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關條約賠的這大筆錢,日本究竟拿來幹嘛,真的全部投入教育?

1895年4月17號清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根據條約約定,清政府除了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包括釣魚島)、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外,還要被迫給白銀兩億兩。

如再加上後來的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的“贖遼費”三千萬兩白銀。日本一共從清政府手裡得到戰爭“賠款”合計2.3億兩白銀。當然,這些款項清政府是無法一次性付清的,後來清政府不得不靠舉借外債應付,分四次付清。算上利息,合計有2.6億兩白銀。折算成當時的日元,大概有3億6450.9萬日元,比日本年度國家預算的四倍還要多!

日本人發了這筆“橫財”,當時到底拿來幹嘛了呢?

根據央視2002年電視劇《走向共和》裡一段情節:李鴻章咬牙吐血簽下馬關條約,認賠了兩億兩白銀,沒見過這麼多錢的日本人,頓時兩眼放光,興高采烈商量怎麼用這鉅款。首相伊藤博文建議:要不用來改善民生?

沒想到日本天皇斷然否決:不,用來辦教育!全部!

真的全部用來投入教育開支嗎?其實不然!

圖中占大頭的就是軍費!

日本使用《馬關條約》賠款情況表

專案支出額(千日元)比重(%)
陸軍擴張費56,79915.7
海軍擴張費139,25938.7
軍艦水雷艇補助基金30,0008.3
臨時軍事費78,95721.9
編入帝室禦料(皇室內帑金)20,0005.5
臺灣經費補助金12,0003.3
教育基金10,0002.7
災害準備金10,0002.7
運輸通信費3,2140.9
八幡制鐵所設置費5800.2
合計360,809100

海軍拿到了最大的一筆錢(因為這場戰爭海軍的貢獻最大),

總共一億三千九百二十六萬日元。日本海軍短短幾年突飛猛進,把俄國艦隊都打趴下,海軍長期保持在美國百分之七十的水準上,二戰時還能和美國在太平洋死磕,都有這筆錢的功勞。

還有3三千萬日元用來購買軍艦水雷艇,用於近海防禦,以前日本幾乎把所有的資金用於購買大型軍艦,

來應對與清政府的戰爭(這場戰爭日本已經策劃很久了)。

接下來是陸軍,陸軍也分到了大頭,拿到了五千八百六十萬日元,這筆錢日本大多用於加強陸軍火力。甲午戰時,日本陸軍的重火力還不如清軍,甲午戰後,日軍就從歐洲大量採購來陸戰重炮,好些重炮一直用到二戰諾門檻大戰時,把蘇軍都驚到了。蘇軍朱可夫看了日軍重炮的彈片後驚呼:他們是來推銷古董的嗎?

還有一部分大頭是用於臨時軍費,有七千八百九十五點七萬日元,這筆錢大多用於軍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擴充鋼鐵廠、建立軍火生產線、建立造船廠呀等等。後面聽說日本的貨幣改革也用上了。

這些占到了總賠款的百分之八十四點六資金用在了日本的軍費上。

接下來給日本皇室兩千萬日元(聽說日本為了這廠戰爭皇室都把所有的錢捐獻出來了,還省吃省用)。

一千兩百萬日元用於臺灣經費,這筆錢作用很大,臺灣人民很不歡迎日本,所以進行了激烈的抵抗,這筆錢用在了為全面佔領臺灣的軍費和基礎設施費用上。

還有一千萬日元用在災害發生後的救災上面,可能地震比較多。

三百多萬日元用在交通運輸上面,主要用在鐵路建設上。

還有日本特意拿出五十八萬日元建造了亞洲最大的鋼鐵廠—八幡制鐵所。(原來好像是漢陽鋼鐵廠)

至於我們大部分人以為絕多數資金投入教育的錢只有一千萬日元,當然我們也別小看這一千萬日元。

就是因為這一千萬日元,日本的教育從此高速發展,從帝國大學創立,到東京圖書館成了當時亞洲最大的圖書館,還有各類學校紛紛建立,這些都是這些資金一步一步帶動下來的。看看清末民初有多少中國人跑日本留學,就知道他們教育有多強。

最受益的,還是他們的教育普及,日本從1882年,就計畫普及鄉村小學,可一直苦於沒錢,這下有錢了,立刻拼命砸錢建到全國鄉村都有了學校。日本的學齡前兒童入學率,甲午戰爭前是百分之五十八,戰後連年暴增,到中國鬧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時,日本小孩入學率已接近百分之九十九,成為全球第一個消滅文盲的國家。

總而言之,這筆資金給日本提升了一個檔次促進了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由於其大部分用於作為軍費,這大大加深了日本軍事帝國主義的擴張,為以後全面侵華奠定了基礎!

還省吃省用)。

一千兩百萬日元用於臺灣經費,這筆錢作用很大,臺灣人民很不歡迎日本,所以進行了激烈的抵抗,這筆錢用在了為全面佔領臺灣的軍費和基礎設施費用上。

還有一千萬日元用在災害發生後的救災上面,可能地震比較多。

三百多萬日元用在交通運輸上面,主要用在鐵路建設上。

還有日本特意拿出五十八萬日元建造了亞洲最大的鋼鐵廠—八幡制鐵所。(原來好像是漢陽鋼鐵廠)

至於我們大部分人以為絕多數資金投入教育的錢只有一千萬日元,當然我們也別小看這一千萬日元。

就是因為這一千萬日元,日本的教育從此高速發展,從帝國大學創立,到東京圖書館成了當時亞洲最大的圖書館,還有各類學校紛紛建立,這些都是這些資金一步一步帶動下來的。看看清末民初有多少中國人跑日本留學,就知道他們教育有多強。

最受益的,還是他們的教育普及,日本從1882年,就計畫普及鄉村小學,可一直苦於沒錢,這下有錢了,立刻拼命砸錢建到全國鄉村都有了學校。日本的學齡前兒童入學率,甲午戰爭前是百分之五十八,戰後連年暴增,到中國鬧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時,日本小孩入學率已接近百分之九十九,成為全球第一個消滅文盲的國家。

總而言之,這筆資金給日本提升了一個檔次促進了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由於其大部分用於作為軍費,這大大加深了日本軍事帝國主義的擴張,為以後全面侵華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