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與王思聰鬥嘴背後,聚美投共用充電寶成敗幾何?

共用充電寶與共用單車一樣,並非真正由用戶分享而來,

而是借“共用”的名義,經營分時租賃的業務。儘管在部分消費者看來,“充電”無疑是剛需,但是充電寶歸還不方便,品質良莠不齊、租賃費用高、手機安全風險等問題也顯得尤為突出。

平臺類電商巨頭與垂直電商之間,可謂冰火兩重天。一邊是阿裡巴巴、京東商城不斷攀升的業績與市值,另一廂,聚美優品、當當網等網站仍在夾縫中苦苦求生。

日前,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宣佈投資3億元現金,

入股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並將出任董事長一職。他對外表示,未來將對該專案注入幾十億元資金。

深圳街電科技所涉足的共用充電寶業務是繼滴滴、摩拜等共用經濟平臺之後,又一個被關注的投資領域。當大多數人還未體驗到這一新鮮事物時,短短一個月,便有十億熱錢湧進這一行業。

對於主營美妝電商的聚美優品來說,對於共用充電寶的介入被業界認為是在主業停滯不前的困境下,

尋找的新的突破口。對此,陳歐向記者表示,“這個行業對聚美集團是戰略賽道,投入不設上限,因為我們相信,讓天下沒有沒電的手機是一個偉大的使命。”

自2014年在紐交所上市後,聚美優品便不斷陷入售假的漩渦之中,一度引發投資者的集體訴訟。三年時間,其股價也遭遇了過山車似的下跌,上市時,該公司股價最高時達到39.45美元,總市值高達57.8億美元。

截至記者截稿時,其股價為3.31美元,市值僅為4.54億美元。

近日,聚美優品為了多元化還發佈了空氣淨化器硬體。只是,這些策略能否扭轉其現狀,依然有待時間的考驗。

跨界瞄準共用經濟

記者瞭解到,街電是北美移動充電品牌海翼內部的一個孵化項目,目前採用自助租借的機櫃模式。其充電設備分佈在合作的商場、電影院、餐廳等公共場所,使用者通過掃描機櫃上的二維碼,

即可取走充電寶,用完後可在街電其他服務網點歸還。目前,街電已覆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二十餘個城市,鋪設充電寶數量20多萬台。

值得注意的是,風口似乎比以往都來得猛烈。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17Q1中國共用充電寶市場研究報告》顯示,3月31日至4月28日,共用充電寶市場共有10筆融資,數十家機構入局,其中不乏IDG、紅點中國、元璟資本等知名投資企業和王剛等知名投資人。

其中,佈局較為領先的平臺包括街電、來電、小電、暢充。以小電科技為例,該公司已獲得金沙江創投、德同資本、招銀國際、盈動資本的數千萬元天使投資。騰訊成為小電科技的戰略投資方。螞蟻金服則與來電科技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務,與街電科技也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關係。

陳歐公開表示,共用充電寶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而“原有股東海翼與欣旺達在硬體及供應鏈的支援”,是聚美優品選擇街電的重要原因之一。此輪融資後,聚美優品將占街電科技約60%的股份。

而在投資街電科技前的半個多月,聚美優品還宣佈創立獨立品牌Reemake,進軍智慧家居領域。不難發現,從美妝電商跨界到智慧家居,再到共用經濟,陳歐邁出的步子有點大。

財報資料顯示,聚美優品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9.53%、28.83%、27.92%。資深電商行業觀察人士李成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聚美優品的業績處於逐年下降的趨勢,提出私有化兩年多卻一直沒有完成。它的出路要麼在原有業務上繼續深耕,要麼就尋找新的增長點。“但以往聚美優品也投資無人機、影視內容,四面撒網也不見得能成功。”

也有投資行業人士認為,主動尋求多元化是企業轉型的一個機會,無可厚非。但是,更多的時候應該從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出發,以發揮最大的效應。

剛需還是泡沫?

