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線民歡呼平均身高超過中國,你身高拖古人後腿了嗎?

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67.1釐米(女性155.8釐米)。而日本的資料顯示,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均比中國同齡人要高0.72-2.94釐米,於是日本線民開始歡呼,並有人稱自己為“大日本”。

日本人平均身高是否真的超過中國,這個暫且不論,畢竟國外的研究機構給出的資料是:中國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為171.83釐米和159.71釐米,均比日本高約1釐米。

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較古代和近代的確有較大的增長,
並且位列全球“長的最快”的國家。那麼我們的身高與古人相比,是進步了還是原地踏步了呢?

一說起古人的身高,通常都比較籠統。比如《三國志》說諸葛亮“身長八尺”,關羽“身長九尺”。這些其實都是形容高大的一種說辭,並不是真實測量的資料。

相對詳細的點的也有,比如《史記》說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謂之‘長人’”,《漢書》說項羽“八尺二寸”。如果按照西漢一尺約為23釐米來換算,

項羽的身高在190釐米。而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的魯國,按照西周尺換算,孔子身高大約是189釐米。

當然,純粹根據記載來推算並不準確。不過好在我們還有出土的東西可以印證。去年西漢海昏侯墓曾經出土了一面屏風,上面記載的孔子身高是七尺九(西漢的標準),

換算下來是182釐米。我們暫且取個平均值185釐米,孔子這個身高在當時算什麼標準呢?

西安出土的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人骨,男性平均身高是169.45釐米;山東大汶口的則是平均172.26釐米。湖北的西漢男屍(不是骨架)身高是163釐米。也難怪孔子被叫做“長人”了,看來一米八幾的身高在古代的確算是大個頭了。

所以《呂氏春秋》就把七尺作為徵兵的標準。《漢書》說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約168釐米),在當時算中等身材。三國時曹魏將領的平均身高是七尺五寸(173釐米)。

現代的考古發掘也證實了,秦朝、西漢、東漢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是:北方166-168釐米(女性為150-152釐米);南方161釐米(女性為150釐米)。隋朝、唐朝、明朝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是166釐米(女性為156釐米),

不區分南北方。

總而言之,清朝前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約在165-168釐米之間(女性為151-156釐米之間)。這個雖然看起來並不算高,但要知道,當時這個標準與歐美人相差並不大。清朝中期,美國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67釐米。

而且古代中國人身高絕對在亞洲是數一數二的。就拿日本人來說,唐朝時日本成年人平均身高是150釐米左右(不是誇張,日本幕府文物為證)。所以為了改善人種,宋朝時,日本幕府還派婦女來中土“借種”。

即使到了近代,日本人平均身高也不高。二戰時期,日本兵的平均身高基本在160釐米,到了戰爭後期甚至只有150釐米左右。

但到了現代,歐美人平均身高已經超出我國平均數值7-8釐米,日本人平均身高也突飛猛進,位居亞洲前列。

相比之下,我國的平均身高數值增長就慢了不少。據說日本為了增強國民體質,採取了一系列強制營養計畫。當然,這已是後話。

也許有朋友質疑說,我周圍都是1米八的大高個,你這統計資料根本不准。注意,這裡說的是全國平均數值。概括說來,我國平均身高分佈是北高南低,環渤海地區最高。

就拿日本人來說,唐朝時日本成年人平均身高是150釐米左右(不是誇張,日本幕府文物為證)。所以為了改善人種,宋朝時,日本幕府還派婦女來中土“借種”。

即使到了近代,日本人平均身高也不高。二戰時期,日本兵的平均身高基本在160釐米,到了戰爭後期甚至只有150釐米左右。

但到了現代,歐美人平均身高已經超出我國平均數值7-8釐米,日本人平均身高也突飛猛進,位居亞洲前列。

相比之下,我國的平均身高數值增長就慢了不少。據說日本為了增強國民體質,採取了一系列強制營養計畫。當然,這已是後話。

也許有朋友質疑說,我周圍都是1米八的大高個,你這統計資料根本不准。注意,這裡說的是全國平均數值。概括說來,我國平均身高分佈是北高南低,環渤海地區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