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薑甦唯:抓機遇 控風險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圖片來自網路

本報駐英國記者 鄭煥斌

英國目前穩居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交易夥伴的地位,

同時,中國企業對英投資的熱情不減。英國啟動“脫歐”程式後,中國企業如何更穩妥地應對在英投資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及時把握投資並購機遇?兩國企業如何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這些都是亟須高度重視的課題。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並購專家、普華永道英國所中國業務部首席合夥人姜甦唯。

中企在英投資並購迎來新機遇

在薑甦唯看來,綜合分析英德法等歐盟國家對外國投資並購的限制性政策(或對當地企業的保護性政策)、稅收政策,以及語言文化差異等諸多因素,英國無疑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並購的最佳選擇。在啟動“脫歐”程式後,中國企業對英國投資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但英國承諾將營造更開放、自由的商業環境,梅首相提出“將比以往更開放”,打造“全球化的英國”,這將為中國企業在英的投資並購帶來新機遇。

近5年來,中國大批企業到英國進行投資並購活動,普華永道中國業務部作為重要的“中英企業合作的橋樑”之一,共完成其中約70%的並購交易,並協助中國企業進行交易後的整合及發展。

避免大比例溢價成控制風險點

兩年前,普華永道曾對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並購的整體情況進行了一項系統性調查,發現中國企業大多是以較大比例的溢價完成並購。

薑甦唯認為,近兩年來,在具體實踐中,這種整體性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此外,大部分中國企業希望完成並購後,能成功地把英國的產品、品牌和技術帶回中國市場,依靠其在國內的市場實現協同效應。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企業在完成投資並購後表現平庸,實現協同效應的速度相比交易前的預期值相對緩慢。

薑甦唯認為,中國企業在英投資並購過程中最重要的難題之一是如何避免“溢價並購”。

“溢價並購”不僅造成大量資金浪費,且大大增加了並購後迅速實現協同效應這一戰略目標的難度。導致這種局面的因素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企業的前期調研不充分,對標的資產及其所屬行業缺乏充分調研,在起跑線上就遠遜於歐洲私募基金或企業等競爭對手;二是由於慣性思維而不習慣於、不願意依靠專業顧問機構的幫助。
專業顧問機構熟悉英國的行業(甚至企業)狀況和投資並購的遊戲規則,具備廣泛的人脈關係,更重要的是在盡職調查和數輪競標過程中洞悉各種關鍵問題和風險點;三是英國資產做公開競標出售的通常週期只有6至8周,中國企業的決策及執行效率不能適應這種並購週期。在存在這三個短板的劣勢下,企業如果確實對標的資產“志在必得”,就只有支付溢價這條路可走。

“參股”並購讓企業“借船出海”

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現實情況是:一方面無法在短期內根本解決上述問題;另一方面必須適應國家當前在外匯管理方面的新要求。要實現對英投資的目標,薑甦唯開出的藥方是考慮兩條途徑:一是以“參股”形式與英國企業合作。英國很多家族企業或上市企業為避免對歐洲市場的過度依賴,正在積極尋求在中國發展的機會,但它們普遍不願出售其全部股權,僅願出售部分股權——允許中國企業成為第一大少數股東。雙方可在中國成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資企業,共同開拓中國市場;二是參股歐洲的一些私募基金或企業,或在具體並購專案上合作收購,成為並購後企業的第一大少數股東。目前許多歐洲私募基金也願意借助中國企業的資金和市場資源,來幫助其投資企業發展中國市場,而中國企業則可以依靠對方在投資並購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借船出海”。

推動“一帶一路”上的第三國專案

薑甦唯特別指出,中英企業合作合資應積極推動在“一帶一路”上的第三國共同投資模式。這不僅是兩國政府積極推崇的合作方式,也為兩國企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中國企業有資金優勢,在基建、能源等行業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英國企業則具有最新科技創新成果和管理複雜項目的經驗等優勢,並在很多國家特別是前英聯邦國家具有豐富的政治資源和人脈網路。中英兩國企業的合作投資可以為雙方達成助力共贏的良好局面。因此,中國企業如何尋找相關的英國企業合作,在第三國項目上共同開拓市場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實踐的模式。

薑甦唯認為,在目前全球化處於相對低潮、全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不確定性大增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更需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上述幾種合作模式或可説明經驗不足的中國企業有效地控制“走出去”的風險,把“走出去”的步子邁得更扎實穩健。(科技日報倫敦5月13日電)

“參股”並購讓企業“借船出海”

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現實情況是:一方面無法在短期內根本解決上述問題;另一方面必須適應國家當前在外匯管理方面的新要求。要實現對英投資的目標,薑甦唯開出的藥方是考慮兩條途徑:一是以“參股”形式與英國企業合作。英國很多家族企業或上市企業為避免對歐洲市場的過度依賴,正在積極尋求在中國發展的機會,但它們普遍不願出售其全部股權,僅願出售部分股權——允許中國企業成為第一大少數股東。雙方可在中國成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資企業,共同開拓中國市場;二是參股歐洲的一些私募基金或企業,或在具體並購專案上合作收購,成為並購後企業的第一大少數股東。目前許多歐洲私募基金也願意借助中國企業的資金和市場資源,來幫助其投資企業發展中國市場,而中國企業則可以依靠對方在投資並購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借船出海”。

推動“一帶一路”上的第三國專案

薑甦唯特別指出,中英企業合作合資應積極推動在“一帶一路”上的第三國共同投資模式。這不僅是兩國政府積極推崇的合作方式,也為兩國企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中國企業有資金優勢,在基建、能源等行業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英國企業則具有最新科技創新成果和管理複雜項目的經驗等優勢,並在很多國家特別是前英聯邦國家具有豐富的政治資源和人脈網路。中英兩國企業的合作投資可以為雙方達成助力共贏的良好局面。因此,中國企業如何尋找相關的英國企業合作,在第三國項目上共同開拓市場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實踐的模式。

薑甦唯認為,在目前全球化處於相對低潮、全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不確定性大增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更需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上述幾種合作模式或可説明經驗不足的中國企業有效地控制“走出去”的風險,把“走出去”的步子邁得更扎實穩健。(科技日報倫敦5月13日電)