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買房的幾個關鍵指標,不懂虧大了!

文/小白讀財經(ID:veekn365)

買房是一件麻煩事,如果不瞭解,最後往往虧大了!

很多朋友買房時僅僅是看房價、路段、交通、配套設施等資訊,但往往省略了容積率、得房率、車位比、綠化率等幾個重要指標,

尤其是買期房的朋友,真正到了入住那會,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這些指標究竟是什麼鬼?那麼現在小白給大家補補課。

一、容積率

容積率=建築面積/社區用地面積

建築面積說的是建築物外牆週邊所圍成空間的水平面積,不僅包括臥室、大廳、廚房,還包含了陽臺、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

需要注意的是建築面積和套內使用面積不同:

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分攤得公用建築面積

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臺建築面積

一般來說,套內使用面積占到建築面積(銷售面積)60%-70%左右,套內使用面積才是真實屬於家庭的生活空間,但在國內大部分地方買房是按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共用分攤面積)算錢的,有的朋友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建築面積很大,房子也很貴,但自己的住房空間卻很狹窄,那就是因為共用分攤面積部分太大了,

導致套內建築面積過小所致。

而容積率公式中“社區用地面積”簡單地說就是樓盤下面的土地以及綠化地、道路等總面積。

你可以這麼理解容積率,開發商拿了一塊地,在這塊地上建了N層樓,這N層樓的總面積加起來,除以土地以及綠化地、道路面積等總和就是容積率。

如果容積率太大,就說明樓層過高,在固定的土地上,開發商就可以建更高的樓,降低成本,

獲取更高的利潤。容積率越低,買房人的生活品質往往就會越高,你可以這麼理解,原來一個社區容積率是1.3可以建7層樓,住了100個人,現在容積率提高到4,可以建20多層,在固定的社區面積下住房人數由原來的100人增加到300人,你的生活條件是不是下降了?

所以買房時看好容積率非常重要,現行城市規劃法規體系下編制的各類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一般而言,容積率分為:

獨立別墅為0.2~0.5,

聯排別墅為0.4~0.7,

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

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

18層高層住宅為1.8~2.5,

19層以上住宅為2.4~4.5,

住宅社區容積率小於1.0的,為非普通住宅。

如果買房的對應的樓層偏離這個數值過大,那麼就要當心啦!

二、得房率

得房率=套內建築面積/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共用分攤面積)

上面已經說過了,套內建築面積可以視為自己生活的面積,建築面積不僅包括套內建築面積,還包含和別人一起共攤的過道、樓梯等。如果得房率過低,那麼自己室內的生活空間就十分狹小,不實惠;但如果得房率過高,那麼公共面積、過道、樓梯等過於狹窄,進出不方便、生活觀感也差。

按照公佈資料,得房率基本控制在85~90%,小高層得房率約80~85%,高層一般在75~80%,辦公樓為55~60%。

三、綠化率

綠地率=綠地面積/社區用地面積

很多人在買房時經常把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混淆,綠地率要求非常嚴格,不是所有長草的地方可以視為綠地率,距建築外牆1.5米和道路邊線1米以內的土地或地表覆土達不到3米深度的土地,不管它們上面是否有綠化,都不計入綠地面積。

但是綠化覆蓋率就不同:

綠化覆蓋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社區用地面積

綠化覆蓋率要求比較寬鬆,像樹下面的影子、凡是能夠種草的地方都可歸入綠化覆蓋率,很多開發商賣房時指的“綠化率”很多是綠化覆蓋率,比例可能是很高,但實際上國家規定的綠化標準往往是指綠化率,開發商用綠化覆蓋率是有偷樑換柱嫌疑的,買房人在購房的時候要仔細問清在售樓書上印製出“綠化率”到底是綠化覆蓋率還是綠化率。

國家規定新區建設的綠化率不低於30%,舊區改建的綠化率不應低於25%,在這麼比例以上越高越好,40%以上保證居住舒適,50%以上可以看作花園式社區。

四、車位比

現在車子越來越多,房子供應的速度遠趕不上,所以買房時一定要看車位比。

車位比=總戶數/車位總數

比如你這個社區有1000戶人,900個車位,那麼這個社區的車位比就是1:0.9,比例越高越好,現在普通社區要求的車位比是1:0.6,高檔住宅要求的車位比是1:2以上。

五、樓間距

樓間距說的是同一個社區裡兩棟相鄰的樓與樓之間的距離,樓與樓之間要有足夠的距離才能保證日常的透光、通風、隔音等,保證生活品質。

房屋前後間距:普通社區居住用房可以用: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

房屋左右間距: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築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

六、公攤係數

公攤係數=社區總分攤面積之和/社區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和得房率等於套內建築面積除以建築面積不同的是,公攤係數是按總分攤面積來計算的,包含了管道井、樓梯間、公共牆體、設備間、電梯井、變電室、過道公共門廳、保安室等。

和得房率一樣,公攤面積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一般是10-25%左右。

七、朝向

北方冬季北風肆虐,如果你怕寒冷,選擇朝南的房子為佳。

我們將用最通俗的語言,最接地氣的內容,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三、綠化率

綠地率=綠地面積/社區用地面積

很多人在買房時經常把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混淆,綠地率要求非常嚴格,不是所有長草的地方可以視為綠地率,距建築外牆1.5米和道路邊線1米以內的土地或地表覆土達不到3米深度的土地,不管它們上面是否有綠化,都不計入綠地面積。

但是綠化覆蓋率就不同:

綠化覆蓋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社區用地面積

綠化覆蓋率要求比較寬鬆,像樹下面的影子、凡是能夠種草的地方都可歸入綠化覆蓋率,很多開發商賣房時指的“綠化率”很多是綠化覆蓋率,比例可能是很高,但實際上國家規定的綠化標準往往是指綠化率,開發商用綠化覆蓋率是有偷樑換柱嫌疑的,買房人在購房的時候要仔細問清在售樓書上印製出“綠化率”到底是綠化覆蓋率還是綠化率。

國家規定新區建設的綠化率不低於30%,舊區改建的綠化率不應低於25%,在這麼比例以上越高越好,40%以上保證居住舒適,50%以上可以看作花園式社區。

四、車位比

現在車子越來越多,房子供應的速度遠趕不上,所以買房時一定要看車位比。

車位比=總戶數/車位總數

比如你這個社區有1000戶人,900個車位,那麼這個社區的車位比就是1:0.9,比例越高越好,現在普通社區要求的車位比是1:0.6,高檔住宅要求的車位比是1:2以上。

五、樓間距

樓間距說的是同一個社區裡兩棟相鄰的樓與樓之間的距離,樓與樓之間要有足夠的距離才能保證日常的透光、通風、隔音等,保證生活品質。

房屋前後間距:普通社區居住用房可以用: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

房屋左右間距: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築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

六、公攤係數

公攤係數=社區總分攤面積之和/社區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和得房率等於套內建築面積除以建築面積不同的是,公攤係數是按總分攤面積來計算的,包含了管道井、樓梯間、公共牆體、設備間、電梯井、變電室、過道公共門廳、保安室等。

和得房率一樣,公攤面積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一般是10-25%左右。

七、朝向

北方冬季北風肆虐,如果你怕寒冷,選擇朝南的房子為佳。

我們將用最通俗的語言,最接地氣的內容,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