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首詩帶火一條街,現已成為5A級景點,毛主席親筆書寫

在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南岸有一條著名的古巷,名叫烏衣巷,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古老的一條巷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最初,烏衣巷是吳國駐守石頭城營房所在地,由於軍士都身穿烏衣,

故名烏衣營。三國歸晉後,大臣王導居住於此,後來就成了王、謝兩大家族的聚居區。

王、謝兩大家族為了顯示身份的尊貴,喜穿烏衣,故又得名烏衣巷。這段時期是烏衣巷最為輝煌的時候,門庭若市、冠蓋雲集,從中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兩大書法家,以及大政治家謝安和山水田園詩鼻祖謝靈運。

東晉滅亡後,烏衣巷也風光不再,歷經南北朝大亂局,到了唐朝時,烏衣巷已淪為一片廢墟,眼看就要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下。

幸運的是,烏衣巷等來了一位大詩人,他就是劉禹錫。西元862年,劉禹錫自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經南京,有感於六朝古都的沒落,寫下了著名的《金陵五題》,第二首即是關於烏衣巷的: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這首詩的流傳越來越廣,烏衣巷又重新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引發了一波又一波文化熱潮,但烏衣巷的命運就像南京這座古城,飽經磨難,一直沒有得到完全的恢復。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烏衣巷又重新迎來了生機。1984年,南京市開始清洗秦淮河水,建設秦淮河旅遊風光帶。1997年,烏衣巷終於和王謝古居一起得到重建,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毛澤東晚年時經常閱讀中國古典詩詞,對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也是情有獨鍾,

並曾親自手書。烏衣巷重建後,毛澤東的手跡就被鐫刻于巷口,成為一道永久的記憶。

如今,烏衣巷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秦淮河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展示著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和人文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