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家|廖建文將出任京東首席戰略官,管理學教授漸受企業青睞

廖建文的此次任命,是繼曾鳴任職阿裡巴巴、陳龍任職螞蟻金服之後,第三位長江商學院教授出任互聯網企業的首席戰略官

《財經》記者 宋瑋 張珺/文 宋瑋/編輯

《財經》從多個管道獲悉,長江商學院戰略創新與創業管理實踐教授、高層管理教育專案副院長廖建文的確正在辦理離職手續,若一切流程順利,他有望從4月起加入京東集團,最有可能出任首席戰略官,京東扭虧為盈,淨利潤10億元。2016年初,京東曾定下四大戰略——O2O、智慧化、國際化、金融,

但目前這四大戰略中只有金融進展最為順利。而隨著劉強東為期一年在京東內部的重新調整和治理,財務上已見成效,當務之急,其需要為整個集團、為投資人,重新將京東現有業務進行全面梳理,明確清晰的戰略方向以及新的增長點。

在過去,京東的戰略和投資職能隸屬集團戰略發展部,由京東集團投資副總裁常斌負責,常斌在京東任職近十年,深受劉強東信任。

一位京東人士稱,戰略發展部更多側重於投資工作而非戰略規劃,而且在集團架構中隸屬CFO系統裡。京東有了CSO之後,未來都會放入CSO體系。

《財經》向京東方面求證,目前京東對此尚未發表任何言論。3月16日下午,陳龍在其朋友圈寫道:“恭喜廖教授!雖然為長江惋惜,也為長江點贊:只有這樣有視野的商學院,才能聚集一批為最前沿的企業接受的教授。”

廖建文在長江商學院的兩位前同事,

曾鳴和陳龍,均曾擔任長江商學院教授,目前一位是阿裡巴巴首席戰略官,一位是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曾鳴和陳龍都是在各自企業發展的關鍵轉捩點時期加入,曾鳴2006年8月加入阿裡任集團參謀部資深副總裁時,阿裡剛剛接管中國雅虎,次年阿裡巴巴B2B業務在香港上市,其陪伴阿裡走過了業務增長最快,也最輝煌的十年,雲、大資料、C2B都是曾鳴強力推進的戰略,
以及阿裡後期的幾次大分拆(25個BU的設置),都有曾鳴的影子。而陳龍2014年10月加入螞蟻金服時,這家公司從阿裡集團獨立整一年,剛剛更名螞蟻金服,並首次在內部確定了要成為綜合性互聯網金融集團的業務思路。

曾鳴是長江商學院首位戰略學教授,也是EMBA和高層管理教育學術主任;陳龍在金融學上有深入研究,同時,他也是主管DBA及校友事務的副院長;而廖建文以在戰略、創新和創業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和教學而知名,

尤其關注互聯網等如何改變傳統行業,包括教育、金融、醫療等。

多位業界觀察人士提醒,三者的共同點是——更注重實踐;注重和企業、企業家的合作和交流;更專注尋求商業思想的創新而非分析。同時,他們都有著比常人更多的“用知識改變時代,改變世界”的渴望。

2014年陳龍加入螞蟻金服時曾發表公開信稱加入螞蟻是“響應時代使命”。“這是一個黃金時代。”他說。而據接近長江商學院的人士透露,廖建文對這份新工作充滿期待,多年理論研究之後,和中國最具知名度的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有益於教學相長。

廖建文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編輯部認可的少數中國優秀作者之一,他與多家互聯網企業有著長期接觸,並在多個場合闡述他對商業戰略創新的見解。2016年他還應邀參與《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導的關於京東年度運營的研究項目,該研究報告已經公開發表。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有關負責人認為,商學院教授和企業的交流、結合並不少見。西方商學院的頂級管理學教授通常都會和企業深度結合,比如彼得·德魯克,克萊頓·克裡斯坦森,邁克爾·波特等,都是世界500強公司的戰略顧問,同時他們在實踐中所提出的“競爭戰略理論”、“藍海戰略”等都為無數企業創造了巨大價值。但他們更多是兼職而非全職,他們更注重獨立性和自由度。

