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肺癌:被“吸”出來的最強惡性腫瘤!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且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較快的惡性腫瘤之一。

近 50 年來許多國家都報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使得現在大家的生活品質受到嚴重的威脅,在生活中如果不及時的瞭解的肺癌早期症狀的話,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肺癌的成因

>>>> 吸煙者最易患肺癌

相比於其他癌症,肺癌的頭號風險因素明顯很多,那就是吸煙。愈早開始吸煙,吸煙愈多,風險越大。65歲以上的老人患癌的幾率要較年輕人偏多,隨著國內煙民日趨年輕,肺癌患者的年齡也在逐步下降。人口老化、空氣污染和胸腔放射治療、工業用有害物質等等都是患得肺癌的其他"風險因素"(RiskFactor)。

常見症狀

◘ 久咳不愈

◘ 咳嗽或深呼吸時,出現胸口隱隱作痛或刺痛

◘ 氣促

◘ 痰中帶血

◘ 持續肺部感染

◘ 胸部或肩膊疼痛

◘ 食欲不振,體重下降

◘ 聲線嘶啞

◘ 吞咽困難

◘ 極度疲勞

◘ 指尖圓鼓腫脹

◘ 頸部淋巴腺脹大

注:雖然除肺癌以外,其他疾病也會有咳嗽、間有咳血、呼吸急促、胸部無故疼痛、體重下降等症狀,

上述症狀並不只限於肺癌,其他疾病也會有類似症狀。對於出現以上症狀的患者先不必多慮,確定病症還要求醫所知。

肺癌種類

肺癌是肺部細胞的惡性增生。肺癌主要按癌細胞的大小,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

1.小細胞肺癌

(SmallCellLungCancer,SCLC)

小細胞肺癌的癌細胞體積較細小。特點如下:

● 只占肺癌大約15%,遠少於非小細胞肺癌

● 多由吸煙引起,絕少見於非吸煙者。

● 增長和擴散的速度比較快,或可視為肺癌裡的少數激進派。

● 多於早期開始擴散,很少可以利用外科手術切除。

● 化學治療效果顯著,在合適的情況下,可與放射治療並用。

2.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

非小細胞肺癌一般比較常見有以下三類:

● 鱗狀細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多見於氣管內壁,通常由吸煙引致。

● 腺癌(Adenocarcinoma):由氣管內壁分泌黏液的細胞變異引致,病例有增加的趨勢。

● 大細胞癌(LargeCellCarcinoma):相對於上述其他肺癌,癌細胞大而圓。

另外一種比較罕見的肺癌叫做間皮瘤(Mesothelioma),見於胸腔或腹腔內壁,與接觸石棉有關。

肺癌分期

醫學上按癌腫的大小和擴散的程度為癌症"分期"(Staging),目的是為了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初步確診有癌腫後,下一步通常是用影像掃描來界定分期。

不論腫瘤的原發部位,癌腫一般分為四期。期數小慣稱前期,而期數大慣稱後期。期數愈大,表示腫瘤擴散範圍愈廣。

● 第一期:體積小,局限于原發部位。

● 第二期和第三期:癌細胞擴散到腫瘤四周的淋巴組織。

● 第四期: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癌腫稱"轉移癌"(MetastaticCancer)。

治療後復發的癌腫稱為"再生癌"(RecurrentCancer)。

以上四個分期適用於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如何診斷

診斷癌症的方法有很多,分別適用於不同的癌症、體質和病歷。通常醫生會進行幾種檢驗來確診,並從中選取最適用的方法。

>>>> 初步檢驗

1.拍攝肺部的X光片

最常見的檢驗方法包括內窺鏡和切片檢查。內窺鏡是一種常用的小手術工具,是一條能通過體孔伸入體腔的中空軟管,頂端可附帶光源、探頭、攝錄設備、細針等小型工具。作診斷用時,醫生會透過體表的開口,將軟管伸入體內有關部位,透過探頭目測該處的組織是否有變異,必要時切下小片活組織,取出體外,放在顯微鏡下細察。切片檢查(Biopsy)往往是判斷癌症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2.支氣管鏡檢查

(Bronchoscopy)

通過內窺鏡目測肺氣管內壁,並可抽取切片檢查。將軟管經鼻和口進入氣管,無須在身體表面開孔。

3.影像引導肺部活組織檢查

(ImagingGuidedLungBiopsy)

借助電腦掃描或超聲波掃描所得的體內影像,將細針(小型手術刀)穿過皮膚伸入肺部,抽取細胞樣本作病理檢查。有時或可在頸部的淋巴結處切片,稱為細針抽吸活組織檢查(FineNeedleAspiration)。

