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歲兒童守口如瓶,員警叔叔都帶不走,但遇到人販子可就難說了

昨天漢口的民警們遇到一個3歲左右的走失兒童。

“你叫什麼名字呀?家住哪裡?上哪個幼稚園?”

圖片來自網路

面對一連串問題,這個抽泣的小男孩卻含含混混始終不肯說。

民警反復安慰,小男孩卻始終堅持不肯上警車,又推辭說自己家就在附近。民警陪他在市場裡轉了近1個小時,小男孩情緒上已放鬆了些,才說出了他就讀的幼稚園的名稱。經過兩個小時的周旋,民警終於找到孩子的父母。

從孩子父母口中得知,他們反復跟孩子灌輸安全防範意識: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不要上陌生人的車。民警哭笑不得。

說起來,這個小孩的防範意識還真是蠻高的,但家長的安全教育卻並不算完善。

幾乎所有的家長每天都會告訴孩子:

1.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2.不要上陌生人的車。

但綁架事件還是會頻繁發生,為此,國外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

實驗一:孩子在什麼時候容易輕信陌生人

測試者牽著狗狗去找一個在路邊玩耍的小女孩了。

他過去只說了句“Hi,看看這只小狗。”

女孩就興奮的跑到小狗面前去了。

然後測試者問小女孩:你喜歡小狗嗎?

女孩說:喜歡。

測試者說:你猜它叫什麼名字?

女孩說:Duncan?

測試者說:你差不多才對了!它叫Doughnuts。我還有很多小狗,想去看看嗎?

女孩說:當然。

就跟著測試者一起走了......

實驗二: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被騙到陌生的車裡?

測試人搖下車窗問在自己院子裡玩耍的孩子們:你們喜歡這個車嗎?

女孩們說:喜歡。

測試者說:你們想坐這個車嗎?這車可是變形金剛那款車。

女孩們說:當然。

測試者說:來吧,進來吧。

兩個女孩立即跑出院子,還把弟弟也帶出去了。

3個孩子就這樣坐進了一個陌生人車裡...

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孩子在沒有意識到危險的環境下,

是很容易被誘惑而忘了家長的叮囑的。

很多綁架案通常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

而前面那個3歲孩子自己走失的情況下,意識到了危險,所以孩子的警惕性自覺開啟。

但是家長的叮囑顯然是有欠缺的,其實還應該告訴孩子,在公眾場合走失找不到父母,應該找這幾種人幫助:

1員警。

2現場工作人員。

3帶著孩子的媽媽。

雖然這三種人未必就是安全的陌生人,但是在危機環境中,他們是最安全的三種人。

另外,作為父母平時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要具體化地跟孩子講,只是片面地反復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有時候反而給孩子造成障礙。

你應該更具體說:不要對身份不明的陌生人說出你的名字,家庭住址等資訊;拒絕陌生人給你的美食,玩具和任何吸引你的東西,拒絕陌生人的求助,因為他們可以去找成年人。

但是在危機環境中,他們是最安全的三種人。

另外,作為父母平時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要具體化地跟孩子講,只是片面地反復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有時候反而給孩子造成障礙。

你應該更具體說:不要對身份不明的陌生人說出你的名字,家庭住址等資訊;拒絕陌生人給你的美食,玩具和任何吸引你的東西,拒絕陌生人的求助,因為他們可以去找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