在中國,近年來陸續有多位管理學教授全職加入有關公司擔任要職(曾鳴也是阿裡上市後的合夥人之一)。比如,中山大學管理學教授,現北大國發院教授陳春花,曾於2013年在劉永好邀請下,任職新希望六和的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6年剛剛離任,其在任時對新希望所的作用,劉永好曾在多個場合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陳春花的作用“無可替代”。

一位研究管理實踐的人士認為,這種特殊性的原因在於,一是中國新興產業成長速度太快,沒有現成模式、經驗可以模仿、借鑒,這在互聯網產業中尤為突出。所以聘請有經驗的教授一起工作,是企業的現實需求。同時,在中國的管理教授,他們更為積極、主動和企業接觸,他們更注重現實問題的研究。

“教授頻繁加入企業,這在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上述接近長江商學院的人士稱,雖然和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有所不同,但這並非一件壞事,它或許代表了一種新浪潮——一種知識被尊重、學以致用的浪潮。同時,這也說明了中國企業的管理升級正在全面啟動,這和過去靠市場機會,靠人有多大膽、底有多大產的草莽時代已經大不一樣。

一位學術界的人士感歎,以上三位教授均有了更好的選擇,但這也是商學院的損失。說不定會帶來一波商學院教授的轉崗潮。

為什麼像曾鳴、陳龍、廖建文這樣受到企業青睞的教授都來自長江?“過去長江是同全球前15名的頂級商學院競聘優秀教授資源,現在大企業也加入到爭奪商學院教授資源的競爭之中了。”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曾說,“這源于長江在創辦之日起就一直強調的‘四通’ (通理論、通實踐、通國內、通國際)”,曾鳴、陳龍、廖建文,都是這樣一步步地演練出來的。

針對長江商學院教授群體的獨特性,項兵此前還曾表示:“一個商學院的成功,全職的世界級師資隊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先決條件,而商學院在國內的成功,還需要通過大量的時間、人力與智力以及財務投入,培養出一批對中國商務問題具有獨到的、系統的、前瞻性研究與見解的教授。”

廖建文在長江任職5年,其最被人廣為人知的理論和觀點是關於企業生態和企業邊界的思考。他談生態——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是生態圈的競爭,企業利用競爭優勢與生態優勢相互促進,形成互賴、互依、共生的生態系統,良性迴圈,更快到達終點;他談創新——創新的焦點應該著重放在價值鏈上下一個最有價值的環節,並能預見價值在各個增值活動中的遷移;談公司治理——在中國,合夥人對職業經理人前恭後倨,先信任有加,後蕩然無存,或者“用之疑之”,並用“自己人”來掣肘,頗為常見。這也是對中國創業企業成長的重大挑戰。

不難想像,上述這三點都是京東這家公司和劉強東本人目前思考最多,同時也有著很多困惑的地方。

這些新的“首席戰略官”們有機會成為最新商業模式和最新價值的創造者或提高者。但同時,他們在進入企業之後,也會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一位元阿裡高層對《財經》記者點評曾鳴說,“馬雲是戰略思想,曾鳴是多提供的是戰略思考路徑,我們才是定具體戰略的。” 目前曾鳴已經漸漸淡出阿裡集團,擔任湖畔大學的教務長。

對於大企業而言,一個持續且正確的戰略從來不是一個人決定並由一己之力推動實施的,而是由最高層的少數人經過反復討論、認可、確定,並堅定推動、執行的結果。

在談及企業價值創新時,廖建文曾借用一位知名冰球運動員的話說:“好的冰球選手會竭盡全力追趕冰球,但是偉大的冰球選手會尋找冰球的下一個位置,然後等在那裡給以致命一擊。”——對於這名教授和京東這家公司而言,找到下一個位置,並且給對手致命一擊,確實是其未來最重要、也最有挑戰的功課之一。

“這是一個黃金時代。”他說。而據接近長江商學院的人士透露,廖建文對這份新工作充滿期待,多年理論研究之後,和中國最具知名度的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有益於教學相長。