>>>> 跟進檢驗

1.縱隔鏡檢查

(Mediastinoscopy)

於頸的底部、胸骨上方開兩至三個各約一英寸長的小口,在其中一個開口伸入內窺鏡,觀測肺部和心臟之間的縱隔腔(Mediastinum),包括鄰近的淋巴結和胸腺。

2.胸腔鏡檢查

(Thoracoscopy)

於胸壁開兩至三個小口,在其中一個開口伸入內窺鏡以目測胸腔(ThoracicCavity)、胸膜腔(PleuralCavity,又稱肋膜)和肺部周邊的組織,必要時透過另一個開口切取小片組織。內窺鏡可附帶攝錄鏡頭以助觀察和定位,名為視頻協助胸腔鏡檢查(Video-assistedThoracoscopy)。

3.支氣管內超聲波掃描

(EndobronchialUltrasoundScan,簡稱EBUS)

借助內窺鏡進行超聲波掃描。將帶有超聲波探頭的內窺鏡軟管伸入口腔,沿氣管而下,沿途發出聲波。體壁反彈回來的聲波由電腦轉化為體壁的影像。探頭很小,能伸入較細的氣管以測度癌腫的大小、察看鄰近的淋巴結是否有脹大。某種情況下,此掃描可代替縱隔鏡或胸腔鏡檢查。

4.超聲波內窺鏡

(EndoscopicUltrasound,簡稱EUS)

類似上述的支氣管內超聲波掃描。將帶超聲波探頭的軟管通過口腔進入食道(Gullet或Oesophagus)。心肺反彈回來的聲波經電腦形成影像,從而得知胸腔正中的淋巴結是否有脹大。有需要時,可通過軟管將細針伸入有關部位,切下小片淋巴結供檢驗用。

5.電腦掃描

(ComputerisedTomography,CTScan)

為體內組織拍攝不同角度的X光片,構成立體影像。檢查前需飲用或注射造影劑,令檢驗的部位在X光片上看上去更清晰。電腦掃描有時候會於切片檢查前使用:先用電腦掃描確定異常的部位,再在該處切片。

6.腹部超聲波掃描

(AbdominalUltrasoundScan)

利用超聲波遇到體壁反彈形成的影像來檢視器官的狀況,常用來監察胎兒的成長。用來診斷肺癌時,主要是檢視肝和上腹部的器官。發現癌腫的話,從影像可大致判斷其位置和大小。除了掃描腹部,超聲波儀也會用來檢視頸部的淋巴結,看是否有腫脹。

7.磁力共振掃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利用磁場來構建體內組織和器官細緻影像的大型掃描。先從靜脈注入造影劑以增加影像清晰度,增加影像清晰,無須麻醉,常用來檢驗癌症。

8.PET掃描

(正子斷層掃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Scan)

利用低強度射線為全身器官造影的高解析度大型掃描,可確定癌腫的活躍程度和大小,以及得知癌腫是否有擴散至其他部位。如資源充裕,可結合電腦掃描和PET掃描來進一步提高解析度。如內窺鏡和切片檢查有兩大掃描影像協助定位,診斷的準確性可望提高。

9.同位素骨骼掃描

(IsotopeBoneScan)

同位素骨骼掃描比X光敏感,能清楚顯示骨骼轉移(BoneMetastasis),但不足以區分壞處是由轉移產生,還是由風濕等其他疾病造成。將微量低輻射同位素注入手臂靜脈,靜待兩至三小時,然後掃描全身。發生癌症骨轉移的骨骼吸收輻射同位素較正常骨骼多,在螢幕上清晰可見,英文稱為HotSpot。

【海醫通】引入香港優質醫療資源,,提供赴港購買藥品、體檢、接打疫苗等服務。海醫通,大眾可負擔的海外醫療。

不論腫瘤的原發部位,癌腫一般分為四期。期數小慣稱前期,而期數大慣稱後期。期數愈大,表示腫瘤擴散範圍愈廣。

● 第一期:體積小,局限于原發部位。

● 第二期和第三期:癌細胞擴散到腫瘤四周的淋巴組織。

● 第四期: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癌腫稱"轉移癌"(MetastaticCancer)。

治療後復發的癌腫稱為"再生癌"(RecurrentCancer)。

以上四個分期適用於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如何診斷

診斷癌症的方法有很多,分別適用於不同的癌症、體質和病歷。通常醫生會進行幾種檢驗來確診,並從中選取最適用的方法。

>>>> 初步檢驗

1.拍攝肺部的X光片

最常見的檢驗方法包括內窺鏡和切片檢查。內窺鏡是一種常用的小手術工具,是一條能通過體孔伸入體腔的中空軟管,頂端可附帶光源、探頭、攝錄設備、細針等小型工具。作診斷用時,醫生會透過體表的開口,將軟管伸入體內有關部位,透過探頭目測該處的組織是否有變異,必要時切下小片活組織,取出體外,放在顯微鏡下細察。切片檢查(Biopsy)往往是判斷癌症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2.支氣管鏡檢查