如同一夜之間風靡大街小巷的共用單車一樣,充電寶也即將鋪天蓋地佔領市場。

行業諮詢機構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用充電寶使用者規模為0.32億人。隨著資本強勢入局,2017年的使用者規模將呈現爆炸式增長,預計市場使用者規模將達1.04億人,增長率為225.0%。在用戶快速增長的同時,共用充電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也進一步受到考驗。

共用充電寶與共用單車一樣,並非真正由用戶分享而來,而是借“共用”的名義,經營分時租賃的業務。儘管在部分消費者看來,“充電”無疑是剛需,但是充電寶歸還不方便,品質良莠不齊、租賃費用高、手機安全風險等問題也顯得尤為突出。

此外,行業門檻低也使得公司很難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當然,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還來自于技術的進步,目前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等品牌,都在研發無線充電技術。

隨著電池容量擴增,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模式的興起,共用充電寶市場面臨電池技術與充電設施技術進步的雙重風險。但是,蘋果公司研發的無線充電技術,或許在三五年後才能面世,也給共用充電寶行業留出了窗口期。

WiFi熱點共用平臺WiFi萬能鑰匙在去年也涉足這一領域。該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主要是為了從線下向線上導流,線下的流量獲取成本比線上要低。“無論是共用單車還是充電寶,都是自帶流量屬性的,它不需要依賴傳統的互聯網入口,可以短期內聚集大量用戶。”

或許,這也是巨頭們紛紛出手的重要原因,畢竟線上流量紅利時代已過。行業諮詢機構分析師張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共用充電寶市場仍處於推廣階段,在網點覆蓋上不完善。隨著廠商的進一步推廣,歸還問題將逐漸得以改善。充電寶品質、租賃費用、手機安全等問題,將是廠商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

是聚美優品選擇街電的重要原因之一。此輪融資後,聚美優品將占街電科技約60%的股份。

而在投資街電科技前的半個多月,聚美優品還宣佈創立獨立品牌Reemake,進軍智慧家居領域。不難發現,從美妝電商跨界到智慧家居,再到共用經濟,陳歐邁出的步子有點大。

財報資料顯示,聚美優品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9.53%、28.83%、27.92%。資深電商行業觀察人士李成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聚美優品的業績處於逐年下降的趨勢,提出私有化兩年多卻一直沒有完成。它的出路要麼在原有業務上繼續深耕,要麼就尋找新的增長點。“但以往聚美優品也投資無人機、影視內容,四面撒網也不見得能成功。”

也有投資行業人士認為,主動尋求多元化是企業轉型的一個機會,無可厚非。但是,更多的時候應該從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出發,以發揮最大的效應。

剛需還是泡沫?

如同一夜之間風靡大街小巷的共用單車一樣,充電寶也即將鋪天蓋地佔領市場。

行業諮詢機構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用充電寶使用者規模為0.32億人。隨著資本強勢入局,2017年的使用者規模將呈現爆炸式增長,預計市場使用者規模將達1.04億人,增長率為225.0%。在用戶快速增長的同時,共用充電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也進一步受到考驗。

共用充電寶與共用單車一樣,並非真正由用戶分享而來,而是借“共用”的名義,經營分時租賃的業務。儘管在部分消費者看來,“充電”無疑是剛需,但是充電寶歸還不方便,品質良莠不齊、租賃費用高、手機安全風險等問題也顯得尤為突出。

此外,行業門檻低也使得公司很難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當然,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還來自于技術的進步,目前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等品牌,都在研發無線充電技術。

隨著電池容量擴增,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模式的興起,共用充電寶市場面臨電池技術與充電設施技術進步的雙重風險。但是,蘋果公司研發的無線充電技術,或許在三五年後才能面世,也給共用充電寶行業留出了窗口期。

WiFi熱點共用平臺WiFi萬能鑰匙在去年也涉足這一領域。該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主要是為了從線下向線上導流,線下的流量獲取成本比線上要低。“無論是共用單車還是充電寶,都是自帶流量屬性的,它不需要依賴傳統的互聯網入口,可以短期內聚集大量用戶。”

或許,這也是巨頭們紛紛出手的重要原因,畢竟線上流量紅利時代已過。行業諮詢機構分析師張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共用充電寶市場仍處於推廣階段,在網點覆蓋上不完善。隨著廠商的進一步推廣,歸還問題將逐漸得以改善。充電寶品質、租賃費用、手機安全等問題,將是廠商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