廖建文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編輯部認可的少數中國優秀作者之一,他與多家互聯網企業有著長期接觸,並在多個場合闡述他對商業戰略創新的見解。2016年他還應邀參與《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導的關於京東年度運營的研究項目,該研究報告已經公開發表。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有關負責人認為,商學院教授和企業的交流、結合並不少見。西方商學院的頂級管理學教授通常都會和企業深度結合,比如彼得·德魯克,克萊頓·克裡斯坦森,邁克爾·波特等,都是世界500強公司的戰略顧問,同時他們在實踐中所提出的“競爭戰略理論”、“藍海戰略”等都為無數企業創造了巨大價值。但他們更多是兼職而非全職,他們更注重獨立性和自由度。

在中國,近年來陸續有多位管理學教授全職加入有關公司擔任要職(曾鳴也是阿裡上市後的合夥人之一)。比如,中山大學管理學教授,現北大國發院教授陳春花,曾於2013年在劉永好邀請下,任職新希望六和的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6年剛剛離任,其在任時對新希望所的作用,劉永好曾在多個場合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陳春花的作用“無可替代”。

一位研究管理實踐的人士認為,這種特殊性的原因在於,一是中國新興產業成長速度太快,沒有現成模式、經驗可以模仿、借鑒,這在互聯網產業中尤為突出。所以聘請有經驗的教授一起工作,是企業的現實需求。同時,在中國的管理教授,他們更為積極、主動和企業接觸,他們更注重現實問題的研究。

“教授頻繁加入企業,這在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上述接近長江商學院的人士稱,雖然和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有所不同,但這並非一件壞事,它或許代表了一種新浪潮——一種知識被尊重、學以致用的浪潮。同時,這也說明了中國企業的管理升級正在全面啟動,這和過去靠市場機會,靠人有多大膽、底有多大產的草莽時代已經大不一樣。

一位學術界的人士感歎,以上三位教授均有了更好的選擇,但這也是商學院的損失。說不定會帶來一波商學院教授的轉崗潮。

為什麼像曾鳴、陳龍、廖建文這樣受到企業青睞的教授都來自長江?“過去長江是同全球前15名的頂級商學院競聘優秀教授資源,現在大企業也加入到爭奪商學院教授資源的競爭之中了。”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曾說,“這源于長江在創辦之日起就一直強調的‘四通’ (通理論、通實踐、通國內、通國際)”,曾鳴、陳龍、廖建文,都是這樣一步步地演練出來的。

針對長江商學院教授群體的獨特性,項兵此前還曾表示:“一個商學院的成功,全職的世界級師資隊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先決條件,而商學院在國內的成功,還需要通過大量的時間、人力與智力以及財務投入,培養出一批對中國商務問題具有獨到的、系統的、前瞻性研究與見解的教授。”

廖建文在長江任職5年,其最被人廣為人知的理論和觀點是關於企業生態和企業邊界的思考。他談生態——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是生態圈的競爭,企業利用競爭優勢與生態優勢相互促進,形成互賴、互依、共生的生態系統,良性迴圈,更快到達終點;他談創新——創新的焦點應該著重放在價值鏈上下一個最有價值的環節,並能預見價值在各個增值活動中的遷移;談公司治理——在中國,合夥人對職業經理人前恭後倨,先信任有加,後蕩然無存,或者“用之疑之”,並用“自己人”來掣肘,頗為常見。這也是對中國創業企業成長的重大挑戰。

不難想像,上述這三點都是京東這家公司和劉強東本人目前思考最多,同時也有著很多困惑的地方。

這些新的“首席戰略官”們有機會成為最新商業模式和最新價值的創造者或提高者。但同時,他們在進入企業之後,也會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一位元阿裡高層對《財經》記者點評曾鳴說,“馬雲是戰略思想,曾鳴是多提供的是戰略思考路徑,我們才是定具體戰略的。” 目前曾鳴已經漸漸淡出阿裡集團,擔任湖畔大學的教務長。

對於大企業而言,一個持續且正確的戰略從來不是一個人決定並由一己之力推動實施的,而是由最高層的少數人經過反復討論、認可、確定,並堅定推動、執行的結果。

在談及企業價值創新時,廖建文曾借用一位知名冰球運動員的話說:“好的冰球選手會竭盡全力追趕冰球,但是偉大的冰球選手會尋找冰球的下一個位置,然後等在那裡給以致命一擊。”——對於這名教授和京東這家公司而言,找到下一個位置,並且給對手致命一擊,確實是其未來最重要、也最有挑戰的功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