(Bronchoscopy)

通過內窺鏡目測肺氣管內壁,並可抽取切片檢查。將軟管經鼻和口進入氣管,無須在身體表面開孔。

3.影像引導肺部活組織檢查

(ImagingGuidedLungBiopsy)

借助電腦掃描或超聲波掃描所得的體內影像,將細針(小型手術刀)穿過皮膚伸入肺部,抽取細胞樣本作病理檢查。有時或可在頸部的淋巴結處切片,稱為細針抽吸活組織檢查(FineNeedleAspiration)。

>>>> 跟進檢驗

1.縱隔鏡檢查

(Mediastinoscopy)

於頸的底部、胸骨上方開兩至三個各約一英寸長的小口,在其中一個開口伸入內窺鏡,觀測肺部和心臟之間的縱隔腔(Mediastinum),包括鄰近的淋巴結和胸腺。

2.胸腔鏡檢查

(Thoracoscopy)

於胸壁開兩至三個小口,在其中一個開口伸入內窺鏡以目測胸腔(ThoracicCavity)、胸膜腔(PleuralCavity,又稱肋膜)和肺部周邊的組織,必要時透過另一個開口切取小片組織。內窺鏡可附帶攝錄鏡頭以助觀察和定位,名為視頻協助胸腔鏡檢查(Video-assistedThoracoscopy)。

3.支氣管內超聲波掃描

(EndobronchialUltrasoundScan,簡稱EBUS)

借助內窺鏡進行超聲波掃描。將帶有超聲波探頭的內窺鏡軟管伸入口腔,沿氣管而下,沿途發出聲波。體壁反彈回來的聲波由電腦轉化為體壁的影像。探頭很小,能伸入較細的氣管以測度癌腫的大小、察看鄰近的淋巴結是否有脹大。某種情況下,此掃描可代替縱隔鏡或胸腔鏡檢查。

4.超聲波內窺鏡

(EndoscopicUltrasound,簡稱EUS)

類似上述的支氣管內超聲波掃描。將帶超聲波探頭的軟管通過口腔進入食道(Gullet或Oesophagus)。心肺反彈回來的聲波經電腦形成影像,從而得知胸腔正中的淋巴結是否有脹大。有需要時,可通過軟管將細針伸入有關部位,切下小片淋巴結供檢驗用。

5.電腦掃描

(ComputerisedTomography,CTScan)

為體內組織拍攝不同角度的X光片,構成立體影像。檢查前需飲用或注射造影劑,令檢驗的部位在X光片上看上去更清晰。電腦掃描有時候會於切片檢查前使用:先用電腦掃描確定異常的部位,再在該處切片。

6.腹部超聲波掃描

(AbdominalUltrasoundScan)

利用超聲波遇到體壁反彈形成的影像來檢視器官的狀況,常用來監察胎兒的成長。用來診斷肺癌時,主要是檢視肝和上腹部的器官。發現癌腫的話,從影像可大致判斷其位置和大小。除了掃描腹部,超聲波儀也會用來檢視頸部的淋巴結,看是否有腫脹。

7.磁力共振掃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利用磁場來構建體內組織和器官細緻影像的大型掃描。先從靜脈注入造影劑以增加影像清晰度,增加影像清晰,無須麻醉,常用來檢驗癌症。

8.PET掃描

(正子斷層掃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Scan)

利用低強度射線為全身器官造影的高解析度大型掃描,可確定癌腫的活躍程度和大小,以及得知癌腫是否有擴散至其他部位。如資源充裕,可結合電腦掃描和PET掃描來進一步提高解析度。如內窺鏡和切片檢查有兩大掃描影像協助定位,診斷的準確性可望提高。

9.同位素骨骼掃描

(IsotopeBoneScan)

同位素骨骼掃描比X光敏感,能清楚顯示骨骼轉移(BoneMetastasis),但不足以區分壞處是由轉移產生,還是由風濕等其他疾病造成。將微量低輻射同位素注入手臂靜脈,靜待兩至三小時,然後掃描全身。發生癌症骨轉移的骨骼吸收輻射同位素較正常骨骼多,在螢幕上清晰可見,英文稱為HotSpot。

【海醫通】引入香港優質醫療資源,,提供赴港購買藥品、體檢、接打疫苗等服務。海醫通,大眾可負擔的海外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