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能源和智慧網聯將成為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突破口|藍天電樁

我國汽車產業如何由大做強,這是多年以來,政府部門和行業內部都在探索的話題。而備受關注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最近已經印發,記者注意到,《規劃》明確了我國汽車業的發展路線,

那就是以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為突破口,使我國邁入汽車強國行列。

我國汽車業差距不容忽視

從2009年起,我國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更是突破2800萬輛,其中,中國品牌汽車超過1400萬輛。同時,國產車的市場認可度也大幅提升,

在某些細分市場,已經能夠和國際一線品牌同台競爭。但是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我國汽車業的差距和不足依然不容忽視。

苗圩舉例說:“比如,創新能力不強,協同力度不夠,缺少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另外,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不足,去年汽車整車出口只有81萬輛,不到總產量的3%。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們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我們並沒有把它作為公司發展的整體戰略和國家發展的整體戰略給予足夠重視。

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將成為突破口

這些短板說明,我國當前還只是汽車大國,並不是汽車強國。對此,最新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我國將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

路線上要以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引領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汽車業發展路線塵埃落定,分析認為,這個路線既符合全球汽車技術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也是由我國汽車業和相關配套產業的特點決定的。苗圩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和互聯網領域,我們的優勢比較明顯。“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績顯著,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支撐汽車智慧化、網聯化發展的資訊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

移動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通信設備等領域形成一批國際領軍企業。”

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700萬輛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過50萬輛,累計推廣量超過100萬輛,全球占比都超過50%。而《規劃》更是明確,

到2025年,我國汽車生產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700萬輛。也就是說,接近四分之一的車都是新能源車。對新能源汽車廠商來說,這值得振奮,也意味著巨大的機遇。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從產品導入期進入成長期,我們認為,電動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除了公交領域,私家車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爆發點。”

為了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的領先優勢,苗圩說,接下來,我國將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品質和配套。“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車輛能耗水準有待提高,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下一步,要實施動力電池升級工程,開發高性能動力電池,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集成控制和品質安全水準,打造新能源汽車精品。”

多方將跨界協同攻關智慧網聯汽車

而在智慧網聯汽車方面,下一步將大力推進汽車、資訊、通信、電子和互聯網行業跨界協同攻關,推動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資源整合和資料開放共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透露,會就此開展一些應用研究。

董揚說:“針對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核心共性問題,搭建跨界協同的研究平臺。研究建立汽車資訊安全的通用架構,開展汽車資料共用技術研究。研究自主可控的車用晶片和系統軟體技術發展路線圖,進行‘北斗+5G’應用研究等。”

苗圩表示,汽車行業傳統的生產方式,預計也將迎來重大改變。“在製造環節,要加快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管理和創新平臺,打通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原料採購、市場行銷等各環節的資訊孤島,連點成線、編線成網,提高資訊傳遞和協作效率,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智慧化管理,形成基於用戶個性需求的定制生產能力。”

汽車行業“彎道超車”要有研發能力做內核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我覺得汽車強國的最底線的要求是:在全球汽車市場上有知名的企業和知名的品牌。要做到這一點,先要在國內市場站住腳。要達到在中國市場有競爭力,我國的汽車企業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最關鍵的是:研發能力不足。

現在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好幾個企業摸索了好幾條路。

第一個是長安汽車公司整合全球資源來武裝自己,在全世界好幾個國家有自己的研發中心。

第二條路就像吉利那樣,通過收購富豪等有產權、有自己資產實力的企業,提升研發能力。

第三條路,就像奇瑞這樣,吸引全球最優秀資源,打造以自己為主的合資公司,把研發能力向前推進一大步。這三個路線,我覺得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們汽車企業的技術核心能力。”

苗圩說,接下來,我國將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品質和配套。“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車輛能耗水準有待提高,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下一步,要實施動力電池升級工程,開發高性能動力電池,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集成控制和品質安全水準,打造新能源汽車精品。”

多方將跨界協同攻關智慧網聯汽車

而在智慧網聯汽車方面,下一步將大力推進汽車、資訊、通信、電子和互聯網行業跨界協同攻關,推動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資源整合和資料開放共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透露,會就此開展一些應用研究。

董揚說:“針對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核心共性問題,搭建跨界協同的研究平臺。研究建立汽車資訊安全的通用架構,開展汽車資料共用技術研究。研究自主可控的車用晶片和系統軟體技術發展路線圖,進行‘北斗+5G’應用研究等。”

苗圩表示,汽車行業傳統的生產方式,預計也將迎來重大改變。“在製造環節,要加快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管理和創新平臺,打通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原料採購、市場行銷等各環節的資訊孤島,連點成線、編線成網,提高資訊傳遞和協作效率,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智慧化管理,形成基於用戶個性需求的定制生產能力。”

汽車行業“彎道超車”要有研發能力做內核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我覺得汽車強國的最底線的要求是:在全球汽車市場上有知名的企業和知名的品牌。要做到這一點,先要在國內市場站住腳。要達到在中國市場有競爭力,我國的汽車企業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最關鍵的是:研發能力不足。

現在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好幾個企業摸索了好幾條路。

第一個是長安汽車公司整合全球資源來武裝自己,在全世界好幾個國家有自己的研發中心。

第二條路就像吉利那樣,通過收購富豪等有產權、有自己資產實力的企業,提升研發能力。

第三條路,就像奇瑞這樣,吸引全球最優秀資源,打造以自己為主的合資公司,把研發能力向前推進一大步。這三個路線,我覺得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們汽車企業的技術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