據融360網貸評級課題組統計顯示,在先後被爆出現問題的國資系平臺中,分別包括藍金所、徽金所、國控小微、天財貓、羅斯金融、花橙金融等。

今年1月23日,就相關借款逾期情況及採取的催收措施等情況,藍金所在公司官網發佈了了“關於藍金所平臺借款逾期情況及採取的催收措施的資訊披露”公告,並稱經公司風控部門核實,部分借款企業出現回款延遲現象,部分投資人的投資款回收亦出現逾期,公司已採取措施進行催收。

其披露的資訊顯示,截至公告日,累計已有8家借款人出現逾期,涉及借款本金近6800萬元。

在公司官網中,平臺也強調了其國資背景,系中國正信集團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據天眼查工商登記資料表明,正信集團認繳出資額為1500萬元,出資比例為30%,為其第一大股東。

截至5月3日,藍金所官網雖然可以正常登陸,但平臺資訊披露最後日期仍停留在今年2月20日。在該公告中,平臺稱因協力廠商工作機構等相關事宜目前尚未落實,公司臨時股東大會將延期召開。彼時,藍金所表示將爭取在2月22日前公佈正式的臨時股東會決議,但迄今尚未有結果。

早在2016年3月18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曾急召部分國資系P2P網貸平臺座談,就部分P2P網貸平臺濫用“國資系”向P2P網貸平臺瞭解相關情況後,“國資系”平臺便一直飽受質疑。

不僅僅是國資系P2P網貸平臺頻頻爆雷,另有媒體報導稱國資背景竟能明碼標價賣給網貸平臺,如少部分實力較弱的國資企業,已經淪為了國資殼,與P2P網貸平臺談妥後,可“明碼標價”按照入股比例收費。可見,國資系這塊“金字招牌”已從神壇跌落,國資系平臺也不再是安全可靠的代名詞。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正常運營的國資背景平臺中,有超過6成的平臺只是沾了點國資的邊。

業內人士表示,國資系平臺的含金量,可從國資企業的級別和對平臺的持股比例來衡量。國資有級別之分,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央企由國資委直接管理,只有100餘家。地方國企隸屬於地方政府或其他中央部委管轄,其級別有高低之分,級別越高,給P2P網貸平臺帶來的品牌效應越大。

從實際操作來看,少部分國資系平臺為國資企業直接參股,大部分平臺則是國資企業經過多層股東結構間接參股,這種形式往往是有意安排,但層級越多,該國資企業對平臺的把控能力可能越低。

從股權層級分佈上看,國資入股主要以二、三、四級股權層級結構為主。國資企業持股比例過小或者股權層級過多的P2P網貸平臺,其國資背景含金量較低,不能構成對平臺的背書。

經營大額企業類借款的國資平臺有14家,房屋抵押類借款的有5家,票據理財的有5家。

特別是有16家國資平臺存在嚴重的超額問題,資產轉型面臨較大挑戰。另外,部分國資系平臺,由於股東缺少金融和互聯網基因,在理財端的運營能力也較弱,滿標時間和成交量表現也平平。

對此,專家也稱,資金存管和借款人限額是壓在P2P網貸平臺身上的兩座大山,隨之而來的還有業務模式整改、備案登記、資訊披露等事項。僅從對接資金存管的成本來說,動輒幾十萬的費用小平臺難以承擔。此外,部分平臺單個專案超限額,資產端面臨轉型壓力,緊接著其他的事項也難以完成。

截至目前,離《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整改截止日期,只有不到四個月。可以預見,未來的幾個月裡,將有一批實力較弱的國資系P2P網貸平臺難以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藍金所表示將爭取在2月22日前公佈正式的臨時股東會決議,但迄今尚未有結果。

早在2016年3月18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曾急召部分國資系P2P網貸平臺座談,就部分P2P網貸平臺濫用“國資系”向P2P網貸平臺瞭解相關情況後,“國資系”平臺便一直飽受質疑。

不僅僅是國資系P2P網貸平臺頻頻爆雷,另有媒體報導稱國資背景竟能明碼標價賣給網貸平臺,如少部分實力較弱的國資企業,已經淪為了國資殼,與P2P網貸平臺談妥後,可“明碼標價”按照入股比例收費。可見,國資系這塊“金字招牌”已從神壇跌落,國資系平臺也不再是安全可靠的代名詞。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正常運營的國資背景平臺中,有超過6成的平臺只是沾了點國資的邊。

業內人士表示,國資系平臺的含金量,可從國資企業的級別和對平臺的持股比例來衡量。國資有級別之分,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許可權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央企由國資委直接管理,只有100餘家。地方國企隸屬於地方政府或其他中央部委管轄,其級別有高低之分,級別越高,給P2P網貸平臺帶來的品牌效應越大。

從實際操作來看,少部分國資系平臺為國資企業直接參股,大部分平臺則是國資企業經過多層股東結構間接參股,這種形式往往是有意安排,但層級越多,該國資企業對平臺的把控能力可能越低。

從股權層級分佈上看,國資入股主要以二、三、四級股權層級結構為主。國資企業持股比例過小或者股權層級過多的P2P網貸平臺,其國資背景含金量較低,不能構成對平臺的背書。

經營大額企業類借款的國資平臺有14家,房屋抵押類借款的有5家,票據理財的有5家。

特別是有16家國資平臺存在嚴重的超額問題,資產轉型面臨較大挑戰。另外,部分國資系平臺,由於股東缺少金融和互聯網基因,在理財端的運營能力也較弱,滿標時間和成交量表現也平平。

對此,專家也稱,資金存管和借款人限額是壓在P2P網貸平臺身上的兩座大山,隨之而來的還有業務模式整改、備案登記、資訊披露等事項。僅從對接資金存管的成本來說,動輒幾十萬的費用小平臺難以承擔。此外,部分平臺單個專案超限額,資產端面臨轉型壓力,緊接著其他的事項也難以完成。

截至目前,離《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整改截止日期,只有不到四個月。可以預見,未來的幾個月裡,將有一批實力較弱的國資系P2P網貸平臺難以避免被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